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以“南海命运共同体”化解争端/许庆琦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保持世界领导地位成为了美国不变的全球战略。 

1992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1994 -1999年国防计划指导》强调,美国的国防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排除任何敌对势力支配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并同时加强壁垒以阻止对美国及其盟国利益造成全球威胁的重新出现”。 

简单的说,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就是阻止世界上再出现任何足以威胁到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敌对势力。

中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威胁到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也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

2011年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隔年以“亚太再平衡”战略宣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区域,并开始介入南海争议。2017年特朗普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提出印太战略取代“亚太再平衡”,扩大对中国的全方位围堵,印太战略成为了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 

2020年5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针对南海争端发表强硬声明,明确表示“北京对南中国海大多数海域的离岸资源权利主张是完全不合法的”。 特朗普下台前提前21年解密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强调要“突出东盟的中心地位,将其作为自由开放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以“促进和加强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在本地区安全架构中的核心作用”。 

亚太地区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是保持其 全球霸主地位的关键所在。

拜登上台后,照单全收了特朗普的印太战略遗产,并提升“四方安全对话”成为防堵中国的重要机制,落实《印太战略框架》的战略目标和行动。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洲成立了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协议(AUKUS),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和战略围堵。近期拜登政府还提出“印太经济框架”,意图在经济上排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南中国海成为中美亚太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中美全球博弈的关键战场。中国要有效的应对后疫情时代亚太地缘政治挑战,破解美国印太战略从区域到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围堵,就必须先解决南海问题。

华与东盟国家近而不亲

中国-东盟近而不亲,南海争端是造成东盟国家对中国负面看法的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度《东南亚态势》调查报告,在对大国信任度的提问中,有高达63%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中国。不久前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与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联合进行的马中关系民意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南海争端有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前车之鉴,以法理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能性机率不大,诉诸武力解决争端只能恶化局势,更不是解决争端之道。 

南海是中国的国际贸易与能源供应的生命线,是卫护中国国土安全的后院和中国海上的重要战略通道,而南海最具战略位置的太平岛为台湾所控制。因此,中国要统一台湾,也必先提前解决南海问题。

筑建“南海命运共同体”

面对旷日持久的南海争端,中国需要突破传统应对南海争端的思维框框,不为“寸土不让”的民族主义思维所束缚,需要从国家长远战略的高度审视南海争端,做出必要的战略让步。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下,战略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筑建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汶莱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南海命运共同体”,排除南海域外势力,在“公平合理、共建共享”的精神下,化解南海海域纷争,有序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共同克服南海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在“南海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成员国可以组建一支南海共同安全巡逻舰队,提供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打击海上犯罪活动、维护南海航行安全、调解渔业纷争,以及监督各成员国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通过成立“南海渔业合作委员会”,中国可以把海水养殖技术结合扶贫经验,与南海周边国家分享,减低南海渔对深海捕鱼的依赖,有效实施南海伏季休渔政策。这不但能减少南海渔业纠纷,为南海争端降温,也有利南海海洋生态的养护,促进南海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盟“超大双循环”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密切,双边签署并建立了多个合作协议与对话机制,中国在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并于2003年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2020年,东盟历史性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各国都是一带一路的积极伙伴国家。全程共达1000多公里,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即将开通。而连接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与中国的大动脉-中泰铁路,也在如荼如火修建中。这两条铁路建成开通后,东盟国家即可通过泛亚铁路网,衔接中国及欧亚铁路交通网。 

中国有完善健全的产业链,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增长最大最快的消费市场。中国-东盟经济互补性强,融合度高,中国是即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的全球最大规模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主要成员国,并已经申请加入DEPA。中国可依托这些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享受零关税优惠及产地证明简化措施,在地缘优势下,扩大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延伸业链链,把东盟国家“从外循环转为内循环”,促进中国-东盟“超大双循环”。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价值相近,经济关系密切,产能合作高度融合。千百年来,中国的航海家、商人与渔夫,通过南海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南亚,走向世界。因此,南海应是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不应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之海。 

通过“南海命运共同体”化解南海争端后,中国与东盟应该积极打造“环南中国海伙伴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的了解与信任,建立永久可持续的政治互信。就有如美国与欧盟国之间的“跨大平洋伙伴关系”。

从地缘政治的度衡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经济体量不是唯一的压舱石,可持续的政治互信,才是维持国与国之间良好关系的可靠基石。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南海问题互呛·面临政经压力 菲炒作中国间谍案

作者:黄栋星

菲国家调查局声称查获中国公民执行间谍活动,但被告家属喊冤,指被刑讯逼供。菲总统小马可斯与中国在南海问题针锋相对,又面临政经压力,被指炒作间谍议题转移视线。

中菲南海主权争端持续之际,菲方最近先后宣布破获两宗“中国间谍”案。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1月21日宣告,经过长时间布局追查后,1月19日在马卡蒂市逮捕一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中国籍工程师邓元清(Deng Yuanqing)和他的两名菲律宾男共犯。调查员发现他们“犯案用车辆”装备先进设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其他扫描设备,这些设备让车辆能够在不进入建筑物的情况下,也能制作三维地图,藉此掌握敏感基地内部的地形地貌。

菲律宾调查员指出,主嫌邓元清以自动化与工程专家身分,居留菲律宾至少5年以上时间,他毕业于江苏南京的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调查员在3人身上搜出许多地点的侦查地图,并在邓的手机找出大量转账纪录,调查机构怀疑,背后疑似还有网络或团队。

国调局局长圣地亚哥表示,根据现有情报显示,邓的背后似乎隶属于一个秘密团体,该团体进入菲律宾,就是为了监视该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军事基地等设备,不只菲军、就连美军也是他们监视窥探的目标。国调局根据《间谍法》提起诉讼,该法案规定,邓将无法被保释;当局将继续向下追查他背后潜在的集团与网络。

