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近亿年前琥珀 发现新品种昆虫

(北京21日讯)中国科学家在一块9900万年历史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昆虫新物种“大角蝽”。

今次发现的琥珀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形成年代为白垩纪中期(约9900万年前)。这一发现对化学通讯行为、防御行为和性选择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虫新物种以提供标本的武力静女士命名为“武氏大角蝽”。这枚琥珀本月20日起,正在北京石探记博物馆进行免费展览。

武氏大角蝽夸张而精美的多节叶状扩展触角前所未有,表明部分半翅目昆虫在白垩纪中期拥有华丽的外观,并已经建立了敏感、精细的感觉系统。

专家指,此次分析的是一枚若虫标本,如果未来找到成虫,触角可能更大,扩张可能更显著。研究团正继续搜索,希望能进一步验证这一特化特征的起源及其相关功能的假设。

反应

 

大千

琥珀助完好保存9900万年 恐龙时代萤火虫惊艳现身

(北京22日讯)科学家近期宣布,在一块琥珀内发现了一具保存了9900万年的萤火虫化石。

新华社报道,估计新发现有助科学家更深入了解萤火虫独特发光能力的演化过程。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晨阳博士带领的国际研究团,在一块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萤火虫化石,为解开它们这种独特发光能力的演化过程的谜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具被命名为“火闪虫”(Flammarionella hehaikuni)的萤火虫化石距今约9900万年,属于中生代时期,证实萤火虫在恐龙称霸地球的年代就已经进化出发光能力。

这是第二个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中生代萤火虫化石。此前发现的“祖先萤火虫”(Protoluciola albertalleni)同样保存了完整的发光器官。在2021年,科学家在同一琥珀矿床中还发现了另一科的发光甲虫化石,进一步证实了昆虫生物发光现象在中生代的多样性。

“火闪虫”化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光器官与同时代其他已知发光昆虫有所不同。这一发现表明,在9900万年前昆虫的生物发光现象已经相当发达且多样化。

现代萤火虫的生物发光主要有两个作用,分别是吸引异性进行求偶,以及警告掠食者它们体内可能含有的卢西布法金(lucibufagin)毒素。

然而,最新研究指出,萤火虫的生物发光能力可能早于卢西布法金毒素的出现,这使得科学家对昆虫生物发光的早期演化优势产生了新的疑问。

蔡晨阳团队在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刊登的论文中指出:“随着未来更多化石被发现,我们期待能进一步揭示这些迷人生物在中生代时期生物发光现象的演化时间、方式和原因。”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萤火虫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探索生物发光这一奇妙自然现象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