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鹏仕:免渲染成种族课题
助友族了解独中办学理念

一众嘉宾为第40届全国华文独中三语演讲比赛主持开幕击鼓仪式。左五起为廖泳发、张瑞发、陈洺臣以及陈鹏仕。

(新山18日讯)针对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课题,马来西亚华校校友联合会总会长陈鹏仕认为,华基政党、华团、教育工作者及华教人士当前要务是协助大家了解独中的课程纲要及办学理念,特别是友族同胞。

他说,落实统考文凭已被政治化、被渲染成了种族课题,一些友族同胞认为争取承认统考文凭的华教人士是种族极端分子。



“落实统考文凭虽然不列入百日新政,但政府已作出承诺,就有责任向反对承认统考的人士解释,尽快拍板定案,以免反对声浪进一步恶化。”

他说,华教人士不希望有关课题最终导致族群之间的误解甚至分裂。

陈鹏仕今早出席在南方大学学院举办的第40届(2018年)全国华文独中三语演讲比赛开幕典礼上这么指出。

出席者包括筹委会主席拿督廖泳发、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该校校长祝家华副教授以及理事长张瑞发博士等。

陈洺臣:掌握多语无往不利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指出,独中教育不是单元教育,向来强调三语并重,这也符合大马教育发展环境和语言教育的趋势,掌握多语对独中生尤其重要。

“尤其我们身处经济快速发展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证实是语言与马来文相近的印尼,该国的快速发展,让她有可能在2045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陈洺臣认为,这对近水楼台又可以掌握马来文的我国国民是一大好处,所以除了英文和华文,独中生一定要掌握好马来文,为未来的前途做准备。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