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二会”的现实昭示/魏开星
在美国一手掌控台湾政坛及台湾各党派政治人物的情势下,中国大陆对台工作明显缺乏抓手,尤其是在岛内。
自台湾迈入选举政治以来,大陆对台统战主要依赖国共合作,也与赞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人物打交道;国民党执政时,两岸直接官方来往,陆委会、海基会等等都与大陆的国台办、海协会等建立对等沟通管道;至于民间交流更是无甚禁区,商界、学界甚至军界(主要限于退伍军官),几乎畅通无阻。
同时,国共之间还设立了几个定期机制,如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半官方的还有福建厦门的海峡论坛等等。
中国大陆与国民党的交流与合作,在马英九执政8年达到顶峰,两岸的直接大三通、小三通等划时代的突破,都是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促成的。
这时期的国共合作顶峰是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登场的“习马会”。
大陆对台没了抓手
2016年蔡英文上台,两岸关系从此陷入低谷。民进党第二次执政,台独倾向比陈水扁时代更加明显,以否定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为标志;妄图“倚美谋独”、“以武谋独”为特征;加上,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推行印太战略,自接受蔡英文的越洋祝贺电话始;任内通过签署一系列涉台法案,为美台交流大开绿灯;“以台制华”成为白宫对华政策的重要部分。
蔡英文政府有意配合美方,凡是在野期间反对国民党执政时的政策,到了她这里照做不误,比如,进口美猪美牛;以换取美方对其台独“国际化”的支持;充当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一枚棋子。
同时,美台军售在其任内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达到历来之最。
在蔡英文政府的所谓“促进转型正义”中的“处理不当党产”政策之下,国民党的党产被剥离、没收及充公,令到该党从百年老店的大党沦为一个穷党;士气大挫的国民党,在面对民进党及其政府的打压下,在各大选举中鲜有胜绩。
于是,国民党的高层中的不少人对与对岸接触心灰意冷;萌生本土化、充当“小绿”、向美国投靠的念头,并一时上升为党的纲领。这样,在两岸处于“冷和平”状态下,国共交流也遭遇艰难险阻。
2024年1月13日台湾举行大选,国民党的侯友宜与民众党的柯文哲的合作,在美国势力及民众党内部因素干扰下,功亏一篑。
坐收渔翁之利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40%的选票险胜,民进党执政得以延续。
赖曾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令外界对其上任后的两岸关系及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没有信心。岛内的不少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就是其中之一。在卸任领导职务六年之后,马英九终于于2023年首次踏上参访大陆、回家省亲之旅。今年4月1日,马英九再次访陆,展开“和平及友谊之旅”。
防赖清德挺而走险
面对拜登政府加紧遏华,赖清德不排除在台独之路上铤而走险。在赖5月20日上台之前,马英九的个人行程,尤其是“习马二会”别有一番意义。
中国大陆对台系统及相关地方政府党政一把手均倾巢而出,给予马英九一行极高的接待规格。
到了北京,习马第二次会晤隆重登场。
岛内因处于民进党政府淫威之下,弥漫着一股台独、反中亲美的气氛,对于马英九这种怀有浓重中华民族情结、有着一颗中国心、致力于民族团结复兴、期望两岸和平的人,自然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岛内个别所谓的名嘴对马英九的人身攻击、冷嘲热讽,其实是自我矮化,是狭洋自重,是数典忘祖。
继马英九之后,还有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副主席郝龙斌、连胜文等政治人物,将陆续“登陆”。
这股旋风对台湾政坛、赖清德政府所产生的效应,将是巨大的;势必对台独政党、政府及势力构成无形的压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台独、谋和平、求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大陆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股和平统一的浪潮,朝兑现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诺言迈进。
外部阻挡不了家国团圆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4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马英九。习近平致词时强调“两岸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还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在这语境之下,赖清德的520讲话在两岸关系部分还能说什么呢?
【灼见】中国东盟深化合作抗挑战/魏开星
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正当合法权益,悍然实施单边霸凌的关税政策,中国被迫对美采取坚决果断的反制措施。
在这一紧要关头,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发展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习近平将访东盟三国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于4月9日公布,习近平将于4月15日起对马来西亚展开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据悉,他还将访问柬埔寨、越南两国。
美方拟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对台湾加征32%,对印尼32%,对泰国36%,对寮国48%,而对柬埔寨的加征税率更高达49%。
因此,无论是作为同为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受害者,还是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东南亚国家及东盟整体都是中国深化周边关系的优先方向。
自冠病疫情期间起,中国与东盟逆势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增强了在面对特朗普2.0版本全球加征“对等关税”挑战时的底气与实力。
上世纪末,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快速起飞,却也因此埋下债务过高的隐患,最终遭美国等西方金融资本巨头做空本币与股市,经济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币值稳定,不落井下石,反而提供协助,使这些国家得以稳定局势,并逐步复苏。在与中国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中,东盟经济实现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
中国与东盟合作广泛
中国于2001年杪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便积极推动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建设自贸区。自贸合作从无到有,从1.0版逐步升级至2.0版,目前正朝3.0版不断完善。
双方贸易额与双向投资呈几何式增长。“睦邻、富邻、安邻”政策不仅推动经济层面的合作,也深化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及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经贸领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率先在东盟最大国家——印尼宣布启动;中国也发起设立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补充完善“中国—东盟10+1”机制。
在安全领域,中国与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建立边境联合巡逻机制,联合打击贩毒、走私等跨境犯罪。在处理南海争端方面,从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到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持续妥处分歧、避免冲突,使南海逐步成为“合作之海、和平之海”。
虽然有关国家间在主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通过“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共识,才有今日东亚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堪称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相较之下,当前欧洲爆发俄乌战争、中东陷入以巴冲突、红海爆发美军与胡塞武装的武力对峙,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显得尤为宝贵。
访问将取得丰硕成果
面对美国破坏国际自由贸易体系、肆意推行单边主义,东盟—中国“10+1”、“10+3”机制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成为东亚与大洋洲主要国家集体应对所谓“对等关税”的合作平台。
因此,展望习近平即将展开的东盟3国访问,笔者相信将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表态称,在与东盟各国领袖磋商后,将推动东盟就美国关税问题统一立场。相信习近平此访,将就此问题与相关国家深入沟通,推动“10+1”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研议对外应对的具体方向与步骤。
其次,中方或将建议马方主办临时“东盟—中国10+1”、“10+3”特别峰会,聚焦协调关税问题的应对机制。
最后,中国将推动RCEP设立特别机制,一方面全面检讨协议实施以来的成果与问题4,进一步发挥协定效能。
另一方面,探讨在新国际形势下,如何与其他区域经济体,如欧盟、非盟、南美共同市场、海湾合作委员会及中东欧等展开关税协调与经贸合作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