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信任动议通过以后/黄子诚

安华
国会重开,政府首先就在下议院提呈信任动议,以证明拿督斯里安华获得足够议员支持,出任首相。随着动议通过,国内政局短期内预料将趋向稳定,现有政治版图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
然而,如果要说这就已足够确保安华可以做满5年,似乎言之过早。未来国内政局依旧充满变数。现在的政局稳定,完全出自于政党联盟的西瓜效应。只要有联盟撤回支持,随时会出现崩盘状况,政府再次倒台,并非不无可能。
巫统党选州选或迎变数
半年内就需举行的巫统党选,将会是第一个变数。现有的国阵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倾向支持希盟。虽然现在他看似依然主导巫统,但面对巫统史上最失败大选成绩,党内基层的反扑力量不容小看。一旦巫统主席换人,那么新的领导班子会否还继续支持现有政府,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半年左右就要举行的6州选举,将会是希盟国阵现有合作模式的一个考验。未来半年的时间,正好给希盟国阵时间磨合及谈判,要如何合作,议席如何分配将会是考验。
而当中最具挑战的就是森美兰州,这是国盟最有可能攻陷的州属,因此希盟国阵必须卯足全力,避免国盟继续扩张领土。但是,这又是个国阵和希盟都认为自己有把握能够赢下的州属,要如何合作,而之后又会否出现扯后腿的问题,值得关注。
万一6州选举成绩差强人意,国阵和希盟的基层将肯定出现反弹,动摇现有的合作模式。两大阵营合作,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出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益,反而可能激怒各自的中坚支持者,导致两头不到岸。到时,国阵离开团结政府,就更加有合理性。
虽然如此,安华要做好做满,其实也并非处于被动。团结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说服选民,自己是个高效、有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改善经济的执政团队。只要人民感受到政府的能力,就不会吝啬给予支持。
专注治理国家稳定政局
有了高支持率的背书,要发动任何政变,就会少了民意基础。喜来登政变,就一直被国盟以民怨合理化。
把专注力放在治理国家,是稳定政局的最佳方案。2018年后,敦马哈迪医生发动的一系列政治攻击,反而激发了国阵的斗志,进而反扑,与国盟通过喜来登政变,推倒希盟政府。安华如果重蹈覆辙,以各种手段对付国阵或是国盟里的土团党和伊党,难保不会历史重演,促使这些政党被逼急了,发动反击。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将是希盟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通过了信任动议,安华现在手握一副好牌,但前路依然坎坷,能否完成任期,考验的就是他的政治经验和智慧。
【股势先机】安华会晤赵长鹏—— 区块链路线图的信号与争议/陈进融

4月22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吉隆坡会见了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这次官方会晤,迅速成为财经与政治领域的焦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与两极反应。
一方面,这是安华首次以国家领导人身分,与区块链领域具争议性的企业领袖直接对话,释放出支持区块链创新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政府是否忽视了赵长鹏过去的法律纠纷与币安在本地监管上的灰色记录。
近年来,大马在数字经济转型上持续发力。《大马数字经济蓝图》(MyDIGITAL)明确指出,要在2030年前将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提升至25.5%。在这一宏伟目标下,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科技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币安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一,在区块链基础设施、教育、DeFi、稳定币等方面有深厚布局。赵长鹏也曾公开表示,希望推动币安在东南亚的技术与投资拓展。
此次赵长鹏主动拜访安华,是在他于2024年底在美国被判刑四个月并出狱后,首度与外国家领导人正式互动。
据首相署官方新闻稿指出,双方围绕“马来西亚成为区块链与代币化金融中心的路径”展开深入讨论,赵长鹏也承诺愿意通过技术、人才与投资,协助马来西亚打造“区域数字枢纽”。

安华(右)与赵长鹏(左二)探讨大马在数字资产及区块链领域的发展潜力。
平衡领导创新与监管
在会后声明中,安华表达了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积极态度,认为“政府领导在推动区块链采用方面至关重要”,并强调“数字化与金融工具代币化”是国家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安华特别指出,他将继续与国家银行、证券监督委员会及通讯与数字部协商,制定适用于加密领域的“负责任创新”框架。他提倡的关键词并非“自由化”,而是“包容性监管”,意味着不会为放任风险而牺牲制度完整。
这样的措辞明显有别于早期的强监管立场,也反映出大马政府开始探索“以开放换活力”的监管模式,在不动摇金融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创造生存空间。
技术潜力与道德风险拉锯
尽管官方发言着重强调技术与国家竞争力,但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评论却显得分化。
正面观点:
●机会窗口论:部分业界专家指出,在币安与赵长鹏尚未在欧美重建信任的时机,大马提前与他对话,有助于吸引其在亚洲设立区域技术总部、大学合作、孵化基金等布局。
●突破监管僵局:会面代表政府愿意重新评估过时或滞后的监管机制,避免优秀项目外逃至新加坡或迪拜。
质疑声音:
●合规失误隐忧:赵长鹏因币安涉嫌违反美国《银行保密法》和未能建立有效反洗钱系统而被起诉并认罪。公众质疑:“我们是否在对一个刚坐完牢的人释放国家层级的信任?”
●证监会禁令的反讽:证监会早在2021年已禁止币安在马运营,该禁令至今仍未解除。安华此举是否等于“越过监管部门”?引发政府协调一致性的质疑。
币安在大马的前世今生
币安于2020年曾大力拓展马来西亚市场,并于槟城、吉隆坡等地推出教育合作计划与慈善活动。
但因平台未取得证监会发出的“数字资产交易运营许可”(RMO-DAX),于2021年被勒令停止所有本地运营。
2022年,币安宣布与本地企业MX Global达成战略合作,以间接持股方式重新进入市场,但运作始终低调。
2024年后,由于赵长鹏在美法律问题频发,币安在东南亚市场逐渐退居二线。
本次会晤,或可理解为币安试图借马来西亚政策窗口期重回主流。
监管重塑与国际定位
这次会晤释放出一个信号:大马正尝试在全球Web3格局中,争取“中立性+技术驱动”的战略空间。对比:
●新加坡:强调严监管,已允许少数牌照交易所运营,但发展较缓。
●阿联酋:建立VARA(虚拟资产监管局),大力引导Web3企业迁入。
●美国:监管政策混乱,SEC与CFTC归类争议未解决,部分企业选择“出海”。
马来西亚若能制定出更灵活、清晰的监管框架(如监管沙盒、稳定币指引、Token分类标准),有望在“制度包容性+地理优势”双重驱动下成为区域中心。
此外,赵长鹏本人与币安掌握的全球加密基础设施资源,包括钱包、区块链节点、链上分析系统、流动性提供商网络等,若得以在马来西亚本地部署,将极大提升该国数字经济的战略纵深。
结语:理性审视机遇与责任
安华与赵长鹏的会晤,是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既可能是一次技术跃进的前奏,也可能是一场舆论风暴的触发器。政府必须在把握区块链发展机遇与坚持制度底线之间,找出平衡点。
真正的关键不在于赵长鹏的过去,而在于马来西亚能否建立一套“信任机制”与“技术监管能力”,将资本、技术、规则三者融合,真正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这场会晤只是序幕,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接下来的布局与制度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