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亚才:多方宣扬
可编汇友族学中文心得

陈亚才

(八打灵再也16日讯)文史工作者兼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认为,要进一步宣扬华文教育须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可考虑收集接受华教的友族同胞心得及经验,并将其编订成书。“我国不乏友族同胞接受中文教育,其比例也逐渐走高,但仍缺乏相关论述和记录,如他们在华教有何成就,遇到什么挑战和困境,学习经验和心得等……有关论述非常重要,有助进一步宣扬华教。

陈亚才在由董总主办的“铭刻与建构:华教历史书写”线上座谈会主讲时,这么说。



普及化华教人士论述

他指长远来说,我国华教历史也需更重视及普及化华教代表性人物的论述,即当提起华教时能即时点出有关人物及其教育理念、教育主张及奋斗史等。

“重要论述具有跨时空影响力,经得起时代考验及演变,但因国情所需,面对各政府机关或重要机构,多数华裔除学习中文,也需懂得其他语言。”

陈亚才说,各族对彼此文化及历史不太了解,加上强烈的防范心态,致使产生对各族群偏颇的刻板印象。

他说,纵然一直强调多元种族,但各族实际上仅较愿意了解本身族群的文化及历史。



“身处多元种族的国家,我们理应也去了解其他族群文化,务必多元化交流。”

他强调,只要不以扭曲和描述,学者可通过各方式表达论述,包括应用在不同群众时,量身定制的书写方式,或以不同语言互动。

何启才

何启才:补写华教“小历史”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何启才博士说,我国华教史可通过“新材料、新解读及新阐释”,重写或补写华教“小历史”。

他指当前华教历史书写以长时间轴论述,跨越时间较长,所涵盖历史事件繁杂,是“大历史”,也面临缺乏新角度、新材料及仅着重于细化重复书写或研究的成果,缺乏多元性。

“多元性恰恰最重要,我们可通过地方华教历史,如当地人如何发展华校及林连玉精神奖等,发展成为地方华教史的故事样本,加上个别华校发展或历史,以‘小历史’概念重写华教历史。”

徐威雄

徐威雄:史料论述待钻研

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组高级讲师徐威雄博士认为,华教议题虽备受关注,但依然不够,许多课题和史料尚未被开发。

他说,虽然董总近年已整理许多华教史料,加上各校因百年校庆所整理的资料,但并没整合统一。

“因材料受限和缺乏,导致学者难以整理,很多人以为了解华教,其实还有很多实际情况还没答案,我们现在就连华教源头都无法定论,铭刻及书写有待开发。”

他认为,华教历史论述尚未成熟,各项目有待深入研究,目前也还没整理出较为完整的学术看法。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