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办学获友族肯定 华小非华裔生10年翻倍

(吉隆坡23日讯)我国华小非华裔生人数从2010年至2020年增长近乎翻倍!

教总今天引述教育部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非华裔生占华小学生人数的11.84%,到了2020年,非华裔生的百分比提高到19.75%。

“这显示华小的办学获得非华裔家长的青睐,吸引越来越多友族同胞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同时也证明了华小是多元族群的学校,各族孩子都可以在华小愉快地一起学习。”

华裔生育率跌生源减

此外,在华裔人口生育率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和过去比较,华小的学生人数有所减少,这是必然的现象。不过,保守估计,还是有超过90%的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接受基础教育,这反映了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重视。

文告也指出,截至今年2月的统计,华小的学生人数为50万7177人(不包括学前教育班)。

“尽管如此,在2014年,学生人数少过30人的华小有103所,而在2021年则有96所,这是因为这段期间,有多所面对没有学生来源的华小成功搬迁到新的发展区。

无论如何,目前有16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于10人,一旦没有新生来源,这些学校或将面临停办的厄运,这是必须关注的。

学生人数下跌16%

“雪兰莪州是全国华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州属(表二),共有11万零276人,占全国华小学生人数的21.7%;其次是柔佛州,有9万零473人(17.8%)。

“无论如何,与2010年比较,全国华小学生人数下跌了15.92%。资料显示,除了沙巴和纳闽,其他各州华小的学生人数都减少了。”

另外,文告也指出,2014年和2021年全国华小按照学生人数的比较。

全国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华小主要是集中在雪隆和新山地区的华小。

随着学生人数下跌,再加上一些新华小的启用,以及微型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华小面对学生人数爆满的问题。

须提升教学应对挑战

随着华裔生育率降低、人口老化、新生代往城市迁移、非华裔就读华小的学生人数增加,以及国际学校蓬勃发展等因素,华小面对的挑战愈加艰巨。

因此,华小必须在各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善,与时俱进,并提升教学的品质。

教总指出,按照教育部的城乡分布数据,有877所华小属于城市华小(67.5%),422所华小(32.5%)则属于郊区华小。

城市华小的学生人数占了华小总学生人数的大约90%;而郊区华小的学生人数则只占10%,显示城乡华小学生分布的巨大差距。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不只是乡区华小面对学生来源减少的问题,一些位于城市地区和市中心的华小也面对学生严重流失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有关社区人口老化、年轻华裔家庭往其他新兴发展区迁移、在同一个社区因有多所华小而分散了学生来源,以及商业发展等因素所造成。

教总表示,华社必须认真看待当前华小学生人数和学校分布的发展趋势,因为这对华小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有鉴于此,华社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未雨绸缪,拟定因应方案,以保障华小的健全和永续发展。

搬迁微小为华校续命

原则上,教育部把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学校归类为微型学校。

截至目前的资料显示,全国有610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于150人(占全国华小的46.9%),与2010年比较,增加了70所。

多项措施解微小问题

文告说,各源流小学都有微型学校的存在,因此,为解决微型学校的问题,教育部落实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学生人数少过30人的学校推行复级班,以及建议微型学校进行搬迁或合并。

为守住华小,再加上增建新华小很难获得批准,因此华社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了把没有学生来源的微型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特别是从2000年至今,全国共有40多所微型华小成功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不但延续了这些华小的生命,也造福了当地的莘莘学子。

无论如何,在迁校的课题上,华社依然面对政府没有制度化拨地拨款,以让华小顺利搬迁的问题。

“过去几年来,国内一些微型华小都有接获当局有关合并的献议,引起了华社的关注。无论如何,有关的华小董事会已在第一时间拒绝了合并的建议。

“华社对合并微型华小的建议存有许多疑虑和担忧,特别是在单元化教育制度的主导下,华小长期面对许多冲击,包括制度化增建华小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合并微型华小的建议很难会获得华社的认同和接受。”

人数少过30人复级班

为了重新整合全国师资及节省开销,教育部于2018年在学生人数少过30人的微型学校推行复级班。

在这项计划下,除了一年级和六年级的班级没有受到影响之外,校方必须将其他班级,即二三年级,以及四五年级的学生各编排一班,并由一位老师同时教导。

由于复级班措施弊多于利,影响教学的素质与成效,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因此引起各界,包括教总的反对。但教育部罔顾民意,强行落实复级班的措施,惹人诟病。

