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收到毒礼? 寿星女吐血身亡

(阿布贾10日讯)尼日利亚化妆师德博拉正在酒店办庆生排队狂欢,一行人在跳舞跳到一半时,德博拉忽然脸色一变,捂住胸口蹲下,开始狂吐鲜血,最后送医不治。

据当地媒体报道,德博拉为了庆生,找了许多朋友到夜店开派对,就在大家热舞之际,女子突然不适吐血,然后身亡。

不少人在网上疯传德博拉遭到朋友嫉妒,收到“有毒的”生日礼物—手机iPhone 11,因此毒发身亡。

警方指心脏病发

不过,警方已经否认这个说法,并指德博拉生前有严重心脏病,但是她家人并不知道。

生日宴会前,德博拉已经好几次因为心脏问题晕倒,此次很有可能是突发心脏病、甚至是心脏破裂。

警方将会进一步尸检,查明德博拉死因。

反应

 

言论

佳节的消费变迁与反思/苏湖港

在缤纷的霓虹灯和圣诞老人温暖的笑容中,每当圣诞节临近,城市的街头就被购物狂欢的气氛包裹。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个最初代表着平安与恩典的节日,逐渐蜕变为资本的盛宴。

回溯到90年代,再对比2000年代的圣诞节消费模式,不难看出一条逐渐上扬的“消费曲线”。这一变迁背后,是消费主义的步步渗透与生活理念的深刻变化。

当节日被塑造为一场不顾一切的消费盛典,我们是否也在丧失某些珍贵的初心?

追溯到90年代的圣诞节,那时的节日氛围充满了温暖与朴素的真情。人们对礼物的选择较为实用,重在心意而非价码,圣诞树的装饰也多为手工制作的简单小饰品。这份朴实的节日布置使得圣诞节更加贴近生活,家庭成员共同装饰一棵圣诞树、去教堂听讲道、唱诗祷告,这些活动成为节日的核心内容。节日的意义在于分享与陪伴,而消费只是其中的点缀。

然而,自2000年代以来,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推动,使圣诞节逐渐从“心灵的盛宴”转向“购物的嘉年华”。

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休止的折扣、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造出一种不可抗拒的消费冲动。电子产品、奢侈品牌被包装成“必备”的节日礼物,圣诞节的装饰也从简朴手工转变为商家精心设计的“视觉体验”,而礼物不再是“表达心意”的象征,而变成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年轻人甚至在节日中通过炫耀消费、晒出高端礼物来获取身分认同和社交认可。

这种“仪式化”消费背后,是日益严峻的财务问题。许多人成为“卡奴”“月光族”,节日消费带来的不仅是短暂的欢愉,往往还有长期的经济负担。

作为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节日,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在于纪念耶稣基督的降生,祂的到来象征着爱与救赎,而非奢华与享乐。耶稣诞生在马槽中的形象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并非由物质堆积来定义,而是来自对爱的分享与对灵魂的关怀。

圣诞节的意义应在于心灵的归属,而非物质的堆砌。如今的节日消费模式虽然繁荣,但我们也要警惕这背后对节日真义的侵蚀。

勿盲目跟随价格标签

在滚滚的消费浪潮中,我们更应拥有一份清晰的判断力。圣诞节固然是一个表达爱意、感恩的时刻,但这种爱意并不需要建立在盲目挥霍上,而应以智慧与理性为基础。

用智慧挑选节日礼物,将心意和关怀融入其中,而非盲目跟随价格标签。简单的礼物如亲手制作的卡片、写一封真挚的信、准备一顿家庭晚餐,这些发自内心的关怀往往比任何昂贵的物品更具温度与力量。

无论年轻人或长者,都应该铭记:节日的价值不在于礼物的高低,而在于礼物背后真挚的心意与关怀。

金钱并不是衡量情感的唯一标准,而是我们选择如何在节日中传递爱与温暖的方式。让圣诞节的真意留存在心,才能让我们度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而非成为消费主义的俘虏。

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里,不妨让我们暂时放下物质的诱惑,用智慧消费,让节日回归其本来的模样。让耶稣基督的爱与恩典成为节日的中心,而非奢华的物质享受。在平安夜的钟声中,我们或许会再次领悟到,圣诞节最初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