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视频】犹太墓园 迁离往事为你道来

从百年墓园探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系列2

报道|黎添华 

摄影/短片|林春龙、谢耀奕

|冠名赞助|“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得主叶浍浍

若非疫情造成只能国内旅游,也不会发现隐蔽在乔治市中心的百年犹太人墓园,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这尘封在历史年轮中的故事。

尤值一提的是,走进这墓园,仿佛能听见安睡了的魂,在对这片土地的华裔做出某种预言……

约200年前,被誉为世上最聪明的族群来到了槟城。当时,他们曾一度以为这是他们最终的落脚处,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近200年后的今天却得再次漂,留下的除了是一个个荒凉的墓碑外,就是逐渐被风化的足迹。

很多人或不晓得,槟城早在19世纪开始就有犹太人居住。根据调查显示,1899年至1900年的槟城曾有180名犹太人,那也是人数最多的时候。而位于乔治市再纳阿比丁路的犹太人墓园则是建于1835年。

墓园导游梁超明表示,185年前,一位姓“利维”(Levi)的犹太女子逝世后,其家人便买下这片土地充当墓园。也就从那时开始,犹太人有了自己在槟城的长眠地,而这也是全东南亚唯一,且历史最悠久的犹太人专属墓园。

熟悉犹太历史的人都知道,凡姓“利维”的犹太人都来自德高望重的家族,千百年来都备受尊重。这段需追溯回摩西出埃及记的典故,谷歌(Google)一查就有,因此不是再追问导游的关键,倒是他告之,每个犹太墓园都会有一个专区,只有“利维人”和“科恩”(Cohen)姓氏的人才能在该区下葬。

墓碑三角或圆形 

“科恩” 其实是犹太祭司的发音,而名字若有“科恩”二字的话,就意味着他来自祭司家庭。数千年来,犹太人始终对名字带有“利维”及“科恩”二字的犹太人特别尊重。

目前,园内共有107座墓碑,而科恩与利维的墓碑并不多,但却在墓园的另一处继续“高人一等”地演绎着百年孤寂。有趣的是,无论是否长眠在专区,每个墓碑都刻着西伯利亚文,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从右边念到左边的文字。

游览的过程中,留意到园内的墓碑分成尖三角或圆形,以及四方巨型墓碑两种。也是历史工作者的梁超明解释,犹太人主要分成2大族群,即德国系(蓝眼睛、金头发)和西班牙系(地中海样貌),而三角和圆形属于西班牙系犹太人墓碑,德国系的则是巨型的。 

值得一提,不管哪族系的犹太人,长眠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脸部望向家乡耶路撒冷。犹太人认为,死后就应该土归土,所以白布包裹后便在24小时内下葬,期间身躯侧躺着,脸部就得望向家园。

逝者脸部望向圣城 

在槟城犹太墓园,逝者的脸部都会望向西北方向,那也是大马望向圣城的方向,更是家的方向。但,我思量的是,对这个多次迁徒的民族,曾把我国当成祖国的槟城犹太人而言,哪里才是他们的家? 

离开墓园前,自小和槟城犹太人一起长大的梁超明特地拾起了一个小石子放在其中的一个坟前。还来不及开口询问原因,他便表示,犹太人并不会带鲜花到坟前悼念先人,反之是带着虔诚的心来念祈祷文,再于临走前安放一个小石子在坟前,以表示自己来过。 

明白后,我也蹲下放了颗小石子在 “利维”的坟前,然而就在站起刹那,我不禁自忖:“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过客,不是吗?” 

【政治博弈 被迫移民】

 

不说不知,过去这里曾叫“犹太人路”(Jalan Yahudi)。更换路名的政治博弈,不说我们都有答案,倒是这里曾以“犹太人”命名,让我对当年的开放民主惊奇。 

打从19世纪第一批犹太人来到马来西亚以后,他们便成了我国最熟悉不过的面孔。当时,社会不仅接受他们,过去近200年,各族更是和睦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曾与犹太人后裔相处的槟州前行政议员拿督王国慧就分享,在槟城生活的犹太人爱吃福建面、懂得马来话,甚至和本地人结合。王国慧的二姨妈陈国珠和槟城犹太人结婚,而这位前国营电台主播生下的3个孩子,便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地道犹太人。

“对我的表姐表哥来说,他们就是大马人。槟城是他们出世和求学的地方。”

反犹太气焰高涨 

惟,1970年开始,中东纠纷激烈,我国回教徒反犹太人气焰高涨,加上政策上被指对犹太人不友善,因此王国慧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表哥表姐们移民到澳洲。 

