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被归类为“灭城等级” 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增至3.1%

(纽约19日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数据显示,小行星“2024 YR4”于2032年撞击地球的几率增加至3.1%,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可能在空中爆炸,威力相当于800万吨三硝基甲苯(TNT)炸药,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500多倍。

《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根据亮度及反射光推估,“2024 YR4”直径约40至90公尺,组成成分相对典型,并非富含稀有金属的小行星。尽管它不会如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约10公里小行星般引发全球灾难,仍被归类为“灭城等级”的小行星。

欧洲太空总署(ESA)行星防御办公室主管莫伊斯(Richard Moissl)表示,小行星撞地球“极其罕见”,目前不算危机,“不是恐龙杀手,不是星球杀手,最多是个城市杀手。”

3.1%撞击几率创下现代预测史上新高,上一颗构成如此重大风险的尺寸30公尺以上小行星是2004年代号99942的阿波菲斯(Apophis),一度被推估有2.7%机率在2029年撞击地球,但后续观测排除此一可能性。

“2024 YR4”最早由监测夏威夷大学ATLAS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于去年12月27日发现,当时初步预测撞击几率为1.2%,马上列入NASA自动警示系统“Sentry”风险名单首位,这份列表将已知近地天体(NEO)依照撞击地球可能性进行排名。如今,撞击几率增加至3.1%。

加拿大退役太空人哈德菲尔德(Chris Hadfield)警告,若小行星未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解体,而是撞击地表,爆炸将使岩石碎片以每秒16公里以上速度向外喷射,比国际太空站绕地球飞行的速度还快。

类似事件曾发生于1908年,当时一颗小行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爆炸,威力相当于5000万吨TNT,摧毁约2149平方公里的森林,据报造成至少3人死亡,史称“通古斯事件”(Tunguska Event)。

目前的预测显示,“2024 YR4”潜在撞击地点涵盖东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非洲、阿拉伯半岛及南亚等地。不过莫伊斯强调,现在讨论迁移等极端应对措施为时过早。

NASA科学家贝茨(Bruce Betts)也称他并不惊慌,尽管数字上升势必令人不安,但随着天文学家收集更多数据,几率可能会短暂上升,但最终迅速归零。莫伊斯也解释,若风险上升逾10%,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将发出正式警告,建议所有受威胁地区的联合国成员开始制定应对计划。
 

反应

 

国际

滞留2太空人可提前回家 她亲吐:身体失去1基本能力

(华盛顿13日讯)美国太空总署(NASA)表示,在太空滞留超过半年的太空人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终于要返回地球,他们的返航时间将比原定的3月底提前几天。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不仅让他们思念家人,也对身体机能造成一定影响。威廉斯透露,她已经“失去了执行某些基本身体功能的能力”。

据CNN报道,两名太空人原本搭乘波音“星际客机”(Starliner)执行首次载人测试飞行,但因技术问题,导致他们在国际太空站(ISS)的停留时间被迫延长。NASA表示,这次调整返航时间的关键在于“Crew-10”任务的发射提前。根据计划,“Crew-10”太空人需先抵达国际太空站并完成交接,随后“Crew-9”成员威廉斯和威尔莫尔才能搭乘SpaceX“龙飞船”(Crew Dragon Freedom)返回地球。

威廉斯:已不记得走路的感觉

《每日邮报》报道,滞留太空长达234天的威廉斯透露,她已经无法执行一些基本动作,例如走路。由于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她已经不记得行走的感觉。在与马萨诸塞州尼达姆高中的学生进行视频通话时,她表示:“我在这里待了很久,现在正在努力回想走路的感觉。在这里,我没有走过路,没有坐过,也没有躺过。”

针对这一情况,NASA向《每日邮报》回应称,威廉斯在国际太空站期间顺利执行了所有任务,包括每日运动训练、太空行走以及各类科学实验。NASA指出,长期暴露在微重力环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关键之一是太空人每天需进行2小时的运动训练,包括跑步机训练、固定自行车运动和阻力训练,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