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陈大锦:应对全球化转变
独中须兼顾国际本土

音乐响起,全体2992名学生及众来宾一同合唱华仁中学校歌。

(峇株巴辖8日讯)柔州董校联合会主席陈大锦表示,独中教育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转变,独中必须调整步伐,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

他说,要推动教育改革,就必须拟定一份行动方案,新课纲、新课程、新课本,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必须与时并进,与国际接轨。



“因此,调整与提升教育工作,将是独中生存与发展的依靠,改革要是做得好,必能开花结果,让学生受惠。”陈大锦也是董总署理主席兼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董事长,他是今早为华仁中学主持2016年开学典礼时,如是表示。

华中今年共迎来2992名学生,新生占479人,班级总数为75班。该校的全体教职员人数达205人,其中160人为教员。

陈大锦(左六)颁发“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予9位老师。

9教师获服务奖

会上,华中校长黄祯玉博士引述我国羽坛天王拿督李宗伟以努力、勤奋及守纪律的态度,苦练10多年当上世界冠军的例子,勉励所有学生认真学习,珍惜一生仅有一次的中学生涯,以便将来学有所成,成就梦想。

仪式上,华中除了颁赠2015年度台湾侨委会“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予9位老师,也颁发2015年度高初中统考成绩优异生奖励金及第8届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奖项予得奖者。



华仁中学校友会副主席陈德曜和初一新生代表曾馨憓也在会上致词。较早前,黄祯玉在会上正式介绍了12位新进教师。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