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应取消熔断机制/陈文坪

持续坚持动态清零的中国政府,或许觉得短中期里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循环”而发展经济,无需开放国门与外界联系;但相信许多中国人民或身在海外的中国国民、侨民都希望能早日与外界往来或探望国内亲人。

在冠病进入第3个年头,世界走向开放的今时,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的“刚需”,各相关部门需要协调并真正的落实,而非出现只是“口惠”政策。

中国政府6月28日宣布,在防疫措施方面进行“大幅度”调整,入境旅客的集中隔离天数,从原来的14天减至7天,之后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也缩短至3天。这是自2020年8月重开边境以来,对跨境疫情防控最大幅度的松绑,意味着旅客入境后行动受限时间,将从原来长达3星期降至10天。

动态清零不可持续

奥密克戎这一冠病变异毒株,其特点是传播速度更快,而隐秘性更强,但重症率、死亡率相对降低。过去精准防疫到只关掉不到10平方米店面的上海,今年3月在面对奥密克戎入侵后,再也无法达到精准手段,只好采取全城“静止”状态长达两个月,来动态“清零”。经济损失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自2020年武汉封城以来,再一次遭受防疫“大挫折”。

疫情进入第3年头,当世界各地政府逐步走向“与冠病共存”之路,中国还是坚持“清零”或“动态清零”的政策。正是如此,严厉的防疫措施,不但让海外的中国国民、侨民难以回国,连一些需要到大陆进行商务的外国人员也深感不快。在中国大陆的一些欧美商会,更是上书相关部门要求放宽防疫措施。一些外企也恫言减少或转移在中国的生产投资等信息,不时被媒体所报道。

中国今年来历经西安、吉林、郑州、广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大城市(小县市不计其数)不同程度封城。解封后,按理来说该是“清零”了。不过,日前又有多地出现“突发”疫情,如与广东珠海隔桥相望的澳门、内陆省份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制造业枢纽无锡市。刚在上个月解封的上海、北京也有病例出现,而再次要求核算检测。

中国大陆的防疫政策3年来都高举动态“清零”大旗,这是好事。但种种迹象也说明,动态清零是一种短期理想,但长期却不可持续的现象。这可从以上多地相继爆出疫情就可略知。这也说明冠病变异毒株的奥密克戎已防不胜防。

根据媒体《网易》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7日,中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23.61%,也就是说,不足四分之一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全国还有822万大学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向。如何让这批大学毕业生能有工可做,成了各地政府领导的“头等大事”。“神仙”如孙悟空可以有七十二变,人类虽精明,但如何变法?促进经济增长是最大的途径。

一手放松一手加强

中国近期的防疫政策虽不断调整,如入境隔离从14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自主管理,降到7天集中隔离,再加3天居家自主管理,让外界看似放松了管控。其实,在一些政策上还是出现“一手松、另一手却硬”的做法,无疑等同于“平手”,没放松。

如防疫部门出台新版防疫政策,调整入境隔离天数,但中国民航局却加大熔断机制,采取“禁飞令”,让许多航空公司飞不进中国。这就是一例。由于飞中国大陆城市的航班少得屈指可数,致使一张机票售价单程数万元人民币,且还不一定买到。其实,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工薪阶层也是负担不起,更谈不上能回去。不取消熔断机制,让航班恢复,即使实行免隔离政策,也是于事无补。

减少隔离天数是采取科学管理,但熔断机制却是“一把利剑”悬在航空公司的脖子上。不去除的话,防疫政策的调整等同“虚调”,如同纸上谈兵。

反应

 

国际财经

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发展 挑战日益艰难

(北京22日讯)国际金融机构的中国业务正在变得日益艰难,除了因房地产危机令很多有钱人的财富严重缩水,另外一些人将其财富转移至日本或新加坡等国,中国政府对银行业务的干预也越来越多。

德国之声引述《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报道指出,在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治理下,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推动业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持续低迷的经济之外,明年初即将上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为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位金融从业者近期接管瑞银在香港的亚洲业务。他表示,这里的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经济疲软所造成的影响,除了中国房地产危机之外,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以及消费热情低迷,也令银行家们一筹莫展。

此外,在中国政治氛围下,银行高管的高收入或企业家们的巨额财富,早已引起中国政府的不满,而这一群体恰恰是国际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重要客户。有鉴于此,相关金融机构如瑞银集团不得不谨慎行事。

《新苏黎世报》举例,瑞银集团今年7月聘用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孙女胡知鸷担任瑞银集团中国部总裁。报道称,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胡知鸷等中共高官后代在中国有特殊地位,像是能联络政治最高层,这样的特殊背景或许正是瑞银集团求之不得的。

此外,中国政府对银行业务的干预越来越多。例如在今年夏天,中国政府要求几乎所有在中国经营的外资银行,对其高管的工资设置上限。政府表示必须禁止银行高管薪酬疯涨的现象。瑞银集团也收到了相应指令。虽然最终并没有被要求执行指令,然而这一事件也表明中国的政治已变得无法预测。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