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从北约看世界战争之源/魏开星

乌克兰境内的卡霍夫卡水库大坝被炸毁,第聂伯河两岸地区共有6000多名居民要转移;同时,受灾民众将面临地雷隐患等一系列风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警告,被冲向下游的地雷带来的危险可能持续数十年。

总之,水电站大霸被炸,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表明俄乌双方已将目标盯上一些民用设施,以此来加大对方的压力,以增加己方胜算、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北约是乌战终极赢家

上山容易下山难!俄乌战事到了眼下的状态,不知如何收场?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忧心忡忡。战争没有赢家!然而,相对而言,发生在斯拉夫兄弟间的这场厮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从中攫取的利益最直接、最显著。这点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战争如何结束,都不会改变。

为应对接下来的战事发展,北约下周将在欧洲展开该组织史上最大规模的空军演习。这场名为“空中卫士 23”的军演,将于12至23日举行,为期12天,旨在模拟成员国遭受袭击时,北约该如何反应。

俄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俄方确实有可能铤而走险,通过袭击临近的北约成员国,转移西方在乌东战场上的注意力。对此,作为此次战争的始作俑者之一、乌克兰的幕后力量,北约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加紧备战,就像此次演习一样,为下一步的战争发展未雨绸缪,甚至先发制人;二是设法令战争降温,为局势缓和做准备,为双方停火、和谈做努力。从目前看来,北约显然是选择了前者,为战争的升级预演。

实际上,这一点都不奇怪,符合北约这样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的本性。回溯北约的历史,基本上冷战时期及后冷战时期的所有冷战与热战,都与北约沾边;在多数场合,北约干脆就是主导者、重要的参与者。原本,北约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死而不僵满血复活

21世纪的北约是典型的冷战遗存。冷战结束后,西方并未将之废弃,而是让它苟延残喘,死而不僵。苏联解体后,北约为了填补前苏联的战略空白、权力真空,大肆展开东扩行动,将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收入囊中。

自1999年始至俄乌战争前,北约经过5次东扩,已基本上完成在西面包围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如果第六次东扩、吸纳乌克兰成功,俄罗斯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炮火之下。普丁被逼急了,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由此可见,北约作为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最大军事集团,无疑是世界战争的源头之一;它是当代全球范围内战争的策源地、组织者、指挥者及执行者。

北约虽定位北大西洋,却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工具与打手。第一次海湾战争之沙漠风暴行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空袭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等等,北约都是主战方。所以,北约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军事集团化的元凶。

在欧洲、中东、北非、中亚等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均晃动过北约的身影;如今它又将黑手伸进亚太地区,妄想从未来的“印太战争”中再次汲取新鲜血液,令其又一次“满血复活”。

可以断言,只要北约插手印太事务,印太地区将永无宁日,军备竞赛、集团对峙、擦枪走火、军情误判等等在所难免。

北约“入亚”新冷战降临

北约拟在日本开设联络处所引发的争议,媒体披露遭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反对,认为北约应专注北大西洋地区,而非亚太地区;并对北约如此“失焦”表示担忧。

问题是,北约的真正龙头老大是美国,而美方亟需将北约拉入印太战略之中。因此,北约“入亚”未必因法国反对而作罢,重点应看美国的态度。

北约既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何长臂管辖全世界?欧洲的安全关切,为何要通过区域外的战争来实现?北约成员国的安全难道要建立在别国、域外地区的不安全、战争之上?

物极必反,相生相克,北约横行全球的时候,必将刺激另一个军事集团横空出世、与之对垒。如此,冷战的2.0版将借尸还魂、“王者归来”!

反应

 

国际

北约:海缆频受损 加强波罗的海军事部署

(赫尔辛基28日讯)波罗的海再传连接芬兰、爱沙尼亚的海底电缆断裂,芬兰政府怀疑一艘俄罗斯“影子油轮船队”船只破坏海缆。

美联社报道,北约秘书长吕特27日对此表示,将加强在波罗的海的军事部署,保护重要基础设施。

据报道,吕特会晤了芬兰总统斯塔布后发文说,他向芬兰表达全力声援与支持,“北约将加强在波罗的海的军事部署”。斯塔布则表示:“1年内发生3次这类事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事件不可能全都是巧合或者意外。”

与此同时,爱沙尼亚防长派夫克宣布,已部署一艘海军巡逻舰保护另一条电力海缆EstLink 1。

芬兰政府正在调查的“鹰S号”油轮,被怀疑是为莫斯科用来躲避制裁运输石油的“影子油轮船队”船只。芬兰总理奥尔波表示,已与北约其他成员国讨论加强打击“影子油轮船队”。

较早前爱沙尼亚外长查克纳指出,这类关键水下基础设施受损事件已变得如此频繁,“影子船队是波罗的海的安全威胁,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这是1个月内再有波罗的海海底缆线受损,在11月,两条分别连接芬兰与德国、瑞典与立陶宛的海底光纤电缆也发生损毁,中国货船“伊鹏3号”被怀疑与此事有关,在丹麦、瑞典之间海域停留多天后起锚继续航往原订目的地。但斯德哥尔摩指控,北京拒绝让瑞典检察官登船调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