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狮城前外长律师夫人出书:
意见不同时丈夫这么做……

(新加坡20日讯)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夫人出书分享婚姻之道,受访时透露与丈夫虽同意持不同看法,但丈夫常会先让步道歉。



新加坡《新明日报》报道,梁利平(58岁)与杨荣文(62岁)结婚33年,她是一名律师,专长家事法,她之前出版英文书籍《I Want To Marry You But……A Marriage Guide For The Young Adult》,希望帮助年轻人了解婚姻的义务与责任。

她今早受访时表示,沟通是维系婚姻的关键,很多夫妻闹上律师楼谈离婚时,基本上已无法沟通。

同意异中求同

针对沟通是否代表不会吵架?她认为不必然,夫妻其实能事先达成共识,异中求同(agree to disagree),她和丈夫就是如此。

“我们同意异中求同,如果有什么事是一方不赞同的,我们就不会进行,不过很多时候,总会有一方让步。但我发现,很多时候,他都是对的。即使当我怀疑自己可能错了,他也会道歉,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梁利平指出,夫妻出现异议时,需要的是互相尊重和谅解,最好不要有隔夜仇,因为愤怒和怨念的累积最后可能演变成无法解决的纠纷。

她将丈夫形容为她30多年来最好的朋友,而她给年轻情侣的建议之一,就是跟你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并且努力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鼓励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鼓励婚前加深彼此了解

新书列37道问题,鼓励情侣结婚前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梁利平在新书中引述了许多经典语录,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英国政治人物尼达姆(Richard Needham)所说的:“你婚姻的对象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你印象中的他、真正的他以及他婚后变成的样子。”

她指出,有些夫妻婚姻变质,或许是因为婚前根本不够了解彼此,而婚前的沟通或许比婚后的沟通还更重要。

她在书中列出37道问题,鼓励情侣针对自己重视的课题,去了解另一半的想法,例如是否要有孩子、是否同意堕胎、对于离婚的看法、如何分担家务等等。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华联邦主义历史渊源

报道:林之文

杨荣文最新的方案,很大程度仍是荜路蓝缕、承继前人成果。它不会是凭空出世的异物,反而可以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在中国的名义下建立一个邦联或联邦,以往其实很多人已经提出过。杨荣文自文章与演词,便提到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曾经言及类似方案,也就是她前年在《两岸恩怨如何了?》一书所说的“中华国协”或“中华邦联”。这类主张一般被统称为“中华联邦主义”,历史上其实源远流长。

早于辛亥革命期间,贵州的独立发言就有“大汉联邦民主共和国”之说,其后民初北洋政府也有带联邦制色彩的“联省自治”改革。

甚至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亦将“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可是总体来说,民国初年统治阶层对于联邦主义比较不以为然。孙文在《三民主义》一书里,更加直斥中国仿效美国行联邦制“真是谬误到极点,可谓人云亦云,习而不察”。

抗日战争后的国共谈判时期,共产党重提联邦省宪的构思,国民党亦作出严厉反对,最终修宪当然也没接受相关主张。

分裂分子掩盖意图

随着时移世易、政治局势改变,北京官方今天明显不再支持中华联邦之说。尤其某些“港独”、“藏独”分裂主义分子,往往利用中华联邦倡议伪装来掩盖真实意图,导致现时除了部分民间学术讨论之外,中国社会整体都视之为过气或别有用心的说法。

与此相对,台湾近年却越来越多人提出相关主张。从《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到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以至曾任立委的张旭成、费希平、周阳山等人,都先后提议以“中华邦联”、“大中国邦联”、“大中华邦联”或“中华联盟”等名目的邦联或联邦。

杨荣文非始创

至于两岸以外第三方提出设立中华联邦,亦非杨荣文所始创。如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榊原英资,本世纪初便先后提出过“中华联邦”、“汉字东亚经济体”的看法。他们强调东亚各地经济、文化接近,甚至不排除新加坡、日本、韩国加入其中。

杨荣文最新的方案,很大程度仍是荜路蓝缕、承继前人成果。它不会是凭空出世的异物,反而可以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

杨荣文演说提到自己的邦联设想,是建基于“九二共识”,他引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说法,认为“九二共识”其实对“一个中国”并“没有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的“创造性模糊”,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持续交流方式。

杨荣文声称这个“模糊性”是通往未来的钥匙,因为中国方面没有指出统一时机以及“什么都可以谈”,因而认为台湾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中国”解释成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

“九二共识”是指两岸民间组织海协会、海基会在1992年就“一个中国”问题达成的商谈结果。当时经过一轮会谈、函电后,双方确认海峡两岸同样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两岸对一中认知不同

然而,台方对结果普遍理解为“各表一中”,亦即两岸对“一个中国”有不同认知,并且可以各自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中华民国”。

中方则强调“各表”一事不在共识范围之内,随即再于1993年《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等观点跟“一个中国”之说联系起来。

2015年“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潜台词是双方支持“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

2008年底,胡锦涛提出“一个中国框架”,表示两岸若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形成共识,“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2011年,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提出使用“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到她于2016年当选总统后甚至不承认“九二共识”存在。

Commonweal突显独特性

在“亚太千里论坛”上,杨荣文称他提出的“Chinese Commonwealth”被台湾人翻译成“邦联”而非“联邦”,原因之一是“联邦”这词有太多意涵及五花八门的同名成例,他在《亚洲周刊》独家专访进一步澄清用“Commonweal”可能更好。

一般来说,“邦联”是指多个主体国家缔结成一个联合体,对应英语“confederation”一词;“联邦”则是多个地方政府共同承认一个联合中央政府,对应英语“federation”一词。不过在实际操作上,两者的名称往往会混杂使用,譬如1958年的阿拉伯“伊约联邦”属邦联制,中、英文名却都用上“联邦”与“federation”;近代最有名的邦联组织“Commonwealth of Nations”,也是很多时候被译作“共和联邦”。

即使是英语中的“Commonwealth”,其实也包含有多重意思。17世纪中期英格兰昙花一现的共和国联邦政体是这样叫的,可是前述那个20世纪以英国为首的类邦联国际组织“共和联邦”亦以此为名(Commonwealth of England,1649至1660年)。还有作为主权国家的澳洲联邦至今挂着“Commonwealth”的名号。

至于“Commonweal”,基本就是“Commonwealth”的词源前身。过去鲜见有人使用该词来称呼政体或命名国家,少数例外有《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晚年作品《诗论赋》等。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能突显杨荣文方案的独特性。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