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37名人同僚分享点滴轶事
李光耀雪中送炭杨邦孝

李光耀和杨邦孝是好友,两人多年前在剑桥求学时,李光耀曾为杨邦孝“雪中送炭”,扛着一桶煤炭送到他家。(档案照)

(新加坡16日讯)新加坡前大法官杨邦孝剑桥求学时曾在寒冬里病倒,已故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当时为他“雪中送炭”,扛着一桶沉重的煤炭,“长途跋涉”送到同学住家,让他点燃火炉取暖。 

杨邦孝起床时,发现火炉燃着火,之后才从房东丈夫口中得知,李光耀相信在雪中走了近一公里路,特地把煤炭扛到他家。



这个让杨邦孝难以忘怀的感人举动,收录在新书《近看李光耀》(Up Close with Lee Kuan Yew)。除了杨邦孝,另外36名李光耀国内外同僚和朋友,也在书中分享了与李近距离接触的点滴。

新加坡前副总理张志贤(左三)为《近看李光耀》主持推介仪式。 左起策划书本的小组成员蔡琼莹及廖文良;右起淡马锡策略与公共事务部总监方俊杰、小组成员陈国强及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

无时无刻为国为民

他们包括前总统纳丹、海内外商业巨擘郭鹤年、李嘉诚和黄祖耀、13名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和特别助理等人。

昨晚,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国家美术馆为新书主持推介仪式。

他致辞时说:“李光耀所做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书中贯彻的一个主题是,李先生无时无刻都想着新加坡,新加坡不只是他毕生的事业,也是他的生命。”



张志贤自己也分享了一段与李光耀接触的小故事。他说,刚加入政坛不久时,李光耀曾打电话给他,针对他的演讲给予反馈。

“他告诉我,志贤,说话时手不要挥动得那么厉害,这样让人很难集中。”

张志贤说,从众多轶事可看出,李光耀是个有远见的领袖,同时也关注细节。

下周三逝世一周年

下周三是李光耀逝世一周年忌日,他说,纪念李先生最好的方式,是团结一致,在坚实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更好的新加坡。

《近看李光耀》由樟宜机场集团主席廖文良、亚历山大保健集团主席蔡琼莹、以及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局长陈国强组成的小组策划,售价29元9角(约90令吉),今天起在各大书局售卖。

夫人丧期仍不忘民生拍下河中垃圾下令解决

即使是在夫人柯玉芝丧礼前夕,李光耀心中仍牵挂新加坡,路过新加坡河看到垃圾,仍要求保安拍下照片,交由环境及水源部跟进。

曾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的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在《近看李光耀》的序中提到这段小故事。

他说,李光耀当时要求保安拍下两张照片,一张拍的是垃圾,另一张拍的则是他本人。

点出确切位置

原来,李光耀拍第二张照片的用意,是把自己当成坐标,让跟进的官员能知道河面垃圾的确切位置。

王瑞杰写道:“即使是陷入最深刻的悲痛时,李先生也从来没停止关心新加坡……他当时失去了结婚超过60年的妻子,悲痛不已,但他还是挺直地坐着,和蔼可亲,让他身边所信赖的保安人员能感到自在。李先生的这一面,很少人看得到。”

陈庆鏻应征秘书华文C6险被刷下

“陈庆鏻,你不合格。你的华文考C6。我在找一个华文程度好的首席私人秘书。”

从1994到1997年担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总裁陈庆鏻忆述,多年前应征首席私人秘书职位时,李光耀看了他的履历后,向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马上向李光耀解释说,自己因为考O水准时发生了一些事,导致成绩受影响,他为此感到非常失望。

陈庆鏻写道:“我告诉他,我从6岁起就一直阅读华文报、杂志和书刊。李先生仔细聆听,问了我关于不同华文书刊的问题,之后说:‘我相信你所说的,请参与首席私人秘书测试。’”

丈夫上华文课在场旁听夫人学会“千里送鹅毛”

2007年,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到纽西兰著名陶波湖 (Lake Taupo)观光,捡起了一根鹅毛,作为纪念品。

李光耀纳闷地问她:“芝,为何要捡起鹅毛?”柯玉芝回答说:“千里送鹅毛。”

在场一些人不明白,一语不发。其实,柯玉芝想把鹅毛送给别人,希望表达的意思是:“物轻情意重”。

从1993年到2015年担任李光耀新闻秘书的杨云英,在书中通过柯玉芝的视角,让读者一窥李光耀和夫人的相处之道。

杨云英写道,自己当时问李夫人,“千里送鹅毛”的典故是哪里学来的?李夫人回答说,李光耀上华文课时,她也在场旁听。

“李夫人一次又一次让我看到,她和她丈夫一样,终身都在学习。”

