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报

从投资者到健康产业领航者 拿督威拉辜承雄中校的创业之旅

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拿督威拉辜承雄中校(Datuk  Wira Lt.Kol (PA)  Perry Koh)是一位证券投资家转型成为健康养生事业的实业家, 把原本投资的产业变成亲自经营的事业, 成为Sachaway私人有限公司(宇威私人有限公司)的老板。他的创业故事,不仅展现了从资本家到经营者的身份转变,更融入了他的成功密码,即以终为始、将学习当作兴趣,以及卓越的自我判断能力。

从证券投资到健康养生
机缘下的事业转型

辜承雄的职业生涯最初始于证券投资领域。他凭借对金融市场的热爱,深入学习如何挑选优秀的经营者,并用资本换取他们的时间和智慧。然而,在陪伴年长亲人就医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我的长辈们非常疼我,但随着年纪增长,他们频繁需要就医。我陪伴他们的过程中萌生了一个想法,那便是如果我们能够从事一份可以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的事业,那将会意义非凡。

怀着这样的信念,辜承雄毅然决定投身健康养生事业, 创立了宇威, 一家以印加果为主的健康保健品直销公司。他以终为始,将改善更多人的健康作为事业的最终目标。从一个偶然的念头到全情投入,他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事业的意义, 如何同时可以做自己即喜爱又有意义的事,还能享受财富自由的快乐感。

身份的蜕变
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角色对比


 

从投资者到经营者的转变,是辜承雄创业路上的重要一步。他坦言,这两种身份截然不同。

“作为投资者,核心在于选择优秀的经营者,用资本换取他们的时间和知识。”

然而,作为经营者,他必须亲力亲为,承担每一个细节的责任,为团队和客户的成果负责。

这种身份的转变伴随着挑战和考验。辜承雄回忆道:“自我判断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作为投资者,我学会了判断什么是值得信任的;作为经营者,我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为结果负责。”

疫情期间,消费者的习惯因直播和自媒体的兴起而发生剧变, 辜承雄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结合线上和线下模式,成功引领企业渡过难关。

迎难而上:学习驱动的智慧

在辜承雄的创业旅程中,学习始终是他不可或缺的动力。他不仅将学习当成兴趣,更视其为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关键。

“学习,是我最大的兴趣,也是我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辜承雄坚信,通过学习可以买到他人成功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

他认为,直接向成功者学习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为什么要用金钱和时间去经历失败?

这种学习驱动的心态,让辜承雄在面对挑战时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他认为,跟随成功者的步伐,并将其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

无广告,靠口碑:九年坚持的成功之道

自2015年创立宇威以来,辜承雄始终坚持不打广告,而是以客户的信任和口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他坚信,只有用心服务客户,才能建立起长期的品牌影响力。

“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以终为始,专注于提升客户的健康价值,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润。” 

然而,也是 这种坚持让他的企业在九年内稳步成长,成为市值过亿的行业标杆。目前, 宇威已经成功完成了350场排毒营, 以印加果油加上轻断食,帮助2万4000人改善健康。

辜承雄的成功密码:创业的核心秘诀

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时,辜承雄提炼了三条关键的成功密码:

1. 以终为始 
   “从一开始就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再大的努力也可能事倍功半。” 有了明确的方向, 想尽办法完成目标。

2. 将学习当作兴趣
   “创业的每一步都是学习的过程。把学习视为兴趣,才能从中获得持续的动力和成长。” 这也是辜承雄加入大脑营行商学院的原因, 因为这是唯一一系列能让他带着问题来, 带着答案走的企业课程。

3. 培养自我判断能力
   “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没有人能替你做决定。学会独立判断和快速决策,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 我们必须保有敏锐度,懂得分辨资讯与资料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辜承雄特别鼓励年轻创业者:“现在已经不能仅靠劳力换取回报,而是要靠脑力和智慧。用学习充实自己,用经验减少弯路,这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展望未来:打造百亿健康产业的愿景

如果能回到过去,辜承雄表示,愿意用两年的时间专注跟苏引华老师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他坚信,这样的准备会让他的事业成长得更快、更稳健, 因为自从3月份跟随大脑营行的课程, 营业额已经实现30%的增长, 所以他非常相信大脑营行的实践性。

展望未来,辜承雄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即在20年内,将宇威发展成为市值100亿马币的健康养生企业。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不管是政界还是商界,许多人都容易忽略这一点。而我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我的全部。”

辜承雄的创业之旅,是一部关于长期主义、学习力和自我突破的生动教材。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真正的成功源自清晰的目标、不懈的学习,以及卓越的判断力。而这些,正是他在健康产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核心密码。

想了解如何有效学习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请按链接:https://page.dnyh.co/dnyh-v 

(资讯)

反应

 

市场情报

结直肠癌年轻化不容忽视 了解风险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人口老龄化,癌症年轻化。传统观念认为,结直肠癌主要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然而,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中青年人群(25岁至50多岁)被诊断为结直肠癌,且增长速度令人担忧。

在马来西亚,治疗结直肠癌的挑战之一是患者通常在晚期才就诊。晚期病情不仅预后较差,而且治疗这些晚期病例对国家医疗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早期诊断可能决定患者是得到治愈还是仅能进行缓解,因此每个人应积极参与并推广结直肠筛查。

