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郑明发
包菜大王缔造高峰

拿督斯里郑明发做生意专心致志,诚信挂帅。他说,做生意要专,不要贪,贵精不贵多。

从推销员、物物交换贸易,到农业与农基工业,郑明发的事业版图横跨中国大江南北,还拓展延伸至亚太区。他看准未来的农业发展将会在愈趋粮供危机的时代,崛起成为拯救人类的事业。



郑明发在商场天赋异禀,坚持诚以待人,敬以致事,宝剑锋从磨砺出,堪称马来西亚的“包菜大王”。

创业篇:

从小经商精谋细算



郑明发出生在吉打州亚罗士打的小贩家庭,很小就接触经商,领会做买卖赚钱的奥秘,以商为家。

中三时,他帮父亲去银行存支票,就学会开支票及处理银行事务,俨然是个懂得精细谋算的生意人。

“我从小就很喜欢经商,念书也选择商科。”

中学毕业,他选择做推销员,第一份工作是在北马卖饼干,但是推销员绝不是他的终身志业。

“当了4年的推销员,在一个机缘巧合下,一位友人力邀我创业。”

2万创高峰企业集团

那位在印尼统营买卖蔬菜的朋友告诉他说,“打工永远还是打工,做生意,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郑明发的母亲给他2万令吉的创业资本,他就只身离乡到巴生港口经营蔬菜批发生意,在印尼物物交换码头,开始从事粮食贸易,以高鋒企业集团(Bukit Pengkalan Group)为名立业,正式踏上创业路。

高鋒企业集团在全球濒临农粮危机的时代,借着农业和农基工业的规模效应再创高峰。

蔬菜篇:

进口油棕赚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末,油棕价看涨,市场对油棕的需求剧增,有价有市;郑明发看准时机,从印尼进口棕油,供应给马来西亚的厂家,让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接着,经济风暴来临,在印尼已有人脉网络的郑明发收购当地油棕园,并开始进军种植业。

2002年,印尼经济好转,当地人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加上由于气候异常问题导致产量锐减,成本剧增,蔬菜价格大起,郑明发必须另寻供应产地,才能维持竞争力。

“在考虑到必须要有一个更稳定的供应产地,我开始转向中国寻找货源,当时生姜在印尼卖得很贵,所以在中国,我一开始是做生姜生意。”

他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便与中国农民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山东省发展2万多亩农地种蔬菜;南方则在广州,大量向农民采购蔬菜。

目前每月出口的蔬菜接近1万吨,主要供销到东南亚、日本及韩国等市场;公司每月出口约400个货柜,货源来自中国大江南北。

他看准粮食危机时代的迫近,农业将大有作为;2004年,他开始在泰国从事蔬菜加工业,生产菇类与豆类加工食品。 “在泰国,我们是以支持农民的方式,进军大棚式温室种植蔬菜,我们为农民提供菜苗,然后包收他们的农作物,再制成加工食品。”

郑明发(右四)与董家教领导品尝汤圆,象征同心团圆。

专攻农业做好做大

郑明发做生意讲求专精,不贪多,只经营自己有兴趣的事业。

“生意是做不完的,不能说,你这个要做,那个也要做,要看你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这样做生意才会成功。”

他还说,他对吃的生意有兴趣,对学手艺或技术类的工作,则兴致缺缺。

“我做生意的出发点是找能配合和谈得来的人合作,只要合作无间,我做他一家也很好。因为这样的话,他开心,我也容易做,省却收账的问题。赚多赚少则是另一回事。”

他做生意讲个“信”字。他举例说,在他做棕油生意时,一船来货数百万令吉,资金周转常常面对很大的压力;当时做贸易,只想从中赚些佣金,所以交货后必须要尽快收到钱,公司才能周转,接着才能有盈余及做大下去。”

他说,商机很多,但贪多顾不了,只有两头不到岸。

诚以待人,敬以致事,让郑明发一手创办的高鋒企业集团再攀高峰。

应变篇:

学会忍耐随机应变

郑明发说,做推销员让他学会忍耐,更要博学多闻,才能拉近与顾客的联系。

“推销员会忍耐,要懂得看老板脸色,就算让你等一两个小时,我们也要等,而且要懂得随机应变,老板要谈什么课题,你不只是要略知一二,还要谈得上来。”

