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论】“Bossku”在打翻身仗?/张永麒
国阵自5·09大选溃败后,变得分崩离析。反对阵营还没有重组,只有党与党之间的在某种场合中,例如补选上的合作,没有看见有什么“战略联盟式”的部署。
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虽然辞去国阵和巫统的主席职位,却频频发表抨击希盟政府的言论,扮演“反对党领袖”的角色,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和亲近群众的手法,大受欢迎甚至成为“网红”。
一些人看见纳吉在社交媒体的受欢迎程度,比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和任何其他希盟领袖更受欢迎,雪兰莪州士毛月州议席补选希望联盟失利,好像感觉不对劲,以为纳吉有可能东山再起。
其实,冷静下想一想,根据现实情况判断一下,究竟纳吉近来这么落力是为了什么?难道他认为自己还可东山再起吗?
在面对排山倒海式的提控,以及媒体对他所涉及案件的揭露,“Bossku”纳吉还想要利用社媒舆论以及民众的力量,来为自己打一场翻身仗吗?
可能,在马哈迪心中,这些都是表面伎俩,单凭这一些,就想要扭转乾坤?
马哈迪终究是老谋深算的。在他的首席幕僚敦达因的辅助下,在策略谋划和战略部署上,在政坛上少有对手。
在国内的整个局势掌控上,马哈迪出招的确是够快、够准、够狠的。
在面对政敌时,马哈迪也很高明的玩弄诡计,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面对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和伊斯兰党主席拿督斯里哈迪时,往往能够把对手围堵,等待宰割。
根据趋势来看,马哈迪接下来料会着手处理“Bossku”现象。
相关新闻: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