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新加坡去年结婚总数减
离婚个案增

(新加坡19日讯)新加坡结婚总数连续第二年下滑,去年共有2万7971桩婚事,比前年微减1.2%,离婚总数则略升1.2%,达7614起。

新加坡统计局昨天公布2016年结婚与离婚概况数据,这包括回教法注册下的婚姻。尽管结婚总数自2014年起呈下滑趋势,从2014年的2万8407桩减至前年的2万8322桩,再降到去年的2万7971桩,但结婚率过去两年仍持稳。去年,每1000名年龄介于15岁至49岁单身男性中,有44.4人结婚,而每1000名年龄介于15岁至49岁单身女性中,有41.6人结婚。



过去10年,新加坡人民结婚的年龄已有所推迟,男性首次结婚的年龄中位数从2006年的29.7岁增加至去年的30.3岁。而女性结婚的年龄中位数也从2006年的27岁增加到28.3岁。去年与前年的结婚年龄中位数相近。30岁至34岁是男性结婚的“高峰”阶段,而女性结婚的高峰阶段是25岁至34岁。

114

姐弟恋和异族通婚更普遍

值得一提是,比起10年前,“姐弟恋”或同龄夫妻如今较为普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新郎比新娘年长的比率从2006年的72.3%减少到2016年的66.4%,意味新郎比新娘年轻或与她同龄的婚姻更多。

至于离婚个案,去年共有7614起,比前年的7522起增加1.2%。当中,婚姻“寿命”中位数为10年,与去年相同。较年轻已婚者的离婚比率一般比较高,但过去10年,35岁以下者和年满35岁已婚者的离婚率差距已逐渐缩小。



45岁及以上离婚的男性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31.4%增加到去年的42.3%,在45岁及以上离婚的女性所占比率则从2006年的20%增加到28.4%。有鉴于此,离婚的年龄中位数较十年前有所上升,男性离婚的年龄中位数从2006年的39.6岁增至去年的42.8岁, 女性的中位数则从2006年的35.7岁增加到去年的38.5岁。

异族通婚过去十年更为普遍,从2006年的15.4%增至去年的21.5%。若不包括回教法注册的婚姻,去年异族通婚所占的比率是18.2%,与前年的18.4%相近,但高于2014年的17%。同样的,不包括回教法注册婚姻在内,异族离婚个案比率则从前年的14.8%微增至去年的15.6%。

反应

 

优生活

离婚人数逐年涨 放弃婚姻,为什么?

【华人,你为什么不结婚?】下篇

报道|陈艾薇

对于一些人来说,离婚可能带来的情感创伤、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评价的压力,使他们更加不愿轻易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放弃婚姻,转而追求更加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认为单身与不婚不仅可以避免婚姻的种种风险,还能保护自己免受情感上的伤害。

与晚婚和不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相比,社会中日益频繁的离婚案例似乎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婚姻的看法。

目睹亲友、同事乃至公众人物在婚姻中遭遇的困境与痛苦,许多人不禁对婚姻的稳定性和长期幸福产生了深深的疑虑。离婚的频繁发生,让婚姻这一曾被视为神圣和永久的社会契约,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确定。

在整体结婚率逐年下滑的同时,国内离婚率却持续走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5万7835对夫妻选择了离婚,尽管这一数字相比于2022年(6万3338对)下降8.7%,但与2016年同期的5万1570对相比,离婚数量却增长了12%。

据统计,2023年离婚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30至34岁之间,而结婚率最高的年龄段则出现在25至29岁之间,两者的年龄差距仅为5年;男性离婚率最高年龄群是35至39岁,女性则是30至34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整体离婚率曾于2022年按年大涨44%。

现代婚姻观改变

离婚率高企的现象凸显了现代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显著变化,婚姻关系的稳定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年轻人在步入婚姻殿堂的初期,虽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沟通问题和个人成长的差异等因素,往往导致在结婚后的短期内,夫妻关系逐渐走向解体。

与此同时,眼下社交媒体普及化,许多人都晒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状态,当然人们也更容易获知别人离婚的消息。加上媒体大幅渲染明星、众人眼中金童玉女离婚的消息,也使得更多单身人士或未婚者对婚姻的信念动摇。

这一趋势不仅引发了人们对家庭结构变化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意义重新被审视。

易接触离婚讯息

现代人倾向于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感情动态。这不仅让个体的私人生活变得更加透明,也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他人的婚姻变动和离婚信息。

再者,媒体对明星离婚事件的广泛报道和深入渲染,让许多曾被视为“金童玉女”的情侣在离婚后的故事常常成为焦点,引发公众的讨论和思考,使得许多人,尤其是单身人士或尚未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开始对婚姻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这一系列变化促使社会重新审视婚姻和家庭的传统观念,也让更多人开始质疑婚姻的社会功能与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婚姻不再被简单地视为生活的必经阶段,而是逐渐成为一种个人选择,婚姻的价值、责任和承诺被更加理性地考量与衡量。

陈嘉荣:需克服挑战与变数

正如“八度空间”华语新闻主播陈嘉荣的观察,他认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目睹了周围许多婚姻关系的破裂与失败,尤其是那些曾被视为完美无瑕的婚姻。