推销员的职场历练,让他学会忍耐与及应变,让他深谙在瞬息万变的时局,要沉住气,好比种菜要先把根扎好,才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在这个网际网络的时代,农业面对更大挑战,除了靠天吃饭,货源是否充足、价格的涨跌,不再是秘密。市场更开放,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他理解事业要永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稳定的供应链,要能与农民及供应商维系长远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诚信”是维持长远合作的不二法门,只要被骗一次,对方会心存顾虑,合作关系很可能戛然而止。

“我们向农民采购蔬菜会预设底价。有时,市场价格会低过底价,但我们仍须以底价收购蔬菜,这关乎诚信,也让农民有信心,才会长期供应蔬菜给我们。”

今年当你吃着包菜,有一半的几率是由郑明发供应,他是名副其实的马来西亚包菜大王。

高鋒企业集团是我国的一家主要包菜供应商,市场占有率约50%,每月进口2000吨的包菜,供销全马。

“亚洲是最具发展潜力,这里人口及种族繁多,生活和饮食习惯需求多样化,也造就更多商机。”

粮食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让农业更能百花齐放。欧美市场是郑明发想要进军的市场,让蔬菜没有季节性地全年供应,结合科技让粮食供应更稳定,将是郑明发拓展事业的新里程碑。

郑明发创建持续稳定的蔬菜供应链,堪称大马“包菜大王”。

社会篇:

护华教一个都不能少

家境贫穷,哥哥姐姐皆被迫辍学,让郑明发理解到教育的重要。

“我算最幸运,还可读到中学,哥哥姐姐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当我有能力和机会参与学校团体时,我就自觉有义务要维护华教的发展,要帮助孩子,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

童年家境贫苦,兄姐被迫辍学,让郑明发在踏入社会时更热心教育的公益活动。

推动华小华团发展

他最早参与的社团是班达马兰华小A校。他加入学校董事部后,发现存在着很多华教问题,深刻体会到华小需要社会的支援才能传承发展。

“身为华人,我们自己都不能奉献给华小的话,还有谁会扛起这个责任?”

参与乡团组织,也让他体验到浓浓的乡情。

“人的思乡情怀是很奇妙的,好比我是来自北马的潮州人,如果在他乡遇到北马潮州人的同乡,就会格外感到亲切,大家还可能来自同一个甘榜。”

今年,郑明发从青年团长升任为巴生德教会紫生阁阁长。他感受到一个社团组织必须要有老中青的结合,只有单一年龄层的领导,就会阻滞团体的发展。

“年长者经验丰富,能确保社团朝正确方向前进;中年人是社团工作的执行者,也是中坚分子;最后,青年继承者,他们是传承社团精神和创会宗旨的新生代。”

他不认为兼顾事业和社团工作是一件苦事,反之,他乐在其中,因为参加社团,让他掌握社会脉动,融入团体,了解社会最新的时势发展,帮助他在事业发展中无往不利。

反应

 

地方

陈豪创办世杰表彰才俊

陈豪与妻子彭于玲。

人物档案 

姓名:陈豪



年龄:46岁

出生地:吉隆坡

祖籍:福建永春

学历:University Of Wales  Advanced Diploma 录音工程

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无论在人生道路或事业上走到多高多远,也不能忘记过程中给予协助与教导我们的人。



世杰集团创办人拿督陈豪以正面思考方式面对人生的考验,虽然业务已遍布全世界,然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他强调一切从家里出发,从起点冲刺,凡事不能忘记初衷。

陈豪骨子里散发出文人的气质,音乐的天赋增添了他的强大气场,虽然是国际企业的创始人,他身上散发的是中华文人的磁场,讲究的是回馈社会,人与人之间讲究多赢、共赢,与身边的人共同成长,共创空间。

曾在乐坛发展的他,比普通商人多了一份艺术家的才气,也让他在商业领域上展现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创意。

创业篇
“第一剑”

