地方

膜拜观光运动“三合一”
霹纯道教庙晋德殿爆红

依山而建的晋德殿充满灵气,可远眺拿乞、孟加兰一带景色,是怡保最高的纯道教庙。

(怡保25日讯)霹雳州第一家纯道教庙——晋德殿,原是为提供善信修身养性、打坐的道场,不料对外开放后,竟成了公众膜拜、观光与运动的“三合一”新打卡地点,一夕爆红。

霹雳慈悲社辖下的晋德殿,就坐落在怡红大道,即靠近房地产业蓬勃密集的华城附近,依山而建,环境清幽,适合道士修炼、民众运动、松松筋骨、释放心灵的场所。



社长吴淼源接受《南洋商报》访问说,晋德殿占地5亩,面积极广,居高临下,从庙外处可远眺拿乞、红坭山及孟加兰一带的优美风景。

建委会在展开兴建工程时,也尽量不破坏大自然环境,庙周遭处处保留绿意盎然氛围。

工程完成90%

他指出,晋德殿耗资350万令吉,工程完成接近90%,设备包括从山麓至山腰间全长1公里的柏油路、庙宇、瞭望台、公厕、2条各全长1及半公里的洋灰人行道。

“目前尚有2项工程待完成,包括兴建一间城隍祠和观音亭,接下来将会展开另一轮的筹款工作。”



晋德殿全年无休,开放予民众参观,负责人每日准时在清晨7时打开入口处大闸门,晚上8时才上锁,很是安全。

晋德殿建筑风格呈中国岭南特色,风水、方向、设计均通过扶鸾,依据中国风水祖师杨街道筠松指示而建。

仙师谕示向西觅地建庙

慈悲社期望晋德殿集合的多种角色,可以起着宏扬道教的作用,让公众了解纯道教的教义与教规,免得纯道教在大马日渐式微。

晋德殿缘起于2010年9月8日,即农历庚寅年八月初一,接关平主裁仙师颁下圣谕,要该社同仁向西寻觅一山麓福地,创建一所道家三清圣殿,以圆该社创社的天命。

“理事曾经努力奔走物色了几个地段,包括到观音洞、九洞新村后的山地,也找到万里望升旗山,都觉得不适合。”

吴淼源指出,直至发展商阳光实业有限公司其中2名兄弟董事拿督许美远和许美长献意,让出华城一处高山地段建殿,才有了今天这座怡保最高的庙宇。

正殿中央为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怡保最高庙宇

他说,根据扶鸾,庙地是光秃秃,望去是一片黄色景象,当时这段山地对面是一片黄坭地,正符合鸾文所要的条件,理事就相中此福地,展开了筹建晋德殿工程。

晋德殿无论风水、方向、设计均在理事通过扶鸾下,依据中国风水鼻祖杨筠松指示兴建。

理事会在开山辟路、填坭坑等就耗时5年,过后才展开建筑庙宇工程,并于2017年1月13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举行大殿诸圣像晋座仪式,才对外开放至今一年余。

让人修行打坐

吴淼源指出,风水祖师指示兴建晋德殿,并不是为开拓旅游景点,而是要让人修行与打坐。

“其实晋德殿地处偏僻,且称为殿而不是庙,一般路过者也不会注意到这座道教庙,只是有人在霹雳慈悲社面子书发现普德殿后慕名而来,进而一传十、十传百,吸引到公众及附近居民也来做运动,打开知名度。”

九天玄女殿的“仙女散花赐福图”栩栩如生,相当吸晴。

他说,目前都是在假期或是周末才出现人群,尤其是周日下午5时许,很多民众到来做运动,上下山徒步2公里路。

他表示,若日后参观膜拜群众太多,管理层会立下参观与膜拜规矩,避免破坏庙的清静与风水。

他不排除晋德殿变成旅游景点,可以让更多人识别纯道教庙与佛道混合一体的庙宇之间的不同,从而宏扬纯道教。

提及晋德殿未来会否充作举办纯道教活动场地问题时,吴淼源不排除其可能性,但还是需得到仙师指示批准。

吴淼源:纯道教庙的化宝炉顶没有角,此乃不同之处。

素色为主不雕龙凤

没供奉菩萨观音

如何识别纯道教庙?

吴淼源指出,纵观晋德殿建筑设计,庙顶没有雕龙刻凤,化宝炉简单,建筑色彩青灰色,不似佛道混合庙宇色彩红黄艳丽,化宝炉似座小塔楼,塔顶有角等。同时殿内不供奉菩萨与观音。

他说,晋德殿考察中国岭南文化建筑设计,目前正殿中央为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左殿为九天殿,供奉玄女,右边为天师殿,供奉张天师。所有神像的特色为纯木制,特从中国订做。

晋德殿有别于一般庙宇,神殿地段是盒地,即是将80尺深坑填坭而成,以将风引藏于此。殿旁有一水道,即是所谓风水福地。

反应

 

言论

信而不迷,迷而不信/余佩妮

最近,电影《破·地狱》很红,香港脱口秀始祖黄子华和上一代笑匠许冠文合作,黄子华的犀利语言与许冠文的经典演绎,碰撞出了一种全新火花。

这部作品融合两代人的幽默风格,展现深刻的文化和社会观察,充满笑声与反思,令人惊喜又感动,让人不禁期待更多这样的跨代合作。

《南洋商报》也顺应时势,访问了一位在马来西亚主持过上千场“破地狱”法事的老道士,揭示道教仪式与文化的深层意涵,让人重新审视道教在当代的意义。

经过老道士讲解,始了解新马港同属道教同一支流,难怪在观看《破·地狱》时,总有一股熟悉感涌上心头,尤其是片中那些法事场景,与马来西亚的丧礼仪式如出一辙,让人不禁联想到本地华裔家庭的传统文化和信仰记忆。

成精神慰藉

老道士苦口婆心的一句话令我深思,“道教是信而不迷,但世上却有很多迷而不信的人”,对信仰的清醒认知,点出了信仰与迷信的分界线。

在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家庭里,那些从小就供奉的神像,到底有谁真正理解自己拜的是什么?

或许,在这些家庭中,道教的存在不仅仅是宗教,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

当年先贤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身上带着一道护身符或家乡的小神像,在风浪中和遇到灾难时随时可拜一拜,此时拜的已不只是宗教意义的神明,更是心中对家乡的想念和安稳,化解对未知的恐惧。

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后,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护身符和小神像让同乡一起祭拜,也一并让人心团结起来,在面对自然、社会及内心矛盾时寻找慰藉和答案。

对于那些无宗教信仰的人而言,道教也能以哲学的面貌存在,它强调天地人和谐的理念,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些价值在现代生活中依然适用。

正如老道士所说,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而是对生命和宇宙的一种深刻理解与尊重。

理性不盲从

信而不迷,在追随某种信念或价值时,需以理性为基础,不盲从、不失去自我判断力;迷而不信,如果不了解宗教真正的意义和道理,最终只会是流于表面,成了迷信的一分子。

题外话,笔者访问了老道士和参观其修行的小道观后,当天晚上就开始持续生病了近两个星期,因时间点不得不想,是否在访问过程中有不敬所致。

信则有,不信则无,最终还是回归人心。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