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俄乌战争若升级对中国的影响/魏开星

俄乌战争踏入第三年。在西方重重制裁之下,俄罗斯经济不但没有倒下,而且于2023年录得3.6%的正增长;同时,在战场上,乌克兰去年秋季大反攻并未扭转被动局面;反而在今年初,位于顿涅茨克北部的重要据点、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被俄方彻底拿下。当美国国会对于继续经援乌克兰裹足不前时,欧洲的北约国家只能硬撑。
为坚定乌克兰持续战斗的决心,也为继续消耗俄罗斯,北约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同时,北约国家在讨论是否有派兵直接参战的必要。法国总统马克龙2月26日称欧洲不惜派遣地面部队援乌,挑动作战双方的神经。若北约亲自下场,很可能令战争升级;普丁回应称,若北约士兵进入乌克兰,将引发核战。
战争打了两年,俄罗斯从被动转为主动,经济上也挺住了。欧洲舆论认为,这与中国的“暗助”分不开。西方证明中国确实没有在军事上支持俄罗斯;然而,中俄两国经济往来超乎寻常地增长,确是俄罗斯支撑战争的不可或缺要素。
中俄更紧密别无选择
西方媒体一向嘲笑中国舆论动不动阿Q精神、自我安慰“中国是最大的赢家”;可是,日前德国某主流媒体的标题居然是“中国成俄乌战争的最大赢家”。说的是,2023年中俄的双边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远超两国当年初设定的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还刚开始!那么,俄乌战事若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几何?
在俄乌战争之前,中俄关系主要体现在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多边场合的安全领域与战略协同上面;双方虽是邻国,但经贸合作却处于低水平。很长时间两国的贸易总额不到1000亿美元。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洲;而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战争打响后,欧美制裁俄罗斯,俄国的能源、粮食只能销往中国、印度等国;等欧美资金、公司都纷纷撤出俄罗斯时,俄国的国内消费品市场就进一步向中国企业与产品敞开大门了。中国凭借邻国及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无疑成了俄方“生存式经济”的救命稻草的首选。同时,俄罗斯的能源、粮食与木材等大宗产品正是中国国内市场所急需。
中欧关系继续下行
“甘蔗没有两头甜”!在中俄关系“节节高”时,作为战争的另一利益攸关方——欧盟,对中国的态度自然冷淡下来;甚至怪罪中国不谴责俄方,还明里暗里地支持。前面说到的德国《商报》揶揄中国的文章,反映了欧洲对中国的普遍看法。与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表面上两边都不得罪的言行不同,欧盟开始直接开罪中国。
近日,欧盟发表声明称中国大陆与台湾是“互不隶属”的关系。这明显是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可见,欧洲开始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立场动摇,以反制中国对俄关系的不断升级。当欧洲因俄乌战事全面倒向美国而丧失独立性时,中国在俄欧双方的天平上必然向俄方倾斜。
中国新任防长董军一上台,即访问俄罗斯;最近副防长何卫东又访问俄国。随着瑞典加入北约,北约已在俄罗斯西边划定了包围圈。俄军的压力陡增,中方面临中俄军事合作的上升,也别无选择。
赖政府空间将缩小
美国基本上间接或直接陷入了俄乌、以巴及与红海胡塞武装冲突等3场战争之中。若俄乌战事短期内不能和谈止战,现任总统拜登在今年的大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势。他的对手——特朗普显然是反对北约继续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当俄美围绕乌克兰问题直接谈判的时机尚未成熟时,美中关系起码不能持续低迷。这就是习拜两位元首去年旧金山会晤后令两国关系“起死回生”的背后缘由。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美关系的波动始终受到台湾问题的牵制。今年1月13日的台湾大选,“双独”组合赖清德与萧美琴,最终获得40%的选票当选,使得倾向“台独”的民进党继续执政。若赖清德上台后铤而走险,往“台独”方向冒进,台海必定战火重燃,台湾将地动山摇。此时,民进党政府将陷美国于不义。救与不救?真是两难!
为避免此类情形成为现实,美方唯一可做的是压制“台独”的“狂躁症”,在支持“台独”的方法方式上有所收敛,以此来换取中方的谅解,及在全球多个地区热点上的协调、合作。故此,在中美共治“台独”的格局下,赖清德政府上台后的空间将被压缩,是可预见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