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停用后皮肤痕痒红肿
网购护肤霜险毁容

王诗棋(前排中)呼吁其他受害者报案。

(沙登15日讯)网购祛斑护肤霜,以为能“美颜”,却差点“毁容”!

一批妇女上网购买某祛斑美白产品,使用后功效显着,但停用产品后却出现皮肤痕痒红肿,且有灼热感的副作用,消费者怀疑的该产品有问题。



这些产品包括日霜及夜霜,标榜为祛斑、提亮及美白肌肤等修复效果,其中一名消费者陈太太两年前开始使用相关产品,由于有显着效果而持续使用2年。

然而上个月陈太太出外旅游,因忘了带上该产品,停用产品2天后脸上痕痒并红肿,甚至有炙热紧绷的感觉,情况越来越严重。

陈太太的医生告知,这是敏感造成,但在第二次情况加剧后,医生表示是皮肤表层发炎:“我已停用该产品34天,皮肤依旧有痕痒的感觉。”

555名“受害者”

陈太太与其他相关消费者今日通过无拉港州议员王诗棋召开记者会说,她在本地一个流量很大的群组发布问题,结果短时间有2000个回应及转发,许多人与她的遭遇类似。



“该帖子不久后被举报删除,后来我再开3个相同的帖皆被删除。”

她过后在社交媒体开设群组,只允许该产品受害者加入,且加入群组者需先证明为受害者:“这群组目前有555人,都证明是产品用户,停用后即出现这些症状。”

先指用户买假货商家最后松口协调

这批妇女曾向商家反映问题,对方开始时指用户买到假货,之后又指用户面部补水不足,最后愿意与消费者协调解决。

陈太太说,她们曾向商家投诉,对方最初表示他们买到假货,不会负责。

“但受害者中有的是该产品代理,直接跟商家拿货。商家就改口指用户没做好补水,才发生问题;直至最近,对方又向一些受害者表明可以索偿。”

她提到,该产品价格浮动很大,不同代理售价介于150至300令吉。

部分受害者停用产品后,皮肤出现红肿等副作用。

本地没设厂空店公寓充注册地址

梁小姐说,她是通过网络认识该产品,看见许多名人及网红都介绍这产品,因而买来用,但使用一周后出现副作用而弃用。

“我没有每天使用,第一次使用后停了2天,因出现痕痒没再使用。”

她曾查找该产品公司的注册地址,发现是一家空置的店,另一地址则是一家公寓,本地也没有工厂。

产品没卫生部认证王诗棋:或检验系列用品

王诗棋说,其助理陈志荣曾试用受害者提供的产品,停用2天后确如受害者所述般,出现痕痒红肿。

王诗棋也发现该产品没有卫生部认证,她于上周把产品交给卫生部检验,若产品有问题,她会要求当局强制检验该商家其他系列产品。

她指目前法令没严厉管制电商或网络商店,商家可引进许多商品,对此消费者应购买可在大马找到客服投诉和实体店的商品。

她手上有31名受害者的报案纸,受害者来自全国各地,年介18至30岁。

她呼吁其他涉及者尽快报案,也可联络其服务中心03-9076 0331或陈志荣019-622 0331。

另外,王诗棋即场尝试联络相关商家,惟对方没接听电话。

反应

 

国际

美国黑色星期五 网购480亿再破纪录

(华盛顿1日讯)源于美国感恩节隔天的“黑色星期五”,相关行销活动如今已风靡全球。今年黑色星期五,美国再度缔造网购纪录,消费者在线上花费108亿美元(约480亿令吉),比去年增长超过10%,这代表“黑色星期五”电子商务迎来重要里程碑,更多消费者选择使用网络和行动装置来完成假期购物。

据美媒《今日美国》报道,奥比多分析公司(Adobe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动装置的线上购物已成消费主力,高达55%的网购通过行动装置完成,总额达5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1%。尤其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的购物高峰期,消费者每分钟花费达1130万美元。与此同时,实体店面业绩则下滑了3.2%,显示网购吸引力持续上升。

“黑色星期五”的热门品项涵盖多种类别,包括化妆品和护肤套装、护发产品、蓝牙音箱和耳机、智能手表、珠宝、折扣服装、香水与香氛、寝具、电视机以及浓缩咖啡机等家电类商品。

在玩具方面,乐高套装、哈利波特,以及蜘蛛人迈尔斯·莫拉雷斯相关商品同样表现亮眼。此外,健身追踪器、电动滑板车与自行车、电视游戏主机以及礼品卡也广受欢迎。

周末购物潮持续

Adobe Analytics进一步预测,感恩节周末的购物热潮仍会持续,星期六和星期日的网购总额分别达到52亿美元和56亿美元。许多消费者还选择“先买后付”(BNPL)服务,本周末相关交易额预计达8.64亿美元。

即将到来的“网购星期一”也被看好,预计当日将创下132亿美元的销售纪录,巩固其作为全年最大网购日的地位。整个感恩节购物周(Cyber Week)期间,消费者的网购支出预计将达到40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7%。

随着行动购物的普及和技术应用的成熟,从聊天机器人到便捷的支付选项,电子商务的增长动能不断提升。“黑色星期五”不仅成为促销商品的展示舞台,也突显了消费者购物习惯持续改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