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校企合作增进了解
发挥双赢经济效益

拿督洪礼璧表示,校企合作可以减轻学校和企业脱节的现象。

谈到校企合作,一些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透过校企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加速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过程,为国家发展策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高成效。

谈到校企合作,我国的状况又如何?乐观一点来看,有发展且有改善;悲观一点来看,有发展是没错,但却非常缓慢……顾名思义,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然而,能够促成双方合作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对彼此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很多人以为,校企合作不就是国立或私立大学为提供学生所需的实习计划,而找来的企业合作伙伴吗?单从词义上剖析是没错,但那只是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以及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从广义上说,校企合作不仅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也对国家的发展与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和科技、企业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各自优势,使其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有效地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减轻学校和企业脱节现象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科技创新组主任拿督洪礼璧表示,他们几年前在马来西亚科学院设立了一个科学、技术与业界联动社区,目的是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和知识的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他认为,这是一项对国家进步有着关键影响的倡议,以减轻学校和企业脱节的现象。

“我国的企业界和科技界之间的联系不大。我们曾经进行一项相关调查,发现政府花了一大笔资金资助大学进行研究,可是研究成果却没有与企业界连接,导致科技成果和知识无法产业化。一个无法与企业界连接的研究成果,等同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较早前,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制造厂商联合会(FMM)及拉曼大学(UTAR)联合举办“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旨在加强大学、研究机构与工业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互相提供有关研究与开发、测试服务及专业服务的资讯,以展开校企合作的契机。

他指出,与早期的情况比较,我国的校企合作迄今渐渐有少许的改善。现在,他们要采取的是更具体化的行动,藉由把工商界带入校园,望起抛砖引玉的效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并共建合作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以此次活动作为一个试点,我们希望能够把科技和企业结合;如果反应理想,我们会计划把校企合作的概念推动到其他大学、商会、团体或研究机构当中。”

李仕伟博士认为大学不只是一个提供“雇员”的管道,同时也是专才汇聚的地方。

利用科技便利

拿督洪礼璧也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多年前,有一位居于吉打州的农夫很聪明,自行把拖拉机进行改造为多功能机器,结合开沟、割草、翻土等等功能,在当时可说是相当厉害的研发。过后,该名农夫联系有关单位,表示希望能将那台机器商品化。通过与科技专才合作,以及政府提供的技术发展基金,该多功能机器成功生产了两台。

“有时候,企业界了解本身的需要,但却缺乏技术和知识作进一步的改变;也有一些情况是,单是有一个很棒的想法是不够的,你必须靠很多技术来完成它。如果能够与学校一起展开合作,它就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了。”

打造“I3C”社交媒体平台

“在中国和韩国的校企合作非常密切。在韩国,很多大学教授都被企业公司聘请为顾问;在中国,规模和资金不再是企业常挂在嘴边的‘开场白’,来自科学院的院士顾问团才是赢得信任的关键点。”

他透露,他们也利用现今通讯科技的便利,为企业界与科技界打造一个称为“I3C”的社交媒体平台。“I3C”的“I”意指资讯(Information);3“C”意味着顾问(Consultation)、沟通(Communications)和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

“相关领域的人士可以在这个平台互相交流,以了解彼此的领域更多,提升校企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合作和发展。”

转型必然选择

加强校企合作是大学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是科技新形势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拉曼大学研究、开发与商品化副主席李仕伟博士指出,在几年前,企业界对大学在提供研究、技术、设备和专才方面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而目前的情况稍微有改善,却非常缓慢。

“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昂贵的设备,但却不知道有关设备是大学具备的,且拥有相关的专才提供协助。双方因着对彼此的不了解,所以遇到问题也不懂如何解决;即使有时会产生合作的念头,却不知道怎么接洽,可能就此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我们发现,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强,缺少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校企合作是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合作方式包括技术攻关、技术转移、联合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共建科研基地和平台、人才联合培养等。

提供企业所需人力资源

“从大学的立场来看,我们一早就发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但却很难突破,因为要双方同时踏出第一步并不容易。政府的政策有一直在鼓励大学针对企业界相关的问题作为部分研究;此外,据悉高教部也提供一个特别的基金,资助大学进行企业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

世界一直在改变,教育与企业模式也必须随之变革。“企业界应该要了解到,大学不只是一个提供‘雇员’的管道;大学的确可以满足企业界所需的人力资源,当中也包括了大量的专才。这些专才可以成为企业界的技术顾问,也可以为某些项目进行工业研发,为公司带来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反应

