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近3年医疗失误案例增加

(布城17日讯)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博士指出,虽然政府关注病患安全,惟近3年国内医院医疗失误有增加的趋势。

他希望私人与政府医院可提高医疗安全素质,全面捍卫病人权益。



“根据卫生部数据,医疗失误是由6大原因造成,近3年无论手术失误、异物留在体内、输血失误、老年人摔倒或者儿童摔倒案例,都有增加趋势。”

他点出,国内手术失误的案例2016年6宗、2017年5宗,而去年则达11宗。

祖基菲里阿末今早出席首届世界病患安全日推介礼时如是指出。

“如果医护人员在手术期间没有遵循标准作业程序行事,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出错,都可能对病人构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反应

 

保健

医疗失误裁决反思/林美强医生

近期媒体报道了一则在医学界掀起千层涟漪的新闻:“联邦法院日前裁决因延误为一家企业前执行董事就医,导致对方严重脑损伤的一家私人医院医生,(个人)须赔偿400万令吉的裁决。

“判赔病人400万影响深远,私人医院及医生或被迫增医疗保险自保。”

如此标杆性裁决,刹那间成为医院茶水间热议的课题。

为了能够客观性探讨及不引发法律的追究,我仅能以虚构对话来探讨该项裁决或将促使国内医疗从业在日后的临床工作时,为了自我保护、预防法律风险,被迫采纳欧美国家盛行的防御性医疗。

救人时更重视自保

防御性医疗(Defensive Medicine)是指医护为避免被卷入投诉、处分、诉讼、赔偿,而采取偏离医学实务及病人利益的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医疗事故保险费用的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常会为医疗失当而兴讼,但不会因为过度诊断而提出诉讼。

防御性医疗可以分为两类:确保行为(Assurance Behavior)及避免行为(Avoidance Behavior)。

1、“确保行为”是为了以下因素而进行的额外、不必要的医疗行为:

●减少不良后果。

●避免患者得以申请医疗事故索赔。

●提供文件以确认医疗实务过程依照注意义务之应有标准。

因此之后即使被提出诉讼,也可以免除责任。

2、“避免行为”是指医护人员拒绝进行高风险的医疗程序,或是拒绝在高风险的环境下进行医疗。

拒高风险医疗程序

以上是假设情节,某医院虚拟吹水间的八卦简录!

麻醉师悻悻然的抱怨道,为何耳鼻喉医师与院方得以脱罪?唯独麻醉师被重罚400万。

麻醉师的论点如下:

病患在进入手术室前因之前鼻喉手术伤口大量出血,引发鼻后滴漏、吸入性肺炎低血压、近而缺氧休克。大伙已立马为病患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因为大出血及颈短,造成插喉管失败。

控方律师怎么能因为我的同行因最后一次做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是在麻醉师培训时,而质疑同行因训练不足而间接造成病患脑残。

试问在国内哪家医院,假设病患需气管切开术,不是让麻醉师只负责麻醉病患,而耳鼻喉师负责气管切开术的?何况耳鼻喉医师对喉部结构了如指掌丶气管切开术乃耳鼻喉医师日常主业,为何当麻醉师插喉失败后,在场的耳鼻喉医师沒紧急接手为病患做气管切开术?相较下,麻醉师在气管切开术上宛如门外汉。况且病患责任属于两者与院方,为何只有麻醉师被定罪……打抱不平之余,茶水间的麻醉师几乎要把茶几拍烂了!

配角拒当背锅侠

再说,根据国会颁布的医疗收费指标,在任何手术中,麻醉师仅收等同手术医生的1/3收费。为何明明是配角,当医疗发生失误却成为罪魁祸首?院方难道能开脱?在允许专科医生在该院执医前难道没做医专业背景调查?如果气管切开术是麻醉师必备专业,那么院方得强制性要求麻醉师每年重新认证及允许麻醉师做择期性气管切开术,而非让耳鼻喉科垄断?

再说不同科系的专科,因不同的法律风险,所以医疗赔偿保险上限不一。例如脑外科及妇产科保费最高,普通内科保费最低。

破天荒的赔偿金

而医生都是依据赔偿风险建议进行投保;此次破天荒的赔偿金(因为死者社会经济高)根本超出建议性保额。

讽刺的是,不管救活贫穷或富有病患,医生所得的报酬无异,况且病患责任属于两者。

试问面对以上诸多乱像,还有多少良医能坚守济世初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