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华教斗士胡万铎 荣膺陈嘉庚精神奖

(吉隆坡2日讯)2024年“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名单揭晓,毕生致力于维护及发展华文教育的胡万铎荣膺此项殊荣。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文告表示,尤其在华文独中垂危之际,胡万铎临危受命不惧磨难,才挽救了本国华教之命运,故其兴学办教、爱国爱民之精神,充分体现了嘉庚精神。

“陈嘉庚精神奖”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于2014年创设,主要是为了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文教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体,每年最多授予3名受奖人。至今,“陈嘉庚精神奖”已举办过八届,受奖人或单位分别有李氏基金、蒙福少年城、杨贵谊博士、已故丹斯里郭鹤尧、马来亚大学无语良师中心、已故拿督陈联顺、My Skills基金会、已故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拿督陈忠登终身荣誉教授、已故陈凯希、李斯仁及拿督张文强。

该基金表示,胡万铎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教斗士,华文独中能发展至今,离不开他与那个时代之华教人士的付出与奋斗。

“胡万铎生逢乱世,年少时期经常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中华文化惨遭外来强权之侵略及欺凌而感到愤慨。1955年,胡万铎昂扬正气站在最前线反抗英殖民当局阴谋‘英文化鍾灵’,企图消灭华文教育,与同仇敌忾之友人奋而发起学潮运动‘7·18静坐诤谏行动’,要求校方和董事会拒绝接受‘特别津贴’,彼时形成一道坚强的维护华文教育长城,是我国从1955年代开始延续半世纪维护华文教育群众运动中的中坚力量。

“最终,胡万铎虽被逮捕,并且开除学籍及驱逐槟岛,这却是他华教事业的起点。上世纪70年代,时值华文独中前景最灰暗、存亡绝续的关头,胡万铎偕同当年母校——鍾灵七君子之一的同窗颜清文律师,并肩奋起领导“霹雳华文独立中学的复兴运动”,获得该州民众起而响应,令奄奄一息的霹雳九间华文独立中学起死回生。

“随后各地捐款、义卖活动风起云涌,从大小城市到穷乡僻壤,由个人到团体,各行各业全体动员,最终点燃全国独中复兴活动之熊熊烈火,将我国华教发展推向另一个阶段。此外,由胡万铎领导的霹雳州筹募独中百万百万元基金活动亦催生了‘独中工委会’,9间独中组成一个联盟,打破华教组织各自为政、甚少交往之格局。霹雳董联会在他接任主席后,一度成了华教组织及华文学校的凝聚力中心。

“1990年8月14日,在林晃升辞去董总主席及独中工委会主席职位后,胡万铎受委为董总代主席,并于12月19日正式接任主席一职,时年56岁。”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指出,当时胡万铎兼任深斋中学董事长、霹雳董联会主席、独中工委会主席,既要处理繁重又繁琐的华教事务,同时还需兼顾家庭与事业,但他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此后,不论是华教人士之参政计划、华文独中的统考争斗、反对种族主义的单元教育政策,甚至亲自率领董教总教育考察团前往中国,开启了马中教育交流的“破冰之旅”,为独中莘莘学子未来开拓升学途径,都不乏其身影。

即使在退休后,他也依然积极支持华教事业,在霹雳州九所华文独中“以地养校”计划的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协助学校获得州政府拨划的1,000公顷土地,缓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

“本届评委会一致认为,胡万铎在马来西亚不平等教育政策面前,他义无反顾、不退缩,坚持华文独中不能放弃的路线;在华教运动陷落低潮时,挺身而出,号召复兴;为举办独中统考,虽遭遇诸多阻扰,仍与一批斗士并肩且奋勇而行;始终身体力行,出钱出力,不求功名,见义勇为,为华文教育发展及其文化传承无私奉献逾60年,实符嘉庚先生‘兴学办教、爱国爱乡’之核心精神。

充分发挥陈嘉庚精神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表示,胡万铎亦是一名成功企业家,更是充分发挥陈嘉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诚毅经营”之精神。