 

时事

砂拉越与大马无法承受石油天然气争端升级

(吉隆坡27日讯)长期以来,砂拉越自认是全国石油产量最大的邦州,惟在国家石油财富分配方面,砂拉越却被亏待了。

联邦政府的数据显示,砂拉越占全国石油总储量的60.87%,砂天然气出口量也占国家天然气出口量约90%。

然而,砂拉越获得的石油税仅占全国石油总收入的5%。去年的石油税为28亿令吉。

业内人士和专家担心,让砂拉越石油公司(Petros)成为当地唯一天然气汇总商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除了监管分销、出口分配和定价,汇总商也负责保养和发展天然气分销基础设施,而这项任务目前由国家石油公司负责。

虽然尚未披露官方数据,但无可否认的是,国油过去几十年在砂拉越油气基础设施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上花费了数十亿令吉。

许多人担心,如果砂拉越石油公司不能取代国油成为砂拉越油气行业的长期投资者,那么砂油气行业将面对严重的负面影响。

根据“自由今日大马”报道,一名不愿具名的分析员说,不论国油应该花费多少资本支出,都必须由砂拉越石油公司承担。

除非砂拉越石油公司有能力花费相同或更多的资金,否则砂拉越的油气行业将成为最终的输家。

若要公平了解国油在砂拉越的资本支出有多少,只需看看国油的整体投资情况即可。

仅在2023年,国油在马来西亚,包括砂拉越的油气行业投资总额就达到260亿令吉。

砂拉越石油公司并非唯一的输家,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如果将控制权移交给砂拉越石油公司,国油也将蒙受损失。

分析员认为,如果国油将控制权让给砂拉越石油公司,那么国油的底线可能会受到冲击,尤其是仅从砂拉越天然气生产中获得200亿令吉年利润。

这将减少国油未来的资本支出,尤其是在天然气领域和全国的上游业务。

消息人士表示,鉴于砂拉越希望国油摆脱下游业务,他担心砂拉越石油公司可能没有能力填补资金缺口。

“他们希望国油只开展上游业务。”

在油气行业,上游业务(也称为勘探和生产)通常成本最高,尤其在南中国海,部分原因是天气情况、海水深度以及中国对几个岛屿的争议声索所造成的日益紧张局势。

分析员说:“如果砂拉越和国油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很大程度上输给印尼,因为没有人投入足够的资金,或者他们投入的方式不正确;这是最可悲的部分,马来西亚人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国油首任主席东姑拉沙里直言不讳评价砂拉越的诉求。

拉沙里受访时说:“砂拉越石油公司?你可以有10个这样观点相同的机构,但它不会像国油那样。”

他指出,国油“代表马来西亚人”拥有石油,这一点在1974年石油发展法令中清楚阐明,该法令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国有化,由联邦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管理。

拉沙里说,这是为了确保马来西亚在与 “七姐妹 ”(又称国际大石油公司)打交道时,得到更公平的待遇。

他表示,只有像国油这样得到整个联邦政府支持的国家石油公司,才能避免受到全球公司的强势控制。

他说,虽然国油甚至他本人都可以走进蚬壳(Shell)或埃克森(Exxon)的办公室并获得认可,甚至 “平等对话”,惟砂拉越石油公司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他认为,委任砂拉越石油公司取代国油只会削弱砂拉越与大型石油公司谈判的实力。

砂拉越政府之所以要让砂拉越石油公司成为当地唯一的天然气汇总商,是因为它声称这符合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中关于恢复砂拉越天然资源自治权。

这将为砂拉越境内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提供更高的补偿。

砂拉越希望将其天然气分配份额从目前的5%提高至30%,以满足2030年砂拉越天然气路线图的国内需求,该路线图是一项利用天然气推动永续发展的10年计划。

然而,拉沙里说,这种观点忽略了砂拉越作为马来西亚联邦一部分所获得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联邦政府为砂拉越提供国防等多项服务,而砂一直要求联邦政府在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局势下保护其油气资源。

他指出,联邦政府过去多年提高砂拉越的发展资助,以补偿过去的不满。

根据第12大马计划,砂拉越在2025年获得48亿令吉拨款。在明年财政预算案中,砂拉越将再获得59亿令吉拨款。(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