【男女通杀  结直肠癌年轻化明显 】

在马来西亚,结直肠癌不仅严重威胁男性健康,也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其中华人群体相较于其他族群,患病风险最高。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癌症登记报告2012-2016》,自2007年以来,50岁及以上人群中新诊断的结直肠癌病例趋势基本保持不变。这一现象令人失望,因为英国和美国在结直肠癌筛查的积极推广下,60岁及以上人群中新病例的趋势正在下降。

除此之外,对马来西亚人来说,还有更为不容忽视的坏消息——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在20至40岁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这些人通常处于人生的黄金生产力阶段。

年轻名人如2020年因结肠癌去世的《黑豹》明星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等人的去世,帮助提高了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突显了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梳邦再也医疗中心结肠直肠外科专科孔德伦医生(Dr Khong Tak Loon)指出,传统观念认为,结直肠癌主要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然而,事实上所有人都有5%的终生患病风险。这意味着,1/20的马来西亚人一生中会罹患结直肠癌。

有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增加个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例如高肉类摄入、含糖量高的饮食、预包装食品以及过度饮酒。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损害健康的习惯,如缺乏运动和吸烟,也是结直肠癌的促发因素。

【结直肠癌风险因素】
-   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曾有结直肠癌病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比如祖父母辈、父母辈及至孩子
-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增加肠癌风险
- 肠息肉:通常不会癌变,但仍存在癌变风险,定期筛查和早期切除,可降低风险
- 肥胖:肥胖导致各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增加患癌及死亡风险
-  喝酒、抽烟
- 饮食: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红肉和加工肉类食品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
- 基因遗传:一些特定DNA具有结直肠癌遗传性


【年轻患癌  侵袭性更高】
 

 

 

 

孔德伦强调,比起老年患者,年轻患者的结直肠癌表现通常更为激进,因为癌肿瘤生长情况更为严重和棘手,也更容易转移(扩散)。

由于年轻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误解为其他疾病甚至是普通肠胃不适,以致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也导致年轻的结直肠癌治疗难度更大,疗程更长,除了外科手术,还须接受化疗、放疗等,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

他说,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生存率根据诊断时的癌症分期有显著差异。癌症的分期代表了肿瘤的扩散程度——其中第一期代表癌症的局部侵入,第4期则指癌症已扩散至远处的器官,如肝脏、肺部和骨骼。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程度也是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结直肠癌5年存活率:
第一期:90%
第二期:75%至80%。
第三期:60%至70%
第四期:低于15%至20%

不同阶段的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天差地别,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而到了晚期,癌肿瘤扩散,治疗难度加大,存活率大幅降低。

早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治疗通常采用内窥镜或手术切除肿瘤,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进一步的化疗或放疗。最重要的是,接受早期治疗的患者有很高的治愈机会,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通过结直肠癌筛查进行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是对抗这个疾病的基石,有助于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并恢复健康。

目前,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癌的方式主要是:
-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Immunochemical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s, iFOBT):简单、无痛的常规检测方法,化验粪便中是否含有肉眼无法看见的血迹,若发现异常,可进行下一步诊断程序,比如结肠镜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直肠癌或息肉
-结肠镜检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准确方法,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如今大部分内窥镜部门所提供的的结肠镜检查大都安全且多数患者都可耐受。

【外科手术   治疗首选】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式。近年,革新的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备受关注和热议。孔德伦表示,可进行微创的机器人外科手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操作空间较狭窄、位于骨盆部位,尤其是男性骨盆的直肠手术。相较传统腹腔镜更为灵活的机械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从而更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这些外科技术的进步,一再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此外,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也不断改良和提升,降低杀伤力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

孔德伦表示,对于患者来说,消除“结直肠癌手术后需要造口袋(stoma)”这一常见误解非常重要。他曾有过好几位在诊断后因过度担心手术后需要造口袋而选择放弃治疗的患者。

事实上,大多数肠道切除手术中,肠道两端会被连接起来,因此造口袋并非常规做法。然而,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医生也明白造口袋对患者可能造成显著的身体和心理挑战,好在医院和社群上有专业的治疗师和支持团体可以转介提供帮助。

他呼吁患者和公众采取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理解治疗后生活可以恢复正常,并避免对结直肠癌产生污名化,因为这种偏见可能影响个人寻求治疗的决策。
 

孔德伦强调,结直肠癌是可预防的疾病,只要能够积极减少生活中的高风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或运动做到平衡且多样化,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就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及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   健康饮食:减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多吃蔬果和富纤维食物
- 规律锻炼:适量运动,锻炼身体
-  戒烟限酒
- 定期体检:45岁以上群体应进行结直肠镜筛查

【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早就医】
- 排便习惯改变,比如腹泻或便秘更加频繁

-便血或粪便形状改变

-  腹部持续不适,比如腹痛、腹胀、痉挛
- 排便时感觉肠道没有完全排空
-   疲乏无力
-    体重无原因下降

结直肠癌肉眼不可见,因此诊断此病有赖于警觉性和意识。孔德伦提醒公众若有胃肠症状,应尽早就医,通过筛查击败这一可避免的无声杀手。(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