“如将家族土地低价售卖给深斋中学,在霹雳九所独中的土地问题上给予支援,是使教育能够永续经营、持续发展之社会楷模。”

主办方表示,“庚·续150”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午宴暨“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将在12月8日(日)中午12时在吉隆坡王岳海大礼堂隆重举行,系列活动期间也将举办“2024年家族企业暨嘉庚国际论坛——嘉风蔚然:商企文化与家风传承”。

 

ADVERTISEMENT

 
 

 

反应

 

文教

嘉庚精神像挖不完的宝藏 冀也传播到其他族群

(吉隆坡11日讯)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指出,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配合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今年迈入10周年而展开的“庚·续:嘉庚精神·继往开来”系列活动,从10月展开至今,作为最后一场活动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圆桌会议今日终于为今届嘉庚盛事画下完美句点。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拿督翁清玉致词时表示,陈嘉庚的传奇人生与伟大精神,是华人社会珍贵的人文遗产,至今也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此次圆桌会议邀请各界精英齐聚,除了探讨嘉庚精神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交流各国经验,从而梳理出嘉庚精神的当代意义,甚至是如何将嘉庚精神化成一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大同的能量泉源。”

 从侨领到桥梁

同时,陈友信指出,“嘉庚精神”要更好地扮演从“侨”到“桥”的角色,就必须跨文化、跨年代、跨国界,把嘉庚精神推广至全世界,让年轻一代铭记,必须献身为社会做出贡献。

“侨”到“桥”意喻陈嘉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侨”领,更是连接、沟通世界华人的一座“桥”梁。

今日于隆雪中华大会堂举办的圆桌会议,主题为“ 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由《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担任会议主持人,3位引言人包括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文化中心副主席锺启章、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潘永强博士,以及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陈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

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主办、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与《南洋商报》协办。

金钱如肥料 散播才有用

锺启章在圆桌会议上表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精神众所周知,他一生为了办学究竟捐过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与陈嘉庚交往较深的作家洪丝丝在《陈嘉庚办学记》一书序言中提到,陈嘉庚一生对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如果当时买了黄金 ,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左右。”

陈嘉庚对金钱的见解是“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根据资料,直至1934年,他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就花去800万元,约占盈利总额的42%。

他指出,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学,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升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

“当一个民族富裕,国家强大之后,就要永续传承,而这个传承,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弘扬。在大马而言,华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透过华文教育而让中华文化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继说:“如今,大马的华文教育从小学到大专,已拥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被形容为两岸三地以外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不仅如此,‘嘉庚精神’已不仅限于兴学办教,也包括关注和支援文化活动,除了以商养校,也以商养文。”

他补充,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弘扬嘉庚精神,不断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看来更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忽略培养学生软实力

潘永强强调,大马重视教育,可却对文化、学术和艺术缺乏积极和热情,这将导致新一代难以从富强到文雅。

“虽说我国重视教育,但大部分都偏重于硬体设施,而忽略了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陈嘉庚遗留给人们的,不只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华族文化精神。年轻人或新一代需要共同的公民教育,要打造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除了把国民精神现代化,也必须在文化和艺术上着力。

“在推广文化和艺术方面,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报导更多与文化和艺术有关的资讯,这将有助于提升国民的鉴赏能力、文化水平和艺术素质。”

让孩子从小接触伟大历史生平

吕佩橙就传播嘉庚精神、提升教育领域文化影响力,从3个层面做分析。

“一是‘国之所强’,让嘉庚精神浸润青少年成为强国的基石,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二是‘家之所传’,让华侨华人优良家风更广泛得以认同和传承,并激发感恩之情,培育和弘扬优良美德。

“三是‘师之所教’,让教师成为传播嘉庚精神的载体和立德立身的引路人。”

她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可研究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接触陈嘉庚的伟大历史生平,并效法嘉庚精神。

“教育离不开教师,陈嘉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不仅是浸润、涵养师德的活水源头,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