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

柔苏丹62岁华诞 华人宗长黄匡顺受封DMIJ

(新山22日讯)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今日庆祝62岁华诞,赐封柔州苏丹二级拿督勋衔(DMIJ)予4名人士,华人宗长黄匡顺榜上有名。

陛下今年9月1日委任黄匡顺为华人宗长,作为柔州王室与华社之间的桥梁。

陛下的面簿今日发贴提到,受封仪式今日在新山巴西柏兰宜王宫进行,柔佛州王储东姑依斯迈与柔佛州务大臣拿督哈斯尼也在场。

陛下是表扬黄匡顺配合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负责协调、安排和执行分配必需品予柔佛子民。

除了黄匡顺,其他三名受封拿督勋衔者是依斯干达公主城市议会主席沙拉胡丁、柔佛州卫生局局长阿曼医生及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信托局成员阿因德吉星。

反应

 

要闻

恢复180年港主制 柔苏丹颁华人宗长

报道:苏韵鸰

(新山1日讯)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谕令,曾在已故苏丹阿布峇卡时代颁发过的“华人宗长”(Mejar Cina)封号,即日起恢复使用,作为柔州王室与华社之间的桥梁。

陛下同时宣布,委任柔州早期著名港主黄亚福的67岁后裔黄匡顺为“华人宗长”,今日起生效。

根据文献记载,柔佛王朝历史上的港主制度时期,港主陈旭年是唯一获封“华人宗长”的领袖,惟当年此封号俗称为“华人侨长”。

陛下面簿今日转发由柔州王室理事会主席拿督阿都拉欣签署的通告,通告指苏丹恢复“华人宗长”封号,继写现代柔佛的历史。

通告提到,陛下援引1895年柔州宪法第二部分第7(2)(b)条文赋予的权利,委黄匡顺出任“华人宗长”。

但拥有此封号者不代表王室、不赋予任何权限、津贴、设备及特权。

史上第二位
黄匡顺:受宠若惊

柔州迎来逾百年后的第二名“华人宗长”,黄亚福第四代后裔黄匡顺受委“华人宗长”后直言:“受宠若惊!”

67岁的黄匡顺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透露,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非常重视柔佛子民各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月前,陛下曾向他提及有意委任“华人宗长”一事,如今王室对外确定这项委任,他倍感荣幸。

“因为这份荣誉与封号,已超过百年没人获封。”

今早他陆续接柔佛王室理事会成员的恭贺信息,目前他还未领取委任状,预计在来临的周四前往柔佛王宫觐见陛下。

柔佛民族与王室桥梁

黄匡顺指出,小时候就听到许多关于曾祖父黄亚福的事迹,在港主制度时期发展柔佛州带动经济,身为柔佛子民,如今有安定繁荣的生活,应好好珍惜。

“我接下来会扮演华人宗长的角色,不只是成为华社、也是柔佛民族与王室的桥梁。”

当记者询及“华人宗长”以前和现在的职务是否不一样时,他强调,从前如何与各方合作为人民提供援助,如今也同样会执行,甚至更好。

此外,他透露,陛下谕令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必须有三大民族的代表加入,不能有任何政治背景,主要是为各族的贫困家庭提供物资援助。

目前,他也是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的代表,在行动管控令期间,在全柔为超过6000户贫困和需要协助的家庭分发物资,一些受管控令影响生计的家庭可获得两周至1个月的物资和必需品援助。

受英文教育会说多种方言

黄亚福于18世纪到柔佛落地生根时,获知留在中国的弟弟离世,担心9 岁的遗孤黄亚炎(Wong Ah Yam译音)无人照顾,毅然决定领养侄儿,并将养子从中国带到柔佛生活。

黄亚炎婚后生下拿督黄炳龙,后者是黄匡顺的父亲。

“我在马来西亚长大,虽然从小接受英文教育,但常用粤语和家人沟通。我也说得一口流利的福建话和潮州话,会一点华语。”

黄匡顺表示,他的另外3名兄弟姐妹分居在吉隆坡、美国和新加坡,但家人之间的感情十分密切,不时会带着93岁的母亲拿汀Millie Tee到处办家庭旅游,一起团聚。

访问期间,对方全场以英语问答,记者询问他是否会担心不懂讲流利华语而影响与华社的沟通,他转而介绍身边的助理,指助理能随时充当翻译员,他不担心语言是障碍。

黄匡顺个人简介
■年龄:67岁
■祖籍:广东
■学历:圣若瑟中学
■目前任职:玛都油棕园经理(9年)
■2017年柔佛苏丹依布拉欣赐封第三级效忠苏丹依布拉欣勋章(S.I.J)
其他工作经验
■中学毕业后到印尼担任伐木经理(2年)
■回马发展,短期在油棕园工作
■从事二手汽车买卖(10年)
■加入甘拔士发展商参与发展项目
■担任玛都油棕园承包商(20年)

安焕然:比甲必丹高一级

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安焕然博士说,“华人宗长”封号早期称“华人侨长”,比甲必丹(Kapitan Cina)高一级,惟“侨”字如今已不适用现在。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在一些文章里,有人直接音译此封号为“马腰”(Mejar Cina),很可能是来自荷兰在东南亚给华人封号的一种制度。

“只是翻译为‘马腰’,现代人也看不懂。”

他说,也有报馆翻译成“华人宗长”,恐怕也是权宜之计。

“我相信这封号可以有更好的翻译,大家不妨帮忙想想看。我本想翻译成‘华人首长’,但又担心是不是级别太高了。”

无论如何,他表示,遵从王意,恢复此封号及多一个与王室沟通的桥梁,对华社总是好的。

确保华人不被边缘化

“华人宗长” 封号和其职责究竟是什么?

如今“华人宗长”的职责是和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与柔州王室其他基金会合作,及配合县长、人民代议士、村长和社区领袖,确保援助品妥善发放予各县,尤其是华社群体。

根据柔州王室理事会的文告,早在1840年,天猛公达因依布拉欣(Temenggong Daeng Ibrahim)允许其华裔跟随者从新加坡移居至柔佛,并在地不老河边建立“港脚”(Kangkar),而在1870年柔佛共有29个港脚。

当时的华人社群获准自由进行务农、畜牧和宗教文化等活动,天猛公在每个村庄委任一个‘港主’作为领袖,以照顾村庄内的安全。而在众多港主中,有能力者则会被选为华人甲必丹和一名“华人侨长”(华人宗长)。

当时的“华人侨长”扮演一些特定角色,包括向华人社群传达苏丹的谕令、收集华人社群的反馈作为社区发展计划基础,以确保华人群体不被边缘化,同时,华人侨长还必须建立及巩固社群和社会团结。

通告提到,当年苏丹阿布峇卡广邀各州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印尼群岛住民,一起到柔佛定居,一同合作发展柔州。当时的华社十分感激天猛公和苏丹阿布峇卡的恩情,华社于1873年赠送“华族礼堂”(Dewan Cina)给阿布峇卡,作为柔佛州议会处及港主每年与阿布峇卡会面交流的地点。

通告说,阿布峇卡当年委任港主陈旭年作为“华人侨长”,士姑来港主佘泰兴则被委任为“华人甲必丹”,两人当时还被选为代表华社柔州华人议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