当时,年纪还小的王国慧曾哭着问犹太人姨丈,为何要和阿姨离开槟城?为何要带走表姐表哥?尽管当年的答案听起来复杂难懂,但如今的她透彻了,而我则从她的眼眶中看见泪光。

目前,这个墓园由3人组成的信理会来管理,而王国慧的表姐表哥都是信理员。不过,由于身在海外,因此由梁超明协助打理。

根据记载,这群犹太人是槟城仅存的犹太人。难得的是,哪怕移民数十年,这批槟城土生土长的最后一群犹太人,却每年都会回来这里追思,偶尔会和梁超明以福建话聊天,偶尔吃吃炒粿条,或到杰瑟敦故居回忆有着王国慧陪伴的童年,因为对他们来说,以色列是他们的祖籍国,但大马才是他们的祖国。

【缅怀当年包容开放】

走访墓园,若没有故事,那一座座的墓碑恐怕只是冰冷的土石结构。但是透过墓园导览,除了能知道长眠的主人公外,更会对自己所处的地方产生另一种共鸣与归属。 

槟城犹太墓园就让人们发现,原来当犹太人四处逃难之际,是善良大爱的马来西亚收留了他们;当各国都排挤他们之际,也是我国展现了人道关怀。当时的社会包容与开放,更是彰显在各族相安无事的太平盛世里。

梁超明就指出,就连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当时也有许多犹太人朋友,可见当年那种天下大同的价值观是何等的单纯美好。 

询及如何看待未来?从小与犹太人一起长大的梁超明是乐观的,尤其近期阿联酋宣布与以色列建交,而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也开始好转了,他希望一天自己的童年玩伴不再活在记忆里,而是重返故乡,一起重温当年的和谐与安好。一切在独立前,也在独立后。

亚美尼亚人贡献经济

除了犹太人, 亚美尼亚人也曾是这片土地熟悉的身影,甚至为槟城做出极大的经济贡献。 

在亚美尼亚人几乎绝迹槟城的今天,很多人都已经忘了槟城最悠久的东家酒店(前称“依恩奥”、乔治市最具活力的街道本头公巷,姐弟共骑壁画处),都是他们曾经出现过的证明。 

建立于1885年的依恩奥酒店,其实是由4位亚美尼亚兄弟(萨奇斯兄弟)打造,而槟城第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创办人A. A.安东尼也是亚美尼亚族群的代表人物,而他们的家属,甚至本人就长埋在槟城,其中萨奇斯兄弟的其中一人,就长眠于西方路的墓园里,简单而独特的墓碑,让人过目难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哪怕在这片土地已扎根了约200年,亚美尼亚人最终也离开了他们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而任何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如今也只能随他们长埋在墓园里了。 

看着这些墓园,没有一丝阴森感觉,倒有一股深刻的悲凉。曾经何时,他们也是这片土地的一份子,为槟城的多元开放打下基础,为这里的经济繁荣埋下根基。只是,他们早已不在。 

感想 

离开前,我思索的是,这些犹太人与亚美尼亚人必定对我国有着很深的情意结,尤其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那一代,更一定把马来西亚视为祖国,甚至对我国的情感比自己的祖籍国还重。一如,我们这些大马华裔。 

若一天你也到访这些地方,不妨将心静下来聆听,安息的魂即便无语,却似乎也在为我们华裔在这片土地的命运,做出某一层面的暗示。 

50年至100年后,我们会在哪?谁,又会在我们的坟前放下小石子,再惆怅地告诉我:他来过吗? 

明日预告: 

槟城有一座墓园居然是有温度的,据悉每年世界各地的长情白人男子都会来这里齐聚赴约……。 

反应

 

旅游

【视频】战火下出生入死 墓园温度疗愈故人

从百年墓园探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系列3

报道|黎添华

摄影/短片|林春龙、谢耀奕

|冠名赞助|“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得主叶浍浍

每年深秋,许多过半百的退役英军总会倚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西方路墓园。这是他们超过半世纪的承诺,而这份约定的基础,是一场战火下的出生入死,是彼此答应要好好活下去的山盟海誓。 

当时,这群军人年纪最大的不过30, 最年轻的也只有18岁,但部分却从此将年龄定格,永恒自己在墓志铭里。而我,则在这个墓园里,看到了真挚动人的一段友情。 

位于在槟城青年公园旁的西方路基督墓园,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温度的墓园,因为里头交织着许多革命情感。

首先,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副显着的黑墙,里头纪念的都是1948至1960年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罹难的共和联邦军队。当然,对部分国人而言,英殖民当年的行为是对我国独立斗争进行军事镇压,而马来亚共产党则是为了独立与生存而反抗,因此这样的纪念是讽刺的。 

但我尊重这样的立场差异,毕竟历史的诠释往往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切入,唯一肯定的是,大家都是战争下的受害者,更是大时代下无法掌握命运的魂。 

历史的诠释

我没有很抗拒这一副黑墙的出现,尽管我的祖父就被指为共产党而命丧抢下,因为这块墓园原属于英殖民政府管辖,他们自然有权利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演绎自己所谓的“牺牲”与“正义”。 

导游梁超明就分享到,若换个角度来说,其实这副墙的出现,也在提醒着英国人战争的无情,以及和平的可贵,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依着黑色纪念墙处再步行约10分钟,右边就是英澳军墓碑园区。超过50多个墓碑排列整齐地望向同一个方向,似乎在以另一种方式来列队操步。 