栽培光良品冠等歌手

若说十年磨一剑,那么陈豪在他的创业史中,已经磨出三把宝剑。陈豪在分享他的创业历程时,常将其历程分为三个十年。

在出来社会打拼的首个十年,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音乐人,对音乐有着超高的要求与标准。

音乐人出身的他,亲手栽培光良、品冠,并为他们制作无数好歌,其中由陈豪所填词的《猜测》与《胡思乱想》更夺得台湾金曲奖、马来西亚娱协最佳原创金曲奖及最佳制作奖。

其后,他更获中文音乐教父李宗盛与许环良老师的赏识,参与和负责多位艺人的音乐制作,其中包括林俊杰、阿杜、杨伟汉、张智成等。

之后,新加坡上市公司Singatronics Ltd (SNTR.SI)重金投放,邀请陈豪成立网络音乐公司Music4nothing.com,并担任亚太区中文部音乐总监,他尽情发挥创意,带动传统音乐的革命,让音乐进入数字化的时代。

“第二剑”掀起连锁音乐餐饮革命

数年之后,进入事业的第二个十年,他有感音乐不应只是如此,所以转战连锁餐饮事业,出任董事经理一职,负责发展“海螺餐饮”品牌,将音乐与餐饮作结合,创造了主题性餐饮业的革命,进而带起音乐餐厅的潮流先驱,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开了17家分店,所到之处必定人山人海,更成为了亚洲首个跨国际发展的音乐餐饮品牌。

在多方的努力下,海蝶音乐集团与海螺餐饮品牌终于获得3大国际风险投资基金IDG、ACCEL与SIG的青睐,重金投放海蝶的事业体,而陈豪更受委任到北京设立海蝶红餐厅。

延续海螺餐饮品牌的气势,海蝶红餐厅在开幕后也深获好评,并荣获最佳东南亚菜系餐厅之美誉。

在北京发展的三年,让陈豪见识了国际大都会的魅力与商场文化,也让他学习了真正的企业运营与资本运作。

2008年是陈豪人生的转折关键,带着所学所闻所看,他在隔年创办了世杰集团,而这也进入了他人生创业的第三个十年。

《企点》APP界面

事业篇
《企点》新旧媒体华丽转身

世杰集团在创立初期,主要为企业提供品牌策划与宣传方面的服务。之后,陈豪有感拥有知识产权与品牌的重要性,进而打造了媒体品牌《企点》商业杂志。

《企点》的起始是一个聚焦中文商业资讯与名人专访的商业性杂志,杂志的发行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汶莱。

直至2015年,由于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媒体也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而《企点》也从传统的纸媒变成以中文商业资讯为主的垂直性移动终端媒体APP。

《企点》从传统纸媒进入互联网的世界,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全新商业媒体平台,在少于两年的时间内,累积超过20万用户,成为东盟区域最快速成长的中文商业APP之一,实现了新旧媒体的华丽转身。

未来,《企点》将不只是媒体,更是一个资源互相对接的金融科技平台,晋升成为每个企业家的商业指南针。

世杰集团获得最佳数字媒体奖项,拿督陈豪上台领取奖项。

时代瞬息万变,陈豪认为如今的世界已经分为虚拟与实境,许多年轻一代侧重网络的使用,往往在网络有着超高人气和正面形象,但在现实世界却无法与人相处;相对的,许多传统企业在现实社会虽然有着良好品质与形象,但在网络的冲击下,因无法随着互联网改变,而逐渐式微。

有鉴于此,陈豪认为在高端科技年代,虚与实必须结合,传统与互联网生意必须平行发展,相辅相成,往往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除了《企点》,陈豪也创办了《世界杰出名人榜》,一个杰出人士与名人聚集的国际颁奖认证平台。

拿督陈豪带领着团队攀上人生与事业的高峰。此图摄于第三届世界杰出名人榜现场。

《世杰名人榜》建立优质人脉

《企点》为世杰集团带来了广告宣传业绩与深化了用户之间的关系,而《世界杰出名人榜》则为世杰集团带来了无限平台与优质人脉倍增的推动。

《世界杰出名人榜》创办至今已经进入第四届,荣获奖项与认证的名人超过百人,当中包括疗伤歌后梁静茹、壁球公主拿督妮可戴维、中国国宝级艺人六小龄童、无腿勇士陈州、歌唱新人李佩玲、博纳影业于冬、永和豆浆林炳生、鲟龙鱼养殖专家简维和等等。除此之外,颁奖典礼也从马来西亚迈向国际,分别在北京、台湾、印尼、澳洲举办各种形式与《世界杰出名人榜》相关的启动仪式、论坛峰会、讲座等。

