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陈大锦:与时俱进专业化
46教师完成教专课程

46名教师完成课程并领取毕业证书,坐者左三起为陈大锦、张贞明、王淑慧。

(峇株巴辖22日讯)由育才基金赞助、新纪元学院主办、华仁中学协办的教育专业文凭课程(2015-1)结业,共有46名教师完成课程并领取毕业证书,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参与本次课程的46名老师分别来自柔州的7所独中,包括峇株华仁中学12名、居銮中华中学9名、笨珍培群独中8名、永平中学5名、利丰港培华6名,以及新文龙中华中学与麻坡中化中学各3名。



荣获成绩优异奖的学员为艾美拉(培群)、获得书券奖的学员则是沈欣洁(培群)、黄婉艺(新文龙)及莫彩凤(銮中)。

柔佛州董联会主席陈大锦表示,现代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要求较高,因此,独中教师亦需不断促进自身教育专业成长。

“柔佛州独中目前1048名教师中,具教专文凭者占67.8%,希望各独中继续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化,于2025年达90%的目标。”

育才基金总经理张贞明表示,该基金会秉持坚持母语教育及回馈社会的精神,赞助教育专业文凭课程,以协助培育华社师资。

新纪元学院教师进修中心主任王淑慧博士则表示,该院开办“教育专业文凭课程”17年来,已培训1472名独中教师获得教育专业文凭资格,她勉励教师们继续报读硕士或博士班,提升个人和独中师资的专业素养。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