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漂浮在湖上的“冰川”

闯荡美国最后边疆阿拉斯加:系列6   图/文:陈美枫

自租小车闯荡阿拉斯加中南部,先循苏厄德大道朝204公里以南的苏厄德(Seward)前进。苏厄德乃19世纪中代表美国把阿拉斯加从俄罗斯买过来的国务卿,只有人口3000余人的小镇以他命名。

前往苏厄德的路程,一路上有颇多值得留连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在安克雷茨以南只不过16公里的“波特沼泽”即消耗了整小时,走板道观赏涉水鸟,悠游自在。

稍后在“白鲸角”吃自备午餐,却无缘与7、8月间到来捕食鲑鱼的白鲸相会,只看到巍峨山壁上的4只岩羊。

在“鸟角”,呆在伸出水面的看台上等看涌潮,涌潮准时在下午4点半出现,只见高约30厘米的潮水从下游涌着过来,又朝上游涌着过去;当然和中国钱塘江的大潮不可同日而语。

湖上漂浮冰山

坐落在海湾终端的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育园,豢养了麋鹿、驼鹿、麝牛、北美驯鹿、美洲森林野牛、白头鹰和野鸭等,十分吸引。转入附近的波特茨谷,游客咨询所旁的竟有美丽湖泊及冰川,湖上还漂浮着两座冰山呢!

边走边玩,一直到晚上8点1刻才抵达苏厄德。

镇上的阿拉斯加海洋生物馆是西半球唯一的冷水海洋水族馆最吸引我的,无非各种水鸟和一只太平洋巨八爪鱼。镇上还有个非常可爱的小圣公会教堂,可惜没开。

离开小镇之前,前往参观于1926年设计阿拉斯加州旗的13岁原住民孤儿本尼本森的纪念碑,然后驱车去探视小镇西北的“出口冰川”,从停车场边的自然馆走1公里半的山径即来到冰舌前。该冰川源自哈丁冰原,是阿拉斯加最易贴近的冰川之一。

1968年的冰原考察队以该冰川为出口,因而得名。

雄伟景致好惊叹

从苏厄德大道转入斯特灵大道,然后在可奈半岛西岸沿库克湾南下,我们在下午5点半抵达荷马(Homer)。由于还早,遂继续南下直达荷马沙角尽头。天朗气清,远山冰川的雄伟景致令人惊叹。长达7.2公里的荷马沙角直插卡彻马克湾,不愧为世界次长沙角;荷马船港即坐落在那儿。

普列特博物馆 / 高水平资讯馆

造访阿拉斯加岛屿和海洋游客中心,设施其实更像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展品顾名思义,与这一带的岛屿和海洋生态息息相关。

普列特博物馆是另一个高水准的资讯馆,3层展品包括地方艺术佳作、原住民手工艺品、野生动物标本、卡彻马克湾捕鱼业,以及发生在1989年3月24日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超级油轮漏油事件。博物馆于5点关门后,我们又参观了几家画廊。

了解自然生态

傍晚走去阿拉斯加海岸研究所,只见人头攒动,原来所内有个招待会。友善的负责人接待我们,我们也就老实不客气地融入群体,与当地人打交道。茶点非常丰富,每样点心都品尝,便几乎无需吃晚餐了。该研究所是个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广对卡彻马克湾自然生态的认知和了解。

接着驱车到荷马沙角,把车子停放在船员纪念碑旁,然后走去靠近沙角终端的渡轮码头,乘搭“吐丝徒美娜号”渡轮前往科迪亚克岛上的科迪亚克镇。

  科迪亚克 / 看不到棕熊

渡轮次日上午在科迪亚克(Kodiak)靠岸。

这次目的是冲着岛上的3000头棕熊而来。棕熊站在河里等候飞跃过瀑布的鲑鱼送上嘴来的经典镜头,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因此一上岸即在渡轮航站内的游客资讯柜台查询观熊行程事宜,友善的服务员联络了几家旅行社,全都客满,只有一家的星期天团有空位,然而在星期六晚上即须乘船离开,好生失望。没料到有个相关阿拉斯加垦荒者的会议正在镇上举行,使淡季的小镇顿时热闹起来,破坏了计划。

灰鲸的完整骨骼

离客栈约200米的圣保罗渔港,沿港人行道旁树立了众多告示牌,图文并茂地介绍该镇的方方面面,是加深认识小镇的好去处。公元2000年,岛民发现一尾灰鲸死在海滩上,其完整骨骼如今在靠近渡轮码头的国家野生动物防护站楼上展览,墙上照片显示解剖尸体组构骨架的过程。

收藏海獭毛皮

隔街的巴拉诺夫博物馆,前身是俄罗斯人始建于1808年用于收藏珍贵海獭毛皮的尔斯坎馆,完美修复后成为博物馆,主要介绍18和19世纪俄罗斯人的生活情形,以及1964年的地震。