促安排使馆官员领事探视
中吁停止捕风捉影炒作

1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就菲方声称逮捕了所谓“中国间谍”一事作出回应。毛宁表示:“中国政府一贯要求海外中国公民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敦促菲方以事实为依据,停止捕风捉影炒作所谓‘中国间谍’,切实保障在菲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驻菲使馆指控马尼拉刻意污蔑抹黑,敦促菲律宾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搞有罪推定,并停止捕风捉影的政治炒作,依法公正处理有关案件,履行双边领事条约义务,尽快安排使馆官员领事探视,保障在菲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邓元清的妻子诺米·邓否认她的丈夫是中国间谍,并称其丈夫遭到刑讯逼供。诺米在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恢复治安运动创始人洪玉华以及律师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否认丈夫是间谍,并说丈夫在菲律宾生活已有10年,他们已经组建家庭育有一名8岁儿子。

邓文英质疑证据不足

邓元清的妹妹邓文英向洪玉华求助喊冤,质疑马尼拉的做法。邓文英透露,哥哥自2014年结婚以来,经常前往菲律宾,还经营一家公司。她称:“一名真正的间谍或潜伏者会将设备公开给大家看见吗?”

洪玉华发表声明,质疑马尼拉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拘捕被指为“间谍”的邓元清。

洪玉华呼吁专家调查该设备的用途来澄清误会;邓文英向她求助洗清哥哥的嫌疑并争取获得释放。邓元清自从被捕后,就没有亲友见过他,连中国使馆的领事都被拒绝探视,因此家属担心邓遭到伤害。洪玉华呼吁相关当局执行无偏见的调查,她深信真正的间谍不会是靠家属到处找人求救争取释放。洪玉华强调:“间谍和潜伏特工的阴谋论只会搅乱菲中关系。”

不过,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马拉亚表示,马尼拉对邓元清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菲军的调查结果仍然成立。

菲称再捕5中国间谍

国调局1月30日又宣布拘捕5名中国侨团人士,指控对方非法搜集情报,包括在巴拉望省监视拍摄菲海军、海警船舰。5人来自菲律宾中华和平发展促进会、菲律宾侨星志愿者服务团,这两家机构被视为中国侨联外围组织。

国调局网络犯罪部门负责人称收到线报,有一群冒充产品买家的中国人,经常出现在海军战略要地巴拉望公主港。国调局网络犯罪部门透露,在菲律宾被捕的疑似中国间谍一直监视菲国家电网公司(NGCP)的发电厂、电网和变电站。嫌犯使用了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捕捉精确的位置细节并实时传输数据。间谍网络分为两个小组:一个海基小组和一个陆基小组。国调局还说,他们还利用闭路电视监控了巴拉望巴塔拉扎的牡蛎湾乌卢甘和布利卢延港。

国调局网络犯罪部门负责人隆托克说:“巴塔拉扎在巴拉望南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靠近北巴拉巴克海峡,它也是一个次要港口,这是一条重要的海上通道,近月来,海军船只和飞机一直在那里通过。”隆托克透露,间谍拥有苏比克、三描礼斯的详细地图,标出了海军基地、机场和电网等关键地点。

菲军认为,最近发生的疑似间谍活动、在菲律宾海域发现水下无人机以及外国人伪造身分证等事件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菲海军西菲律宾海发言人特里尼达在记者会上表示,似乎有一股外国势力正在对菲律宾布局。菲武装部队发言人巴迪惹上校表示,军方正在“放眼整体局势”,并“将各个点连接起来”,其中包括现在已经被禁止的网络博彩产业。

吁举报可疑活动

菲律宾移民局长维亚多称,有关5名中国公民已在菲律宾居住超过10年,其中有些人早在2002年即已移居菲律宾。他们在菲都有合法居留身分,也有人已娶菲籍本地女子。

他说,外国间谍看似已融入菲律宾社会,呼吁民众提高警觉,举报任何涉及外国人的可疑活动,共同制止不肖外侨利用菲人的友善与好客,从事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他警告,将对那些在国内窝藏和保护外国间谍的人提起诉讼。

在疑似中国间谍落网之后,菲军矢言加强情报搜集以及网络防御能力,并呼吁民众协助举报可疑人物。国安顾问亚纽表示,逮捕行动突显“持续保持警惕和主动积极反间谍措施”的必要性。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认为,随着1月在巴拉望和马尼拉市逮捕了5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中国公民,可见中国的“潜伏特工”或“间谍”确实存在于菲律宾。他表示:“一些被捕者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很长时间,并且已经与本地女子结婚。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说的潜伏者。潜伏组织是一群秘密生活、等待被启动执行特定任务的人。”

恐激起反华情绪

菲律宾多名学者呼吁马尼拉,谨慎对待近期逮捕中国公民涉嫌间谍活动的事件,并警告说此举可能会加剧对华裔社区的怀疑和歧视。地缘政治分析家、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PACS)会长卢西奥·毕特洛三世表示,当局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夸大说法,可能会激起反华情绪,损害旅游业,并使国家安全政治化,“这件事进一步加剧了马尼拉和北京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

观察家指出,抓捕所谓“中国间谍”的动机主要是政治炒作与转移注意力。菲律宾试图透过指控中国间谍活动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经济问题和政治竞争的关注,特别是5月中期选举接近,政府可能利用此事件激起民族主义情绪,以获取更多民众的支持。

另外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计划加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马尼拉可能藉此机会透过指控中国间谍来向美国表明自己的反中立场,以争取更多美国的军事、外交支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