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不救微小 独中灭种

【为华小寻生机特辑】

丹斯里蔡傌友

*媒体访谈录



在大马股市,Chua Ma Yu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一个指标,甚至是一个品牌。

他就是CMY资本集团董事长丹斯里蔡傌友。他纵横股海40年,几近点石成金的本事,他讲股,你要听;但他最近接受《南洋商报》专访,不谈财经、股票,却大谈华文教育,尤其是华小和独中前景,令人堪忧的前景。

他断言,华小好比一棵大树的根,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一旦学生来源不继,独中新生也将出现断层,全国60间独中将告灭种。

这位新加坡南洋大学会计系高材生,多年来关注和心系华文教育发展,近年头上更增添了“公益金主席”这顶帽子,让他与华小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与互动,产生强烈的忧华小忧华教之慨。

他主动找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从教总资料库挖取所有的华小相关资料,加上本身搜罗的教育部资料,从日理万机的百忙中,亲自细细咀嚼,融汇贯通,希望抽丝剥茧,把华小当下种种奇难杂症摊开,理出一些方案,进谏当局,也让热心华教人士参考,希望对华小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微小搬迁条件

1.得到所有家长同意

2.董家教负责找校地

3.迁校地必须是旺区

4.不能征国小保留地

5.迁校获教育部批准

6.新建校舍须获批准

7.搬迁后原校须关闭

砂柔最多 不搬则关

455微小步步揪心

根据教育部的资料,华小数目和学生人数从1970年至2015年的演变和起落,蔡傌友直批:情况不太妙!

他发现到最大问题是微型华小,问题甚至严重到足于令独中灭种!

全国华小共有1298所,学生少过150人的列为微型华小,竟有455所,占了35%。

分布于砂拉越和柔佛郊区的微型华小居多,各占89所和80所;接下来是霹雳、吉打、森美兰、彭亨及沙巴等。

时代发展的洪流,令人口从郊区迁至城市,而郊区的微型华小新生来源难免买少见少。在无可逆转的城市化冲击下,学生来源无以为继的微型华小,选择只有:迁校,或关闭!

蔡傌友每每看到小猫三两只,或无新生来源的微型华小濒临关闭,尤其最近有间学校纯靠一个学生来孤独的支撑着,特感揪心,日益不安。

2015年8月8日尊孔华小新校舍及运动场开幕,新校舍乃是公益金独资250万令吉兴建,设有15间课室及综合活动中心。左起为刘世全、刘秀鸾、蔡傌友及李炳胜。

国小激增1595
华小骤减51

1970年至2015年间,国小从4277所增至5873所,学生则从104万6513名增至221万3686名。再看看华小,从1970年至2000年,华小逐年从1346所减至1284所;2010年至2015年略有起色,从1291所增至1295所。

不过总括而言,在45年间减少了51所华小。

学生方面,华小人数从1970年的43万9681逐年增加至2010年的61万2064;2015年的人数减少至56万274。但历年来的学生人数依然增加了12万593名。同时,淡小从657所减至524所,学生人数则从7万9278名增至9万204名。

蔡傌友指出:“相较于华裔人口增长率,华小学生人数在45年间的增幅非常小,这是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数字。

他斩钉截铁:问题的主轴,就在于微型华小。

15%华小生选读独中

普遍上,我国人民在5岁以前开始接受学前教育;6岁至11岁接受小学教育;12岁至16岁/17岁(预备班)接受中学教育;17岁或18岁以后接受中六或高等教育。而华小毕业生方面,每年约有9万至10万人,选择前往国中升学的有65%至70%;国民型中学有18%至20%;独立中学有12%至15%;私立学校/国际学校有逐年增加的情况,其他如技职学院则是少数。

针对小学教育建制,结构是由政府小学、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和在家自学组成。在政府小学的架构里,涵盖了国民小学、华小、淡米尔小学、宗教学校。

多家微型华小严缺新生来源,濒临关闭。

微型华小5困境

1.学生来源严重不足

2.非华裔学生占多数

3.缺少教学经济资源

4.无拨款土地难迁校

5.申请搬迁迟迟不批

发挥28亿拨款效益

倡设华小教育部

谈及教育资源和拨款,华社民间众说纷纭,基本上没什么好话。

公益金主席丹斯里蔡傌友并不完全认同。他说:“很多人常被误导,以为政府没有资助华小,这是错误的。”

