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改革未竟 尚需努力/胡逸山博士

一年多以前,当时在野的希望联盟推出竞选宣言,矢言若赢得大选,必在100天内完成10项承诺,并在首任5年内落实其5大纲领的60项长期目标,当时令选民们耳目一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其胜选上台。

转眼希盟执政一年,做出历史性“换政府”选择的选民们,当然也就对其履行竞选宣言与否的“初步成绩单”有所关注。



在希盟的10项所谓“百日新政”里,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之前为各界所普遍诟病的消费税。希盟上台不几周果然当机立断废除消费税,但就在万众欣喜之际,却又宣布以新的销售税取代之。

低收入严谨规划支出

这主要是新政府“发掘”到前朝巧用各种名目所欠下的大笔国债,如无一项“大单”的财政收入,实难以填补。民众则还在“消化”这项新税项的实施,也很大程度体恤国债高企所带来的财政危机,所以反应暂时还不大。

至于关乎民生的本地油价,新政府则因应国际油价起落而每周浮动,如此当然更贴近市场演变防止囤积居奇,但低收入者则因此得更严谨的规划各项支出,预留款项来应对。

百日新政的10项里,也的确有至少一半是关系到低或无收入者的,其中为家庭主妇缴交公积金、统一全国各地最低工资、废除垦殖民的不合理债务等大致做到,但受益者当然希望能有更好待遇。高等教育基金的低收入借贷者目前还需继续偿还贷款,则惹来颇大的舆论反弹。



不满贪腐审讯缓慢

彻查政府机构的贪腐与检讨涉及外资的项目陆续在进行,有好几位前朝高官被控,但审讯过程缓慢也让急于看到“报应”的选民们不以为然;许多之前被停工的外资项目则在与外方重新谈判后看来可望重新开工。

至于有关《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的落实,新政府成立一个内阁委员会来探讨,但日前声言修宪来初步落实,却不受砂拉越州一些国会议员们的青睐,以致未能通过,看来是要重新的做出更能令东马信服的自治方案,也才能履行其在竞选宣言里“平等自主”纲领下的各项恢复沙砂平等伙伴关系的目标。

总而言之,百日新政算是大致上有被尽力落实了,虽然成效如何可能还待观察。至于希盟5大纲领的60项长期目标能否在剩下的4年任期内落实,也许会受到至少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我国整体的政治生态演变。

补选影响改革决心

在上届大选,根据多方分析,有多达75%马来裔选民是把票投给巫统或伊斯兰党的,换言之希盟只赢得大约25%马来票。只不过巫统欲以伊党出战来分散希盟选票的策略弄巧反绌,造成巫统自身选票被伊党瓜分,导致巫统大败,拱手让出政权。

如今巫、伊两党越走越近,而且成功在多次补选合作无间而赢得漂亮,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影响希盟力求改革的决心,深恐过激的改革步伐虽然长远对国家有利,但政治现实就是短期内会影响一些群体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在下届大选流失本来就赢得不多的重要选票。

所以诸如为公共服务“瘦身”、改善政府采购系统、废除恶法(如钳制言论自由者)、受国际尊重的人权纪录(实质上须包括平等待遇等)、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在“民主革新”与“兼容并蓄”等纲领下的宣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无比的政治决心了。

纾民困斟酌先后顺序

其二,前述的新近被发觉的高企国债,也令到新政府陷入“钱不够用”困境。

在“抒缓民困”纲领下的个别宣言目标,如要减轻物价上涨带给人民的压力、废除大道收费站、提供燃油津贴、改善公共交通、提升医疗水准等,在民众收入不高的社会经济现实下都很迫切需要,但也都是需要政府大量支出的项目,所以新政府可能需要更为斟酌彼等之间的先后顺序,以免顺得哥来失嫂意。

至于“全民共享”纲领下要促进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的宣言目标,则大多是较为宏观的,需要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实。

希盟成功上台执政,为我国政坛带来政权更替的良好民主先例。在这当中,最难能可贵的,可能还是选民们的政治意识的逐渐迈向成熟,如得以配上大家在社会、文化、经济等其他整体意识的同时醒觉,以符合国际水平的国家长期整体利益而非狭隘的短浅利益为出发点,则可更好的发挥全民监督的重要角色。

