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炒外汇亏315亿 涉嫌失信误导
点名查马哈迪安华

(吉隆坡30日讯)国家银行炒外汇案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今日出炉,鉴定国行在1990年代期间炒外汇亏损面对总额高达315亿令吉的亏损,时任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涉嫌隐瞒与误导内阁,连同所有涉嫌此事的人士,必须从刑事失信罪角度,接受调查。



皇委会报告出炉

报告指国行在1992年至1994年期间,炒外汇亏损高达315亿令吉,此案触犯刑事法典第406与第409条文,即刑事失信,时任国行顾问丹斯里诺莫哈末耶谷是国行炒外汇交易的主要负责人,其他人包括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时任财长安华、国行时任总裁已故丹斯里惹化胡申、时任副总裁丹斯里林西彦博士及董事局同样难辞其咎,他们涉嫌同谋或教唆。

指首相纵容财长

皇委会认为,时任财长蓄意隐瞒实情与信息,并向内阁发表误导声明,时任首相却对时任财长的行动予以认可,纵容时任财长的行为,结果导致国行蒙受315亿令吉的亏损。

皇委会因此建议援引刑事法典第417及418(失信)条文,调查时任财长安华及诺莫哈末耶谷。



安华曾辩称,他不能反驳一个在与国家银行讨论后被总审计司签署的账户。

皇委会也发现,前财长敦达因涉嫌教唆诺莫哈末犯下这些涉及失信的罪行。安华是于1991年取代敦达因出任财长。

未提具体行动对付马哈迪

皇委会认为当局需要全面调查马哈迪在炒外汇事件中的参与程度与责任,但报告没提到要对马哈迪采取什么行动。

皇委会因此建议当局,针对所有涉嫌此案的人士及时任首相,涉及投机性外汇交易,以及隐瞒内阁和国会外汇损失,所可能抵触的刑事失信和欺诈罪名,展开正式的调查。

共召见25证人

以政府前首席秘书丹斯里莫哈末西迪为首的5人皇委会,今日向国会提呈厚达524页的报告。该委员会从今年8月至9月间共召见了25名证人。

皇委会的其他成员是拿督威拉卡马鲁丁、拿督斯里达祖丁阿丹、丹斯里苏子文以及布斯巴纳登,该委员会所达致的结论也提呈给国家元首苏丹莫哈末五世。

有绝对控制权
诺莫哈末或抵触刑事失信

报告指出,由听证会所取得的证据建议,根据刑事法典第406和第409条文,直接参与外汇交易操作的人士,尤其是对外汇交易操作有绝对控制权和责任的丹斯里诺莫哈末,可能抵触刑事失信罪名。

它说,尽管他掌控国行的资金,也看似可自由操作外汇交易,但如果没有获得其上司或其他当权者的直接首肯或默许,他无法长时间如此行事。

它指出,皇委会评估这些人士所拥有的共同法律责任,是落在刑事法典第34条文或第107条文,并表示这当中存在共同意图或教唆。

“落在这个范畴内的人士是副总裁、总裁、国行董事局、财政部长和首相。”

听证会在传召25名证人,以及考量各相关文件后,皇委会有充分的理由达致结论,也就是国行在1992、1993和1994年的外汇交易,蒙受315亿万令吉的亏损。

通过不寻常做账法掩饰

报告指出,国行的巨额外汇亏损给经济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它破坏政府发展国家的机会。”

它补充,这项亏损也钳制国行作为国家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的能力。

报告指出,有关亏损是通过非一般的做账式来掩饰,如在资产负债表记录储备金亏损。

它说,另一个方式是,通过转移来自政府的股票,支撑资产负债表的账目,以吸纳余下的损失,并在资产负债表内制造分10年偿还的“延期开支”项目。

“尽管国家总审计司已告知这项亏损和异于平常的做账方式,财政部长和财政部秘书长(作为其中一名董事)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内阁会议记录显示
时任财长没提及亏损

