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昔日的红灯区 变身华丽英伦风

文、图|方清伟/室内设计师(每月专栏)

位于吉隆坡秋杰路(Chow Kit)的The Chow Kit—An Ormond 酒店是Ormond Hotels在全球设立的第一家艺术设计旅馆,其怀旧且韵味十足的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甚有复古华丽之感。

酒店外墙悬挂着垂直式的霓虹灯招牌,带有英伦复古风外也有纽约建筑设计的影子,其目的是为了自然融入秋杰区旧城区的风貌同时还营造入夜之后,生活的节奏才真正开始的感觉。

昔日红灯区

秋杰曾是吉隆坡最繁荣的商业区,过后这里也成为大量外籍劳工、瘾君子、性工作者、贫穷家庭的聚集地,最后沦为著名红灯区,导致大家都避而远之。

后来,经过执法单位积极扫黑整顿社区、非政府组织参与帮助弱势族群,加上商家回流,开始为秋杰增添了新视角。她在2020年更被《纽约时报》选为最值得去的52个地方榜单中排名第20位。

不仅如此,旅馆也在入选“米其林指南马来西亚精选酒店”并且连续两年荣获“马来西亚最佳精品酒店”的奖项。

 

大堂气派十足

推开酒店大门,正前方是气派十足的大厅和接待处,左边则是餐厅和吧台,右边是通往客房的电梯。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外观看着像欧式建筑,酒店内其实融入不少马来西亚传统文化的元素。

酒店大堂采用编织籐椅和地毯,一边播放着怀旧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80年代的高档社交场所。酒店内也有数个会议室空间让客人租用作为会议或活动用途。上层会议厅面积较大,通往会议室的金色楼梯旁挂着大大小小的黑白和复古照片,还有一些关于1957年马来亚正式独立的报道。

让人惊艳之处是位于底层的会议厅,其设计与上层会议室有所不同。棕色的木质地面和天花板以外,室内墙上都以深墨绿色的刺绣墙布,墙布上绣有小花朵和寓意着採矿所产生的火花,还有一些本地设计师亲手绘上的花卉。

会议室里采用红酒色的窗帘与籐椅的搭配,半透明的长虹玻璃窗台,外边人来人往若隐若现的影子让空间增添神秘感。里头的色调和外边的不同,从大厅踏进来犹如到了另一个主题的空间,别有一番风味。

特色咖啡店

大堂正中央的酒吧总会让人忍不住拍照打卡,它本身就是大厅内的一件艺术品。吧台前方的开放式餐厅灵感源自本地的特色咖啡店。

这里不只有让租客享用到旅店所提供的三餐,同时也对外开放。享受城市夜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拥有舒适的环境。

房型名字诙谐

酒店拥有113间客房。每间房型的命名设计相当有趣,以方言福建话所称呼的头家老板(Towkay)和头家嫂(Towkay Soh)命名。而The Towkay Soh Suite则是最大、最豪华的房型。

不管是哪个房型,设计都以深墨绿和鹅黄为主要用色,色调的概念来自华人非常熟悉的麻将桌。

深墨绿色的天花板、窗帘还有绒布旋转凳子,搭配鹅黄色墙壁,毫无违和感。每间客房都设有经典的床头灯,远看像是个小型风扇,但灵感其实来自日出时分的太阳,而床头灯的开关为流苏拉绳。浴室同样主打低调奢华,镜框、门把手、毛巾挂架到淋浴花洒和开关等皆为哑光金属色的材质,精緻有质感。

老时代旧物区

从酒店大厅到休闲公用区域就像是个小型图书馆,壁橱上的每一个厨里都摆放着酒店总裁从家乡带来的摆设品,大多为马来西亚传统民族的工具和手工艺品,包括旧时代常见的灯笼、米桶、用作装食物的饭盒,还有需要放碳才可以使用的传统旧式熨斗以及关于大马文化的相关书籍。这一些旧物摆设除了吸引外国游客的目光与好奇心,也可增加对大马文化与历史的认知。

网址:https://www.thechowkit.com/



反应

 

旅游

红砖外墙更添艺术美感 灯笼酒店现代与复古交融

茨厂街是吉隆坡古老的街道之一。沿着古色古香的中式牌楼进入这条步行街,会看到上世纪初建造的建筑,展现出独特的南洋风格。

一些店屋年久失修,外墙的白色表皮脱落,杂草从砖缝中生长,透露出穿越世纪的沧桑气息。整条茨厂街铺着绿色琉璃瓦的屋顶,一排排红灯笼在旁点缀。

林立的廉价酒店和背包客栈,使得茨厂街一带成为旅客首选的下榻目的地。

从某个摊贩旁的小巷兜入,古老建筑的外表掩盖了内部精致装修的酒店。

穿过了古老走廊,另一侧却展现出鲜艳活泼的色彩和时尚现代的设计,为老街区注入了全新的时尚魅力。

眼前景象不禁令人惊叹,再眺望远方,附邻的默迪卡118摩天大楼高耸入云,与古老街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然光照耀全幢楼

吉隆坡灯笼酒店的设计始于2012年,经历了多年的精心规划与细致打磨,最终获得建筑批准。

外观设计经过反复推敲,注重线条与比例的完美融合。红砖外墙也精心设计,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和对称的构图,赋予建筑庄重典雅的外观。

设计过程中,最大挑战之一是创造了一个中央空间,并将自然光线引入每一层楼。酒店共有49间客房,每间都配备独立浴室。接待处位于2楼,而1楼主入口处悬挂着众多醒目的彩色灯笼,极具吸引力。

一进门,客人便会看到一处小型接待区,配备混凝土和实木制成的长凳,供客人在等待电梯前往2楼接待处时休息。除了拥有15间客房外,2楼还设有一些基本的公共空间,如接待柜台、酒吧台和共享空间,这些空间也用于早餐,让住客可以在此交流沟通。

运用混凝土显温暖

酒店不仅在建筑外观上独具匠心,还在走廊和楼梯内部增添了许多设计细节。

原有的一些石膏装饰被拆除,露出了自然砖块,走廊上的混凝土地板经过抛光处理,增添了色彩,营造出温暖而生动的氛围。

所有客房的墙壁都是使用混凝土砖,然后再油漆。

客房都面向内部庭院,一些带有玻璃房的房间利用了空闲区域,凸出部分宛如悬空的玻璃箱。所有浴室都用马赛克瓷砖装饰,固定在墙上的毛巾衣架则是竹子制成的。

由于酒店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房间空间相对较小。对于有特殊空间需求或喜欢宽敞空间的客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不够舒适。

为此,每个走廊上都设计了一处集中使用的储物柜室供住客使用,设计采用相同的木百叶窗理念。

自然通风减碳足迹

在可持续性方面,酒店的公共区域皆采用自然通风,只有客房配备空调,并尽可能让自然光进入空间。

酒店通过立面的开口部分,与天窗和屋顶之间的垂直间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交叉通风。所用材料均为本地制造,包括黑烧粘土砖、抛光彩色混凝土、水磨石瓷砖地板、白色熟石灰和天然木板。

客房浴室的热水来自屋顶的太阳能系统。

四周氛围柔合

酒店在空间的边缘种植了爬藤植物,使四周看上去更加柔和,并用钢管代替了走廊上的栏杆,这些爬藤可以沿着天窗以及横向的钢筋生长,当阳光照射时还能带来阴影的效果,别有一番风味。

茨厂街是华人早期的聚居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如今,它成为了“老”与“新”碰撞的奇妙交融之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的19世纪末,当时吸引了大量华人移民南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