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书空间赋予城市什么意义?

捕风捉景|何凯晶/建筑系硕士生

其实书店在城市并不是一个稀有的存在,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也给予了我们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学习风气,小时候走进书局就可以坐上一天,没钱却内心富有。

直到开始上班赚钱后,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群体生活,语言的表述从单一文字转向了双向对话,工作-社交-娱乐,有钱买书却没时间看书,却也并非没时间,但阅读成了最奢侈的事情,因为你若有闲情看书,那想必你是个不需向生活妥协,不需打拼的幸运青年。加上随着电子书的普及,我们可能还需要书,但是我们还需要书店吗?书空间如今还能赋予城市什么意义。

前阵子书人颂放映,采访了马来西亚月树、新加坡城市书房,香港艺鹄3家独立书店,画外之音正是落在一个城市是否需要书店。

不愠不火安静姿势

月树是一个藏于茨厂街 Jalan Panggung 某个2楼,尽管它已成立了10年,相较于积极开发的鬼仔街,月树显得不愠不火。与大多数人一样,几年前第一次踏入月树,当时并没有书店这样的定位认知,也当成普通咖啡馆,也经历了被老板训斥不是老板娘(注:老板也可以是女生,没有自带性别含义),后来慢慢开始会关注书架上贩卖的女性主义书籍。

最近一次到访,路径楼下几家大排长龙的网红店,入门月树无一人的清静,那么多年了始终如一,没有为了讨好食客而大作宣传或改造。老板和月树一直以安静不打扰的姿势伫立在那,在吧台之后,在闹市之上。

新加坡城市书房的创始人之前是草根书室的工作人员,算是在新加坡唯二不多的中文独立书店。原以为香港的书店生存状况相对更好一些,无奈随着言论缩紧,许多独立书店陆续以不可言说的理由关闭。

舒缓城市呼吸脉搏

尽管买书风气看似不盛,然而以书空间作为社区活化的中心却开始盛行,书空间渐渐成了一个除了有书、看书、还有人聚集在一起讨论书的地方。如位于蕉赖新村的长颈鹿图书馆、市中心的亚答屋84号、旧巴生路的册厝、甲洞的小绿洲图书馆、雪兰莪双溪比力的红蚂蚁图书馆和麻坡的REKAN等等,更有不少民间自发的读书小组。仿佛书来到现代获得了转度,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阅读再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我们是否也会愿意周末拨空去参与一场读书会,而不再去咖啡店打卡?

不管是书店还是社区图书馆,书空间可以使都市放缓,允许片刻柔软,允许更多寂寞灵魂和自由声音在这里安放自己,我想这就是一座城市的人文地标。

一个被城市里有书空间,有好书人,有阅读风气,而滋养成长的青年,想必也会比他人多了一份柔软,愿意让阅读拖慢你的生活节奏,犹如书空间舒缓城市的呼吸脉搏。

一个城市倘若能容纳一个独立书空间,那它一定能接纳更多独立思考的个体。

反应

 

旅游

赌城之下 文艺老街风情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告诉身边的朋友自己要去澳门,大家第一句话一定是:“有去赌场吗?”这句话奠基了人们对澳门的普遍印象:繁华的娱乐商城,也间接告诉你:“放心来旅行,这里就是为游客打造的殿堂”!

当我从边境大楼出境,打算乘搭公共巴士去到旅宿,才意识到,巴士只接受现金或者当地交通卡,相较于新加坡或香港几乎所有的交通系统都已经支持Visa卡支付,澳门于我而言,那一刻突然变得很不International(国际化)。

而所谓的游客也不会乘搭屋邨巴士(Residential Route),而是直接租聘专业旅巴。当巴士窗景从挂满“CASINO·娱乐场”的霓虹大字,慢慢驶入老街小巷,整个城市的面貌突然换了一个模样,原来它不只是有赌场。

博彩、酒店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这4者仿佛已经形成成熟的观光产业链,它们集结于一座座庞然大物中,也就是所谓的“娱乐场”——招牌与建筑物同等放大的比例,在城市里特别夺目,而几天下来你也对这些早已变成街景一部分的名字不陌生:美高梅(MGM)、永利(Wynn)、金沙(Sand)等等。

而我,会记住它们,不仅仅因为它们显眼得难以忽视,更因为这些娱乐场所内的艺术画廊。

国际艺术双年展

正值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Macao 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2023),大多数酒店也借此机会与各大著名艺术家合作,如涂鸦先生(Mr Doodle)的作品,成为新濠天地(City of Dreams)展厅外墙立面的一部分,也成为酒店下午茶器具的装饰。

走过了繁华区,沉淀于各个美术馆与独立空间之间。从艺术家的视角看澳门很有趣,大多数策展人的引言都将澳门定位在地缘政治或边陲之地,甚至在国际上扮演着流动甚至隐形的角色。

炮台城墙的亲切

在葡萄牙人殖民时期,澳门没有留下系统性的治理和公民社会,但还是在大航海时代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

同样作为澳门——马六甲航海路线上的重要商业据点,我也因为某些殖民的相似性,古迹残迹如炮台和城墙,而感到一丝亲切。

澳门的老街区有着和香港城镇一样的密度,街道设计和阶梯,只是建筑高度上低于十楼,没有空间的压迫感,感觉澳门人更和善了。

据说,这里的游客多于当地人,少了香港的沸腾,多了中西角力400多年的文化相融。澳门,仿佛是一个大同世界,或许因为其包容性,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建构自己内心一片澳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