(作者为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

【希盟执政1周年专辑】 希盟365天星和月

盟党团结 贪污骤减 法治恢复 债务减少 马哈迪:希盟有成就

敦马:在93岁思维仍清晰 “我表现比特朗普好”

首相:效率不如先进国 须培训更多科技人才

2组织:缺政治决心易退缩 希盟人权改革令人失望

吉大臣:中美贸易战乃商机 中资转投大马怀抱

【独家】魏家祥:一周年政绩不及格 “希盟说的比做的行”

许诺前不清楚成本 敦马:收费站难废除

教总促以人民利益为先 未感受革故鼎新决心

董总:缺乏方向感 行动党部长未配合教改

黄思汉:如民联初掌雪州 希盟政绩仍需时落实

 

反应

 

灼见

有实力者终主导国盟/胡逸山博士

这些日子以来,国内主要的反对党联盟国盟里的两个最大成员党伊斯兰党与土著团结党之间,就应该由哪一党来主导,或更贴切来说,如国盟夺得政权,应由哪一党的领袖出任首相,好像有了一轮的刀光剑影的较量。伊党的一些二线领袖公开质疑国盟主席、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领导能力,而土团党方面当然也搬出一些二线领袖来回击。

虽然国盟尚未执政,但到底也是有随时执政的可能(喜来登政变乃前科之鉴),所以这两党之间的暗流汹涌,也还是引人瞩目的。尤其对于绝大多数的非马来人来说,伊党可能由此冒起而主导以后的国盟政府,是令人担心不已的。

但平心而论,那是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政治境况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斯兰党就曾经是当时执政的国阵政府的一个成员党,只不过后来与主导国阵的巫统不和才分道扬镳。

伊党从此专注于广义来说在乡区以及城市里的中下层地区,狭义来说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的政治发展,后来更拓展到涵盖几乎整个马来半岛北部,执政好几个州。

况且,在2020年的那场喜来登政变后,伊斯兰党时隔半世纪重新成为联邦执政党之一,只不过因为国会议席不够多,所以也没太过高调。但至少在2022年底的那届全国大选后,伊斯兰党主导一个联邦政府,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政治境况。可不是吗?伊党在该届大选里赢得所有朝野单一政党之中的最多国会议席,几近议席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国盟台面上领军的,虽然还是慕尤丁,但众所周知,慕尤丁自己的土团党在那场大选里赢得与巫统不相上下的议席,主要还是依赖伊党的大力助选。

换句话说,当时大多将票投给国盟的马来选民,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伊斯兰党的支持者或同情者。而如果当时国盟成功再次(喜来登政变后算是第一次)执政,虽然一开始可能还是慕尤丁重新任相,但政府应该由哪一党来主导(也就是该由哪一党领袖任相)的课题,最终应该还是会浮上台面的。无他,民主选举政治是很现实的,谁的席次多就应该谁来话事。伊党的议席数目几乎比土团党多一倍,那么即便是根据民主原则,国盟政府由伊党来主政也是天公地道的,没什么好争议。

伊党越战越勇

而且看起来伊斯兰党在选战里是越战越勇,近月在个别的补选里虽然有赢有输,但在去年的系列州选里在好几个州都有不俗的选绩。如在发展最为迅速且高度城市化的雪兰莪与槟城,伊党都能赢得显著的席次,令人刮目相看。

反观土团党,这两年来好像陷入内讧的泥沼里。以慕尤丁为首的创党派,以拿督斯里韩沙为首,从2018年后过档的前巫统派,还有以拿督斯里阿茲敏为首的前公正党派等,好像都仍沉醉在争夺土团党领导权的党争里,哪里有闲情真正推动党务发展?

难怪伊斯兰党眼看土团党在领导国盟方面力不从心,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两三年后将是下一届大选,总不可能还是用“伊党干实活、土团享便宜”的选举策略吧?那倒不如由伊党把土团的那些议席拿过来自己上阵,说不定会赢得更漂亮,也更为轻松。

所以,国盟内部迟早将有人将度量“政治现实”,将“实至名归”的政党与领袖推上主导地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