他在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强调,一般人把行政拨款和发展拨款给混淆了,事实上,政府一年拨给全国华小的行政开销高达28亿令吉;換言之,政府是以实际行动、实质拨款来支持华小的。

华小吸引友族小孩就读,彰显中文日益重要的大趋势。

“没有政府的28亿令吉,华小是无法生存。”

蔡傌友大胆建议,要让这笔28亿令吉发挥更高的效益,政府应该大刀阔斧的改革,考虑设立一个华小教育部门,创建一套独立运作系统,由一名华裔副部长全权管理。

他认为,唯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助于打造一个透彻、全面、效率高的行政策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纷争一再滋生。

公益金100%资援迁校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不久前曾提醒微型华小董事会,迁校极耗费时日,欲迁校须提早申请,莫待学校自动关闭。

华小要搬迁,确是耗心耗力的大工程,而且没有人敢写包单,能够顺利行事;蔡傌友具体指出了一些条件,着实太多、太难、太复杂。

不管怎样,蔡傌友承诺,微型华小要迁校,公益金在资援方面,愿给予100%的全力支持。

应设专业信托单位

转割校地解民忧

我国的学校类型分为政府学校(全津)和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虽然教育法令没有规定,但教育部以校地拥有权作为区分政府学校和资助学校的准则。全国1298所华小当中(2016年数据),有885所华小属于政府资助学校,占68.18%。

学校水电费属于行政开销拨款,不过教育部通过中央付款制度来支付“政府学校”的所有水电费,但“政府资助学校”却没这份福气,须由校方自行承担。这当中,许多华小因为政府行政拨款不够支付水电费,使得董事会或家协被迫协助缴付学校的水电费。

蔡傌友指出:“大部分华小(半津)的校地都是由社会人士捐献的,尽管政府给予行政开销和教师薪金拨款,然而校方依然须自行缴付水电费和硬体建设费用。只有全津学校是由政府负责所有的经费。

“如果半津华小的校地转为政府名下,该校就属于全津学校,所有经费将由政府支付。可是,大部分学校董事部都不愿意交出土地,原因是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也担心自身权利被夺走。”

因此他建议教育部设立一个信托单位,才能专业的处理校地转到政府名下的交易,从而解除华社的种种顾虑。

170630f10_noresize

相关新闻:

不救微小 独中灭种

开拓新天地 展现新风貌

生育率下降 华小生逐年减

华小城乡不均

全球掀学习热潮 华文跃升 全球强势语言

集资险胎死腹中 林国泰2.5亿稳军心 蔡傌友揭公益金秘辛

 

反应

 

文教

蔡傌友:师资短缺问题50年未解决 教部应重估师训招生

(吉隆坡20日讯)公益金主席丹斯里蔡友希望教育部用心解决华校长久以来面对的师资不足问题,避免华教日后陷入断层窘境。

他说:“我在50年前回马发展时,华校就已经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也有必要重新评估如何招收学生,接受师资培训。”

也是公益金永久信托委员之一的蔡友说,公益金自2011年7月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承诺的捐款数额高达1亿3106万8810令吉,其中全国82所华中都受惠,捐款承诺额达1367万零668令吉。

他指出,在捐款承诺数额方面,620所华文学校共获得1亿零523万4491令吉、71所淡米尔小学获1445万5099令吉、17所教会学校获893万9391令吉,以及37所国民学校获 191万2779令吉。

公益金于今年1月公布的简报显示,自2011年7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公益金承诺的捐款总额中,华文学校占总数的83.2%。620所华文学校受惠,其中529所为华小、82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及9所独中。

针对微型华小,蔡友认为教育部应该根据目前的人口分布需求重新评估,以便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学校资源。

他说,虽然大马彩在沙巴及砂拉越没有生意来往,但公益金也拨款给沙巴的16所学校(296万8890令吉),以及在砂拉越的46所学校(652万9986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