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不必为阿根廷哭泣/骆志辉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这是一首歌颂阿根廷“国母”贝隆夫人的歌曲,1976年首次发表,1996年由美国歌手麦当娜翻唱,并成为她翻唱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阿根廷另一项受世人触目的运动就是“足球”。

最近它再次成为世界焦点。11月19日,经过两轮投票,一位小党领袖(自由前进党,在众议院人数不超过10%)哈维尔米莱中选为阿根廷第55任总统。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电视台脱口秀主持人,被喻为“极右翼民粹主义者”。

在竞选期间,他“出位”的言论和极其“民粹”的竞选手法,大受阿根廷年轻选民(16岁即可投票)青睐,因而高票(56%)当选,令世人为之刮目!也令其国内及南美政治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强盛的国家。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8,它的强盛可追溯到1916年代,当时的总统伊里戈延(贫民之父)推出一系列改革,把国家推向富强之路,同时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到阿根廷找生活。

贝隆主义反种族偏见

1930年,经济危机使到阿根廷政治两极化,伊里代延政权被推翻,期间也发生军事政变,直到1946年胡安贝隆上台,推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第三位置”,也就是所谓的“贝隆主义”。他极力推动工业化,解决社会问题和贫富不均问题。他强烈反对美国和英国,也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来剥削人,社会主义共产党则是通过国家来剥削人。

贝隆主义反对种族偏见,支持直接民主、劳工和女性权益,对同性恋宽容等等。在胡安贝隆的治理下,阿根廷享有短暂安定的政治氛围。1955年胡安贝隆政权被推翻,流亡海外;1973年回到阿根廷,同年他的政党(正义党)赢得选举,他重作冯妇,但党内已派系林立。胡安贝隆于1974年逝世,他的第三任妻子伊莎贝尔(时任副总统)接任总统,不久就被推翻。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阿根廷国内的政治局势就动荡不安,文人与军人争夺权力已成拉锯战,更迭频繁,国内经济一落千丈,社会动荡。

阿根廷目前是国际货币基金(IMF)最大债务国,经济增长缓慢,国内贫穷人口达40%,通胀率高达143%,失业率高居不下,阿根廷人民长期生活在压抑憋闷当中。 

米莱语不惊人死不休

哈维尔米莱竞选时语不惊人死不休,完全“民粹”式的展现其政见,正好顺应了阿根廷人民急切求变的心态,也刚好符合年轻人“叛逆”的性格:

(1)他以“死亡金属”歌手形象示人,在讲台上还不时舞动着电锯,以标新立异的形象来吸引年轻选民。

(2)他要废掉中央银行,用美元取代比索。

(3)反对缴税与支出,他要取消征税,举凡医疗、养老和基建,全部私有化。

(4)反对堕胎,允许贩卖器官,放宽枪支管制。

(5)8月16日的一次群众大会上他指出:“中国人民没有自由可言,你们会和刺客交易吗?”他主张终止与中国和巴西的贸易联系,不想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者来往,不会加入金砖国家,也不会与俄罗斯合作。

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贸易额只有200多亿美元),中国是它第三大投资来源国,阿根廷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中国,2022年中阿建交50周年,阿根廷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阿根廷只能算是小咖,无论它如何变卦,丝毫不受影响。问题是在目前如此国际大趋势下,哈维尔米莱的“靠美”政策是否能成功?他是否又能遵守竞选承诺?

拉美政治考迪罗文化

不必大惊小怪,曾有欧洲学者指出,拉丁美洲人民普遍具备“人格主义”,也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遗留“考迪罗文化”的一种传承。他们的政治传统,是当国家族群面对问题,他们普遍上向个人寻求协助而非“制度”,长久以来拉丁美洲人民的“救世主”都有“强硬、独裁专制”的特征(考迪罗风格)。

他们接受民粹,崇尚民粹,他们的国家将继续沉沦在失序和权威干预的循环中。

我们不必为阿根廷哭泣!

反应

 

灼见

【灼见】战火四起,谁最得益?/骆志辉

地球在暖化,战火在燃烧。在如此大环境下, 我们更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智慧来突破困境。 就国际形势而论, 许多人仍然相信西方媒体那种似是而非,为了利益而捏造事实,展开认知作战那一套: 

(1)俄乌战争,渲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实际情况是苏联解体,西方(美国为首)撕毁条约没有解散北约, 而且还5次东扩。乌克兰在其东部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利用其国民卫队,推行充满纳粹色彩的“亚速营”压迫当地俄罗斯族人。俄罗斯除了国防上深感威胁外,也是为了解放乌克兰东部地区和打击“亚速营”,于是发动了这场有限度的战争。

西方支持力度降温

这场由美国为了要维护其在欧洲影响力而主导的战争,西方的支持力度已开始降温, 主要是乌克兰这国家久战之下已经残破不堪,本来战后重建是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生意,但目前乌克兰人口已从4000多万人剩下2900万人,科技业与重工业都在乌东(俄罗斯掌控),只剩下那一大片黑土地,乌克兰已经没有值钱的资产作为抵押来付还重建费用了。

(2)中东战争,从“以巴冲突”发展至今俨然已爆发成为全面中东战争。以色列违反1947年联合国181号分治计划决议,一直蚕食巴勒斯坦土地。在旧仇新恨作用下,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终于在2023年10月7日突袭以色列。隔天以色列马上采取“铁剑行动”全面封锁加沙地区,展开狂轰滥炸。美国与西方媒体宣称这是以色列的“正当防卫”。

中东阿拉伯国家民族组成复杂,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和腓尼基人等,人口复杂,宗教派系复杂,政党政治复杂, 相互存在不少利益的纠葛、矛盾与仇恨。至今尚无看到有任何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执行“制裁”,这是中东国家面对最大的问题。

此外,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成功利用金钱和各种手段执行多次暗杀,渗透与分化中东国家。以色列和美国就是不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的中东。

对以罪行视而不见

2024年7月31日,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完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后被杀。9月17日和18日无差别在黎巴嫩与叙利亚引爆数千台传呼机和对讲机。9月27日,以色列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以色列明显犯下:一、恐怖攻击行为;二、侵略他国行为;三、种族屠杀行为,西方媒体都视而不见,选择缄默,美国甚至表示这是“正义之战”,会继续保护以色列的安全。

美国的盘算能否得逞?把中东战争变成是一场不可收拾的战争,趁机除掉伊朗、抬升油价(美国是世界上最大产油国),再次收割全世界韭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