陈豪以虚实融合为企业发展主轴,将品牌服务往外延伸,务必将虚与实分裂的世界,重新融合。发展至今,世杰集团的业务遍布在世界多个角落,包括印尼、中国、上海、台湾及澳洲,网络及实体业务同时进行。

在世杰国际控股集团(开曼群岛)辖下有多家跨国企业公司,包括世杰国际有限公司(香港)、世杰国际媒体、IMW广告创意公司、MAG科技网络公司、鼎峰影视制作公司、科技种子公司,每一个家公司的业务都有着不同的性质,主打媒体、资讯科技与品牌宣传,而且更获得多项单位认证,例如:多媒体超级走廊地位公司、4A广告公司认证、马来西亚外贸发展局成员、ISO9001标准认证等等。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的脚步,陈豪也带领世杰集团迈向企业上市之路。经过多次严谨的审核,世杰集团终于通过澳洲股票交易所的批准,并预计在2017年第三季度于澳洲第二交易板(NSX)上市。

经过澳洲交易所严谨的审核,世杰集团计划将在2017年第三季度在澳洲第二交易板上市。

社会篇
好事人传人 

生命影响生命

虽然事业有成,陈豪依然不忘记当时创业的初衷,就是以回馈社会为前提。曾经有位挚友问陈豪到底在人生和事业中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而这也让陈豪思考了一宿。在这之前,他只想着如何让事业达致巅峰,却忽略了背后本身想带出的真正意义,而这个问题彻底让陈豪笃定了他追求上进的原因。 

陈豪认为事业与财富都是虚无的,但是通过事业的发展却能让身边的人获得事业与财富,而聚集一群有着正向思维并且持续有能力给予协助的人将能为世界带来正向的改变。他认为这比获得一个财富数字上的增加还来得有意思。 

他认为,人与人做的好事可以人传人,因生命能影响生命,而当初创办《世界杰出名人榜》之时,也是秉承着这个信念。

“我创办《世界杰出名人榜》之时,就是秉承着创意、环保、传承、教育及公益为活动的五大理念与元素。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继续努力地将事业与社会责任融合,通过平台集结众人之力,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福祉。”

此外,陈豪也是多个非政府机构与公益单位的顾问与委员,当中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雪兰莪马来商会、东南亚皇室联盟、青年团结运动、中华函授学校马来西亚同学会、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马来西亚华人美食文化厨艺协会等等,主要着重在教育、女性与少年、创业经商方面的权益与公益推动及资源配合。 

家庭篇
昔日同窗谱“师生恋”

陈豪与太太拿汀彭于玲是中学同学,两人在学校结缘,因吉他邂逅,爱情故事由音符而编织。

彭于玲酷爱音乐,当年向陈豪拜师学艺,期望能弹得一手好音乐时,却不经意的谱了一手“师生恋”,颇为浪漫。

两人结连理后,育有两名儿子,分别是16岁的陈彬及11岁的陈康。

夫妻档继续在事业上共同打拼,陈豪主外,彭于玲主内,各有岗位,创造精彩家庭,由于有中华文化为底蕴,夫妻俩尊重双方的父母,实践孝道,在长辈的加持下,路越走越宽。

感恩篇
不忘生命中走过贵人

父亲陈碧及母亲杨亚标的循循教诲,及让他自由发挥自己选择的方向,让他的人生路走出一个康庄大道,他也感恩太太拿汀彭于玲及家人的支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在商场上打拼。  

“感恩所有在我生命中走过的贵人,他们都是扶持过我的人,我不会忘记。”

他补充说,今天世杰集团的成就并不是他一个人打拼出来,而是团队、合伙人、投资者、家人、同学与朋友的支持才能走到现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