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北京疫情升温多学校关闭 上海推常态化筛检

(北京30日讯)北京疫情扩大,当局周四紧急宣布关闭全市大部分学校,提前放假。与此同时,上海推动“常态化核酸筛检”试图实现“社会面清零”。无止尽的“清零”令民众疲乏之际,有中国国家卫健委官员重申中国为什么非“动态清零”不可。

为防止疫情蔓延,北京政府进一步加强限制措施,周四(4月28日)紧急宣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提前放假进入“五一”假期。此前,北京朝阳区、通州区、海淀区等已紧急通知暂停学生到校上课,启动网课教学。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奕周四称,北京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疫处于“关键时期”,“涉疫学校是当前疫情处置的重要点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多重风险挑战。”

根据美联社报道,北京本波疫情以来学生占总病例30%以上,疫情重灾的朝阳区至少6所学校、2所幼儿园涉疫。目前尚不清楚假期过后北京会否顺利复课,亦不清楚学校是否允许面臨重要考试的考生返校上课。

人民网报道,李奕指出假期结束后,会再根据疫情确定返校时间,届时所有师生员工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返校。

北京疫情爆发后,各界关注是否会像上海一样大规模封控。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尽管相较于其他国家城市,北京确诊数偏低、规模尚称可控,当局仍选择采取“以快制快”的限制措施。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通报,北京28日新增50例本土病例,包含2名无症状感染者,本波疫情累计150例本土病例。为阻疫情扩大,北京本周稍早已下令多区展开三轮的大规模检测。

上海“常态化核酸筛检”暂时免费

为了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近日推动“常态化核酸检测”,日前公布首批534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许多中国民众疑问常态化核酸是否收费,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上海在周五(29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称,为方便市民核酸检测、减轻市民和企业负担,从5月1日到6月30日,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实行免费核酸检测。”

此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周三(27日)指出,要坚决贯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及副总理孙春兰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把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作为疫情防控平战结合的重要基础设施”。

他称,上海正以“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布局建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以争取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是全世界最繁忙港口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与金融重镇。美联社报道,荷兰国际集团(ING)本月初一项分析指出,上海封城一个月将使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长减少2%。此外,封控上海可能影响春季播种,进而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上海28日新增15032例本土病例,其中约六成是无症状感染者,同时新增本土死亡52例。官方通报称,死者平均年龄84.02岁,最小58岁,最大99岁,全部患者“伴有多脏器严重的基础疾病”,“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上海本轮疫情已一连12天出现死亡病例,累计337例死亡病例。

别无选择的动态清零?

中国仍在为“动态清零”付出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成本。美联社报道,若按经济产出计算,中国百大城市中除13个城市外,其他城市全部都受到程度不一的防疫限制。

盡管周六迎来“五一”小长假,但受疫情影响,预计人口流动将会下降,旅游人数减少。北京市卫健委呼吁,“五一”假期将至,“非必要不出京,倡导就地过节”。

根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称,“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等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清零攻坚战初见成效。但他同时也表示“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等挑战,“我们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周五(29日)上午的疫情发布会再指,中国应坚持动态清零。

《人民日报》报道,有记者提问,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传播迅速,但轻症和无症状比例比较高,认为中国防疫政策“也可以选择躺平”,梁万年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他回答称,“中国的防控理念一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并认为主动免疫比被动免疫更好,目前中国已接种33亿多剂冠病疫苗,90%人口已完成接种,但“要再加一把力,特别是提高老年人、儿童等这些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实现可控的主动免疫屏障。

中国总体疫苗接种率虽然达到约90%,但在中国最富有城市之一的上海,60岁以上老人中只有62%接种了新冠疫苗。

梁万年还称,中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如果‘躺平’,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臨严重挤兑风险,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反而应该利用“动态清零”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相关的准备。

根据中国官方周五通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周四(28日)共新增15588宗冠病本土病例。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国际

福奇改口认了 冠病期关学校1年多是错误

(华盛顿19日讯)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前所长福奇日前坦承,冠病疫情期间呼吁保持6英尺(约1.8公尺)社交距离并无科学依据,近日受访又改口承认,关闭学校长达1年多是个错误,但认为这在疫情爆发初期确实有需要。

根据《纽约邮报》报道,福奇为18日出版的回忆录《待命:一名医师的公职生涯》(On Call: A Doctor’s Journey in Public Service,暂译)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问,谈及冠病疫情期间关闭学校的政策时坦言,“维持1年不是个好主意”。

当主持人追问道,“所以现在回头看来,这是个错误对吧?未来不会再来一次对吧?”而福奇回答,“那当然,是的。”

现年83岁的福奇先前在国会作证和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支持不让学生到校上课,改采远距教学的建议。2020年夏季当许多学校考虑重新开放,福奇支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导方针,即因社区传播广泛要求强制关闭校园,和时任总统特朗普意见分歧。

但后来的数据显示,部分学校2020年9月重新开放时,仅有1%的学校出现病例。隔年1月CDC研究更指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校园有效助长社区传播,但因教师工会对拜登政府施压,多数学校仍关闭至下个学年。

福奇辞去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及NIAID所长职位1年后,曾于2022年10月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访问,当时被问及相关问题则称,“我不想用‘错误’这个词,如果我这么说,就会脱离这项问题的背景。我们应该且也已经意识到,做这种决定时会伴随相应的后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