拨款维修墓园

据悉,英国退伍军人协会每年都会通过基金会拨款来维修和照料墓园,因此,园内的英军墓碑打理得十分整齐,而排列整齐的墓碑下更种上小雏菊,相当雅致,却也令人忧伤。 

这些小雏菊就犹如长眠在黄土下的年轻英军,年仅18、19就离乡背井,最终英年早逝。 

难得的是,超过半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退伍军人每年都会来悼念自己的同僚。哪怕自己已经超过80岁,但是仍坚持到墓园来见一见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 

“他们把战友的那一部分给活下来了,所以每年都过来交代一番。”随行的友人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刹那间我眼眶就湿了。 

是啊,想一想那些每年来悼念的退役英军,当时一定是在告诉同伴自己没有白活,战友没有白白牺牲。 

【海底下埋藏亡魂】

令人动容的,不仅是英军的战火下的手足情深,俄罗斯大使馆及旅居本地的俄罗斯人也每年悼念他们不认识的先辈,同样让人钦佩。 

据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来自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的军舰都停泊在槟城海域。1914年10月的某一天,一艘德国军舰冒充英国军舰偷偷进入槟城海域,正当英军以为是“自家人”时,德国军舰发射炮弹击中了停泊在那的俄罗斯军舰,造成88名俄罗斯军人命丧海中。而军舰沉没的海域,正是如今的旧关仔角海域。

发生过槟城战役

100年后的今天,已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段事迹,倒是旧关仔角和威省海域之间,有一个红色的坐标,那就是当年俄罗斯军舰沉没的地点。下回,当你在旧关仔角海边看见这坐标使劲地炫耀着一身红时,它或许是在提醒着你他们的存在。 

类似的故事不停在上演。在直落巴巷槟城国家公园的海域,也曾发生德国军舰击中法国军舰一事。 

不难发现,其实槟城海域曾多次上演着战事,而海底下更埋藏着许多各国亡灵冤魂。 

导游就表示,槟城其实是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所以很多军舰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时,都会经过槟城港口。这也是为何多场历史战事都曾在槟城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槟城也是东南亚中唯一涉及第一世界大战的地方,所以在历史上有着 “THE BATTLE OF PENANAG”(槟城战役)这么一词汇,只是许多人都忘记了。

 

【安德鲁墓碑】

这里也埋葬了一些亚美尼亚人,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原本在乔治市的墓碑,因为1908年土地变卖,让路予地方发展的缘故,最终迁移到西方路墓园。 

梁超明指出,目前槟城已经没有土生土长的亚美尼亚人,反之新加坡还有亚美尼亚人公会,人数也不少。 

“吉隆坡还有亚美尼亚人。他们每次来都会想为祖先做些什么。” 

祭拜先辈不分东西

难得的是,哪怕与自己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这些亚美尼亚人还是会来祭拜这些先辈,有时还会询问梁超明有什么是可以做的。 

所以,不要以为洋人就不认祖先,对一些洋人而言,他们可能随时比我们更懂得感恩与念祖。 

当然,懂得感恩的何止是人类,墓园里最吸睛的“安德鲁墓碑”就在在地告诉你,其中狗狗也是懂得感恩的一群。

安德鲁是住在槟城的外国人,据悉,他逝世后,其爱犬每天都跑到其坟墓上悼念。当爱犬离世后,安德鲁的妻子则在安德鲁墓碑上,打造了爱犬的石像,以纪念这只忠犬。若你有机会到访,安德鲁墓碑值得一看。 

【时代精神不朽】

不说不知,这座百年墓园拥有埋了5万多人,而大家的共同点多以墓碑望向东方为主。 

身为基督徒,且拥有历史工作者背景的梁超明就告诉我们,这里的墓碑朝向东方,因为对欧洲人而言,他们的东方便是耶路撒冷的方向(我国方向实为西方),而这里的墓碑也多从印度加尔各达那入口,因为对当时的人而言,那里的石墓碑品质最好。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对葬礼是何其看重。 

壁画骑劫了历史

看回这些墓碑,显然的,在马来西亚留下足迹的,不只是这群英军, 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军人也都先后在槟城留下他们最惨痛的回忆。当年他们将自己轻狂不羁留给了我国,而如今却只能在一片盛世中云淡风轻。 

在岁月的洗礼中,长眠的永恒了,活着的也不哭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倒数着与同伴们相聚。 

当与历史无感的壁画偷窃了乔治市的记忆,当冰冷的各式主题博物馆骑劫了曾属于古迹的时代精神时,或许只有墓园才是最具温度的游览处,更是我们了解槟城的最好途经。不为什么,只因这里的墓园是有温度的。

明日预告: 

槟城有一座墓园被誉为是槟城230年的历史缩影,到访此处犹如细读了槟城的前世今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