柔雪10新校多波折

教总指出,教育部于2017年10月批准在柔佛和雪兰莪增建10所华小,至今已有3年多,但却因种种因素,包括政治局势和疫情的影响,而停滞不前。

除了位于柔佛新山依斯干达公主城的谢华华小预计可以在明年启用,其他华小的建校计划还有待落实。

文告说,根据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在2020年12月的汇报,其中一所新华小,即陈嘉庚华小的建校准证已经在2018年12月被转给关丹中菁华小分校,以成为中菁华小二校,意味着10所新华小已经减少至9所。

10所新华小之一的敦林苍佑华小最初建校地点落在雪兰莪州本查阿南(Puncak Alam),不过,教育部已经在2019年把该校的建校地点改在槟城大山脚的阿尔玛。

教总促请教育部必须保留陈嘉庚华小的建校准证,同时也必须定期公布各有关华小的兴建进展,通过透明的作业方式,确保这些已经获得批准的建校计划可以顺利完成。

2010年至今增10华小

全国目前共有1301所华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0所。

教总今天发布文告引述教育部的数据,其中7所是2008年之前获得批准增建的新华小,在段期间竣工启用。

此外,也有2所华小分校在这段期间获得批准成为行政独立的新华小,以及2所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在2010年停办,并在完成迁校后重新启用的微型华小。

不过,也有1所华小,即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在2014年因没有学生来源被迫停办,至今还在处理迁校事宜,因此这所学校目前没有被纳入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约15华小获准迁校

此外,在2010至2021年期间,也有约15所华小获准迁校,并竣工启用。

在现有全国这1301所华小当中,实际上也包括了两所已经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的微型华小,即雪兰莪福隆港华小(2019年停办)和吉打成杰培才华小(2015年停办)。

如果建校工程顺利,搬迁到瓜拉冷岳县丽阳镇丰逸城的福隆港华小预计可在明年启用,至于跨州搬迁到柔佛依斯干达公主城武吉英达花园的培才华小,则预期2023年完工。

反应

 

言论

优质母语教育需良师/郭史光宏

“教师是保证教育公平、教育供给和教育质量最有影响力、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培训、招聘、留任、地位和工作环境仍是值得优先关注的问题。此外,缺少训练有素的教师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存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今年9月,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推介了母公司Meta的多项重要新产品,其中一项为新款的Ray-Ban Meta眼镜。这款智能眼镜能够在用户与他人交谈时,实时翻译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帮助用户克服语言障碍。

现场演示中,扎克伯格与一位讲西班牙语的演讲者运用智能眼镜进行对话。尽管出现轻微的翻译延迟,通过科技实现跨语言同步对话的想象已然成真。

改变语言学习定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语言学习的定位也在发生改变。诚如台湾数位达人侯智薰所言:“未来我们学习语言,大概剩下文化价值跟情感连接。”是的,掌握多语以更好地跟世界沟通的时代就要过去。

通过智能技术,语言之间的转换几乎已然畅通无阻,学习的关键落在了思维的深度和表达的品质。这方面,母语教育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无需同时精通多种语言,但一定要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上做到炉火纯青。与第二语言的交际功能不同,我们用母语思考,在母语中感知生活,通过母语建构心智世界。

母语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水平和认知品质,决定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语言是民族的灵魂”(Bahasa Jiwa Bangsa),应当放到这样的脉络中理解。

 要想实现优质的母语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基础教育必然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专业的师资,将优秀的资源带进教室,用先进的方法展开教学,为孩子创造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孩子领略非凡的母语魅力。

就像中国朱自强教授所说:“语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具有创造灵性的语言的学习,发展学生心智的一种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造灵性的人。”

于是,师范教育将扎实的文学内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教学创新编入课程,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文化素养与开阔教育视野的母语教师。

师范华文班招生额低

然而,碍于各种偏差,教育部已连续几年按最低名额招收主修华文的师范生。按目前数据估算,2028至2030年,3年之内,本科毕业并投入华小的华文师资不会超过100人。

全马1300多所华小,3年之内会有多少华文教师退休离职?当空缺无法填补,可想而知,那就只能让非主修的师资顶着上了。

“PISA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曾说:“教育体系的质量永远无法超越教师的质量。”优质的母语教育,在师资专业不匹配的情况下无异于天方夜谭。

 科技新时代,母语教育越发关键,放诸四海皆然。吊诡的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录取制度却在此时选择与世界趋势背道而驰,日后恐将自食其果。

(作者为怡保师范学院华文组讲师)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