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教总调查】设备教材欠理想
小学线上教学未成熟

(吉隆坡3日讯)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大停课后出现的“线上教学”应急措施,教总经过深入调查,显示小学阶段的线上教学处在非常初步和不成熟阶段,建议教育部结合董事会、家教协会和私人界共克难关。

教总指出,冠病事件让人意识到信息与通讯科技在教育上的重要,这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善用科技来强化我国的教育发展,积极提高教育素质和教学成效,可说是政府必须加倍努力的方向。”

根据调查,有关线上教学不论在硬体设备、教材资源、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师对电脑科技的掌握能力等,都面对许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线上教学一定要有的电脑或相关电子配备,但很多学生都没有,根本就无法参与线上学习。

“教育部最近的调查也显示,在90万名学生中,多达36.9%的学生没有任何上网设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基本设备的问题若无法解决,线上教学就无法全面展开。”

线上教学重重问题:



●家境清寒的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微型华小有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低收入家庭;

●一些地区网络覆盖或网速不理想,不管是进行“谷歌教室”或是其他线上教学平台、布置作业,以及制作教材等,都会面对一定的问题;

●老师们是在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线上教学,倍感压力;

●一些学生和家长不愿配合,甚至无法联络到有关的学生或家长,不但无法进行线上教学,也无法交待相关事宜;

●有些老师的家里没有宽频,只能够使用移动数据的流量来进行线上教学,也加重了老师的经济负担;

●由于不是面对面授课,老师难以和学生互动,并马上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影响教学成效,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难以适应线上学习,并失去学习兴趣。

教总向教育部提出改善建议:

●提供一个符合各源流小学需求的线上教学平台,包括教材和学习资源电子化等;

●提供的教育平台,例如通过国营电视台(RTM)播放的教育节目主要是符合国中和国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却忽略了华小和淡小的需求;

●为老师提供更多实际的支援,包括技能培训和更多的线上教学资源。

反应

 

言论

后疫情的独中再思考/李保康

一场疫情,百般变化。突发的冠病病毒不仅打乱全球步伐,阻滞政经发展,摧毁人身性命,也改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形态,可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居家抗疫,学校也无法正常教学而陷入短暂的停顿与混乱,随着“停课不停学”的说法提出,学校最终不得不正视及采取线上教学措施,替代传统的实体课。

师生、家长从一开始的质疑与抗拒到后来的接纳与习惯,在在说明了“新常态”的到来。迩来疫情日渐趋缓,百业重启,各级学校也已复课。但我们的教育,就真的一切如常了吗?

有人说,因为抗疫形成的特殊“教育场域”(居家与线上),不仅拉近学子与生活、与社会的距离,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疫情之下,学校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确实减低进度滞后的情形,消除家长的焦虑,持续营造学习氛围,好让学生持续保有学习心态而不至于全面“躺平”。

此外,一些学校在这段期间,尝试组织培训课程或辅导讲座,尽力加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及维持彼等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将这类课程资讯无私的分享予他校的同侪,实现校际之间资源共享,确实令人钦佩与感动。学校管理层也想方设法提升硬体设施,俾使线上教学更为顺畅。

线上线下结合

与此同时,教育部更是顺势趁着疫情严峻时刻,一锤定音,把“废除小六评估考试”这一个纷扰多时的议题确定下来。诸如此类,都是这一场疫情带来的意外收获。有人因此乐观的认为,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与走向。

然而就我而言,这场疫情不啻是一场试炼,既针对政治、经济体制,医疗系统、全民(防疫)意识及公德等各个方面,也是针对教育领域的一次考验。就教育层面而言,因为“停课不停学”课题的提出,一场疫情,让我们看见教育的多种弊端。

首先,围绕着“停课不停学”这一主轴开展的线上教学,尽管风风火火,百般纷陈,但大部分学校在课程的编排,无论是课时、学科,乃至于作业布置,仍旧沿袭实体课的模式“按表操课”,教学方式也和往常一样,多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完全漠视网络欠佳、设备不足以及不同阶层家庭(或家长)本身所掌握的资源是否均平,甚至是学生自律自学的态度和能力是否同步跟进等客观限制,致使网课成效不尽理想。

其次,在网课之余,许多学校仍坚持实施各种线上考试,犹有进者,校方还要求在家中应考的学生必须另外架设镜头以杜绝作弊。事实上,除却那些不得不以单一考试进行择优汰劣的测试如入学考、高考外(这个议题颇复杂,需另文探讨方可深入),我们还有其他的途径与方式,在课程或教学之后,用来评估学生,取得他们的反馈。

以上所述,不过是疫情之下常见的现象之一,网课也罢,考试也罢,我们所见到的仅仅是学校决策者面对疫情挑战而发起的响应,实际上与过往的教育没有多大区别,遑论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了。

要说真正的教育反思,无非就是彻底打破从前按表操课、进度至上,追求形式主义、恪守单一评估方式的教育思维,改由重塑新的教材观、课程观,打造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的教育,并且让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等观念,从教育知识转变为社会共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