报告指出,根据3份在1994年3月30日、4月6日和4月13日所召开的内阁会议纪录的摘录,时任财政部长安华以副首相的身分,主持1994年3月30日的会议,没提及1992年的123亿令吉和1993年的153亿令吉亏损,1993年的亏损据报为57亿令吉。

隐瞒实际亏损

它说,主持1994年4月6日会议的时任首相,也没有纠正或针对1993年的外汇亏损交代详情。

“这可证明来自国行、财政部、总审计署、国行董事局的数名人士,以及财政部长,对于外汇亏损,有着全盘的资讯,以及涉及隐瞒国行外汇交易的实际亏损。

有共同法律责任

“因此,他们对于这项罪行,有着共同的法律责任。”

皇委会认为,国行由1980年代末期至1993年所展开的外汇交易太过激进和投机性质太强,因此违反1958年中央银行法令第31(a)条文。

另外,皇委会相信国行可采取实质的措施,以改善对于储备金的管理,以及没有再建议其他改善方式。

西瓦拉沙将会见安华

人民公正党梳邦区国会议员西瓦拉沙说,他与其他律师将会见安华,以了解安华对皇委会调查结果的反应。

安华在2015年被判犯鸡奸罪,目前正在服刑5年。

早前在皇委会的听证会上,安华极力否认在炒汇亏损误导内阁。

相关新闻:

皇委会报案查涉及者

反应

 

政治

国盟挺马哈迪抗敌论 政治分析:内部现权斗

(八打灵再也15日讯)国盟近日表态支持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出的“对抗马来人共同敌人”倡议,这一举动不仅引发外界对国盟领导层的质疑,也暴露出其内部潜在的矛盾与权力斗争。

马来西亚科学院学者再雍加宛指出,这一举动清晰反映出国盟主要成员党——土团党与伊党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依然未解决。

“这也显示出外界对国盟现任领导人,特别是主席丹斯里慕尤丁的信任度不足。”

他进一步分析称,慕尤丁在土团党与伊党内部正面临竞争者的挑战,这场内部争权将可能导致联盟分裂。

上周四,马哈迪医生与国盟多名高层领袖宣布携手,对抗他们所谓的“马来人共同敌人”。

马哈迪声称,在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联合政府治下,马来人的权利正逐渐被侵蚀。

此外,他也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行动阻止这种情况,马来人对‘Tanah Melayu’的掌控权将不复存在。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这个敌人。”

“马哈迪针对安华非为国”

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亚洲研究所主任詹运豪教授认为,马哈迪的举动更多是针对安华个人,而非出于更广泛的国家利益。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解除安华副首相职务以来,马哈迪一直对安华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不适合领导马来西亚,即使如今安华已成为首相,他的立场依旧未变。”

詹运豪补充说,马哈迪的参与可能是国盟争取马来选民支持的一种策略。

尽管马哈迪旨在削弱安华,国盟却试图利用马哈迪的影响力团结马来社会。

再雍加宛则认为,国盟“让‘老人’回归”的决定更多是为缓解内部派系矛盾的一种妥协。

然而,这也暴露了国盟高层在应对内部分歧时的局限性。他指出,上个月伊党公开宣称其更适合领导反对党联盟,理由是其国会议员人数较多(43人国会议员中有25人是来自土团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更广泛的网络。

再雍加宛警告道,国盟对马哈迪的依赖或许会疏远部分选民,尤其是那些认为马哈迪政治生涯已结束的群体,“他的时代早已结束。”

他说,马哈迪在2022年大选中于兰卡威惨败,这成为他99岁漫长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挫败。他自2016年离开巫统后,因个人原因在多个政党与联盟间摇摆不定,这种反复立场也使其形象受损。

尽管如此,再雍加宛强调,土团党与伊党仍是巫统与公正党在半岛马来选民中的强劲对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