再隔一条街则是显赫的圣复活俄罗斯东正教堂,其北的阿鲁提克考古博物馆专门介绍阿鲁提克原住民的文化历史及相关考古文物。

海狮也失踪了

翌日,本打算租辆小车作环岛游的,谁知天气奇差,一大早天空即黑压压的令人士气低落,于是打消那念头,手头上的时间变得非常充裕,决定抱着寻宝心态重访圣保罗渔港,寻找海狮芳踪,却没任何令人惊喜的发现。

漫步到科迪亚克港会议中心,3天前开始的拓荒者大会甫结束,来自阿拉斯加各角落的代表鱼贯离开会堂,大多是乐龄人士。不觉来到科迪亚克岛酿酒厂,原来那才是岛民趋之若鹜的休闲处。

晚餐后就乘坐“吐丝徒美娜号”渡轮返回荷马了。

下期预告:威廉王子湾的两个角。

反应

 

商余

十分独特的猴面包树/陈美枫

【四海兄弟】文/图|陈美枫

和平船太平世界号邮轮来到马达加斯加西南岸小镇图利亚拉(Toliara)海域,停泊在离岸几公里处;该地设施匮乏,没有邮轮码头。不少当地人划了既有舷外托架又有风帆的窄体小船过来,争夺邮轮员工抛给他们的旧衣包。

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岸外的马达加斯加乃世界第四大岛,面积约59万3000平方公里,人口约3200万,由19个部族组成,大多信奉基督教。与大陆长达8000万年的隔离,导致岛上动植物走上独特演化之路,百分之70动物品种和百分之90植物品种只生存在这岛上,使该岛理所当然成为大自然爱好者向往的寻幽探密之境。

我和内子美英参加邮轮观光团,和一众团友乘坐10分钟驳接艇到码头,上岸后分组搭乘多辆客运车,沿着海岸北上,一路经过众多摆卖各种农作物的小贩地摊和极其简陋的小村舍,以及在路上踽踽而行的载货三轮车和牛车,50分钟后抵达雷尼亚拉保护区(Reniala Reserve)。

马达加斯加第五大海港

图利亚拉乃马达加斯加第五大海港,人口11万5000余人,吸引游客的最大资源躲在其岸外浅海里,即那延绵450公里、排名世界第五的珊瑚礁。此外,在市区东南12公里外的安索凯伊植物园(Arboretum d'Antsokay),是一名瑞士植物学家兼环保家于1980年为世人建立的珍贵遗产,其40公顷范围内的900种植物当中,百分之九十只生长在这岛国,百分之八十有医药价值,许多面临绝种威胁。

可惜邮轮的观光配套仅短短3个半小时,无暇顾及其他景点,直奔配套主要目的地。

位于伊法提-曼基里村口的雷尼亚拉保护区占地不过60公顷,距离莫桑比克海峡不到1公里,当地社区意欲把它打造为生态旅游重点。保护区内的针刺疏林是这岛国的重要天然资源,百分之九十的植物都无法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其中最独特的当然就是猴面包树啦!马尔加什语的 “雷尼亚拉”正是猴面包树之意。

其实我在2000年4月第一次和友人到东非游猎的时候,在坦桑尼亚已见识过一棵硕大的猴面包树,十分粗大的树干不算高,树叶全掉的枝桠杂乱伸张,整棵树乍看仿佛被巨人连根拔起再倒栽在泥土里,难怪向导说这种俗称 Baobab 的树也被称为“倒栽树”(upside down tree)。

地球上有8个猴面包树品种,其中6种只生长在马达加斯加,一种在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另一种在澳洲。猴面包树十分长命,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一棵于2011年在津巴布韦死去的猴面包树已活了2450年!

由于长命,猴面包树的树身可长得十分粗壮,直径达10米,虽然罕得高逾30米。树身可储存多达12万公升水,以度过严酷的干旱季节。旱季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花、果实和种子都可食用。成熟果实的干果肉质酷似面包,引来成群猴子,因而得名 “猴面包树” 。除了为人类提供维生的食水和食物,猴面包树也是许多非洲社区的理想聚集、分享及举行庆典之地。

1200岁猴面包树

法国作家安托恩·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小王子》,主角居住的小小星球上,长了棵猴面包树,小王子一直设法阻止它过度庞大占据了整个星球。有专家认为那棵猴面包树象征纳粹主义。

鼓乐队及摆卖手工艺品的小贩在保护区大门内迎接游客,我们循泥径观赏不同年龄和种类的猴面包树、伪猴面包树、仙人掌及众多其他植物,也见到不少色彩艳丽的小蜥蜴和一对狐猴母子;皆该岛国特有动物。压轴戏当然是那棵状似超级大圆筒花瓶的猴面包树啦,据说其芳龄已达1200岁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