对下属要求高谨慎诚实更要准时

严格要求下属必须准时,李光耀的91岁大寿上,几名前首席私人秘书提早15分钟就到齐。大家这才意识到,李光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远。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及媒体策略与分析执行副总裁陈康威,在2011至2014年期间,担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和特别助理。

他忆述,作为“老板”的李光耀对属下有高标准,要求他们仔细思考问题、诚实坦承错误,更必须准时。

陈康威在书中写道:“身为他的前首席私人秘书,我们直至2014年9月庆祝他91岁生日时,才意识到他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远。”

“晚餐于晚上8时开始,但我们七名30年来相继为他服务的前首席私人秘书,在7时45分时已在会场外等候他到来。……对李先生来说,准时是纪律的表现。”

《近看李光耀》部分内容:
新加坡前总统纳丹:亲切如父

在外交部初期,李先生与泰国外交部长会面,我被要求出席作会议记录。当时,我很怕他,他是个令人畏惧的人物。我觉得自己犹如被丢入狮子的洞穴里。

我战战兢兢地去开会。但让我惊讶的是,他直接朝我走来,犹如父亲般地帮我挑领带,并告诉我“你已不在工运里了,穿着要整齐。”

我感到受宠若惊,从此改变对他的印象。他不再是危险的人物,而是非常善良,也懂得保护人。

香港首富李嘉诚:真知灼见

在我认识的许多人当中,李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人。我钦佩他的远见、他的真知灼见、以及他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透彻分析。多年来我对他的印象始终没有改变。

他对新加坡和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深刻见解总是令我佩服不已。时间证明了他的看法和判断是准确的,这更巩固了我对他的景仰。

他锐利的见解使我们每一次的相遇都是难忘的。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具人情味

光耀与我鲜少进行特别热情、特别友好的对话。但在2007或2008年时,他说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令我非常感动。

当时我们正要离开他下榻的酒店,乘车去吃晚餐,宝莲(郭鹤年夫人)和玉芝(李光耀夫人)走在前面。他转头对我说“仔细想来,只有友情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所有东西都消失了,但唯一剩下的是友情。我当时想,天啊!我看到他有人情味的一面!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从李光耀到黄循财/谢诗坚博士

新加坡是个蕞尔小国,面积在填海后有728.6平方公里,但这个国家却创造了奇迹。

在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后,连身为总理的李光耀也不看好新加坡的独立。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说:“让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是人民行动党的基本宗旨,只有人口比较多,幅员比较大,才有可能建国。我们从来就不相信一个商业城市国家能够生存下来,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更不必说。”

英帝国东南亚心脏

李光耀进一步说道:“一个独立的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岛,潮退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约等于581平方公里),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所以繁荣发展起来。

“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我们的200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而来自印尼的回教徒有1亿多人居住在三万个岛屿的群岛中,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呢?”

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的李光耀在1961年当东姑提出有意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华人领袖。

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于1954年成立,为新加坡打开一条变化之路。李光耀在1959年上台执政,直到1990年才卸下总理职务,前后达31年,才把棒子交给第二代掌门人吴作栋(1990-2004)。

吴先后担任14年的总理后,才将棒子交予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2004-2024)。

这位第三代总理任职20年后,在近日将棒子交给第四代掌门人黄循财。

黄循财是一位与早期行动党没有直接交集的新领导人,他是在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人(生于1972年)。

黄循财大展雄才

不过他也是经过李显龙的精挑细选下才定下的接班人。本来李显龙的接班人是副总理王瑞杰,他在2023年辞去职务,理由是年事已高(61岁),而被普遍认为他是无趣的人。

另外两名被提及的是教育部长陈振声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前者被形容为高傲;而后者则是严苛的人。

相形之下,黄循财也就更具备资格(只52岁),正是大展雄才的时刻。

从李光耀到黄循财,行动党已进入70周年,也换了4位领导人。

但如果回顾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斗争,是许多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的,也不再面对马共的威胁。因此也遂了李光耀和李显龙的心愿,至少他们证明了新加坡不但是能够生存和独立的,而且也要按他们的思路排出接班人。

这是因为除了社阵之外的其他反对党都无法撼动行动党的执政权。工人党和前进党是当下新加坡有议席的政党,可惜席位很少,合起来不过是12席,而行动党则夺得81席(总数93席)。

除了在政治上的稳定,在经济表现方面,新币的稳固也是世界知名的。但有一个隐忧是新加坡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例如开凿克拉地峡,以让油船从印度洋直入克拉地峡而进入南中国海,将使中日方面获益匪浅。只是若中国加入新建大桥或开辟运河,对新加坡都是致命的。

因此,李显龙在这些年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好,虽然他也不能与美国疏远。但如果新加坡能够坚持中立立场,也不失为一项能够被接受的战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