“很多人在目睹别人婚姻失败后,产生深刻的疑虑与恐惧,从而开始反思究竟婚姻是不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我也看到很多人因为‘必须’结婚而结婚,但结婚并不代表生活从此幸福美满,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挑战与变数需要一一克服。”

所谓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邻家的草地格外绿,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就婚姻而言,就如钱钟书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找到对的人就幸福

今年40岁的金融从业者李伟伦年轻时也曾认为婚姻是人生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并经历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逐渐认识到婚姻只是人生的其中一种生活方式。

“我对婚姻的看法很简单。与对的人在一起,婚姻是幸福的,反之就是折磨。结婚有结婚的好处,有人与你分享成就、为你打气,可以共组家庭、共同成长、相互完善。”

至于缺点,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人自由独处的时间相对减少了。

“一些已婚有孩子的朋友告诉我,如果他们在我这个年纪还是单身,也会选择像我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因为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李伟伦:择偶条件不匹配

其中一个导致现代人迟迟不结婚的重要原因,便是男女双方在择偶时对另一半的条件要求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人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与期待,特别是在事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性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

难找到合适伴侣

然而,这种高度个性化的择偶标准往往使得两性在寻找合适的伴侣时面临重重困难。

比如说,近年来不少男性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感情中遭遇的困惑和心酸。比如说,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满足对方对高档餐厅、奢侈品的追求而惨遭嫌弃、因没有开豪车接送另一半而被打上“不体面”的标签,或被另一半拿来与“闺蜜的男朋友”比较,话题常引起热烈讨论。

物质需求=感情关系?

李伟伦在谈到自己的婚姻观时,分享了他在社交圈中的观察。他表示,自己周围不乏一些爱花钱、追逐名牌的女性,并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说明当物质需求不匹配时,感情关系往往难以长久。

“我有个朋友最近刚和他交往两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因为他在物质方面跟不上女方的‘节奏’。尽管这位朋友的经济状况稳定,且希望通过买房、买车等方式为家庭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然而女方却更专注于奢侈品的追求,当男方无法再满足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时,他们就分手了。”

李伟伦坦言,这也是让他至今依然选择单身的原因之一。

“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经济状况相当的人,或者至少对方的经济水平能够与自己持平,甚至更高。”

因为他深知,若两个人在物质层面无法达成共识,终究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压力,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

他认为,只有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相互匹配的基础上,双方的关系才能够更为稳固与和谐,否则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婚姻的责任面前,都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疲惫。

现实大于梦想

李伟伦认为,男性比女性更难找到另一半,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假设将条件相当的普通男女置于一个陌生的社交环境中。如果这位女性率先表达好感,男性通常会欣然接受。然而,如果男性主动示好,女性却往往会持保留态度,甚至直接拒绝,因为他不符合她的择偶标准。”

他说,大多数男性普遍偏好年轻貌美的女性,而男性则以具备高、富、帅3种特制的最受欢迎。

“40岁还依旧单身的男性依旧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伴侣中找到一些理想化的特质,比如年轻、漂亮、外向等。然而,现实的问题在于,具备这些理想特质的女性(尤其是在吉隆坡这样的大都市)往往不会选择与在三大特质中少于两项的男性约会。”

“而在高、富、帅中,常以富为优先级。也就是说,男人常常会倾心于他们‘负担不起’的女性。”

不结婚,老了没人顾?

对于家中晚辈选择不结婚,长辈们最大的担忧往往是晚辈在年老时缺乏陪伴和照顾。

对于许多传统家庭来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庭成员之间责任与关爱的延续。长辈们常常担心,随着晚辈年纪的增长,若没有伴侣在身边,生活中将缺乏支持和温暖,尤其是在身体逐渐衰弱、需要他人帮助时,孤独感和无助感会愈发加剧。

然而,陈嘉荣并没有因此感到困扰或焦虑,反而已经为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做出独特而周全的规划。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未婚朋友们达成共识,计划在未来共同购买一块土地,建造一个既能共享又具独立性的生活空间。

朋友同居一起养老

陈嘉荣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没有伴侣相依,但仍然可以通过与朋友们的相互陪伴与照顾,建立一种温暖且充实的生活方式。

“大家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分享日常的点滴,但也会有各自独立的私人空间。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需要安静的时候独处,而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

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和婚姻,但陈嘉荣相信,通过这种创新的生活方式,自己也能够拥有一个不孤单、不缺乏关爱,又充满自由和满足的晚年生活。

陈嘉荣的的养老概念与在海外盛行多时的“退休村”(Retirement Village)相似。这种养老模式强调的是通过社区化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独立而充实的生活环境,从而消除了传统上对老年生活孤独和被忽视的担忧。

放眼全球,“退休村”在海外盛行多时,在欧美国家已经存在并发展了数十年之久,尤其在澳洲甚至可以追溯到超过150年前。退休村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形式,注重营造宜居、友好且充满活力的环境,让老年人可以在一个互助的社区中度过晚年,无论是生活护理、健康管理还是社交活动,都得到了系统化的安排和保障。

在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少退休房产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不结婚到老了也不怕没人照顾!

【结语】选择最合适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个人观念的转变,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对于现代人来说,结婚不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契合与生活的平衡。

在这个充满选择与可能性的时代,婚姻只是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幸福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之内。

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生活理念和人生阶段,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婚姻还是单身,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相关报道:

不因“压力”妥协结婚? 华裔女性不婚创新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