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全球化与自我矮化/王德龙博士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洪水般的席卷,具备全球或者国际的视野,成为不可迴避的课题。商人希望自己的商品得以全球行销,军事家希望自己的军队可以全球部署,野心、监控、吞并、侵略、霸占、独享是这一切背后的真正目的。如若看清全球化、国际化、地球村等概念所可能埋藏的隐忧与危机,庶几便可在因应此潮流中,站稳脚步,避免蒙蔽与欺压,自我淡化与自我矮化。

全球化与国际化最为可怕之处,便是情不自禁地将之等同于西化。实则,仅仅一个西方如何代表全球?正如百年來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区域特色的丧失,也是文化精神的流失。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致性的逐步形成,促使多元概念流为口号或者口头禅。世界各大城市仅有的那一点特色,除了庙宇和教堂,仅存的古建築,以及舌尖上的味道以外,从发型到服饰,从谈吐至艺术,整体的形象以及精神面貌,趋同的特性已经十分突出。可谓是自我已然是别人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早已濒临灭绝。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甚而至于碰撞,固然会造成文化自身的转变。然而,原來漫长的消化过程,在当今技术的鼓动之下,短时间即可完成百年的转化。这种急速的变化,从另一面观之则是急速的崩解。“化”的过程,往往在自身文化的指导下,将外来的化成自己的,如此即是交流,也是自我的更新与丰富。比如佛教的中国化所产生的禅宗,琵琶、二胡的全面中国化,皆是文化交流的成功例子。然而,将渐进的浪漫过程,急速缩短为急躁邀功时,历经千年才淘炼出来的优秀文化,便容易毀于一旦。看似耸人听闻,然而这一切正在加速发生。

因此,不管某某外国学者或者名人如何诠释,自身的信心方才是坚守的重点。如若为了对应某种权威理论,或者著名学人的某某学说,而自觉不自觉地洗心革面,趋炎附势,文化的墮落将是唯一的趋向。面对全球化、国际化最为可怕的心理状态,便是別人的都对,外人的都好,只有自己的最应该检讨。所谓的检讨往往只是托辞,鄙视以及蔑弃才是事实。但凡提及西方或者现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自我矮化、自我淡化的心理,最不利于文化的振作,文化的复兴,当然也包括了文化的交流。既是交流,双方便应该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相互地理解,相互地欣赏,相互地学习。

谦卑用心诚恳学习

至于如何避免自我矮化、自我淡化的劣根性,谦卑地、用心地、诚挚地学习以及传承自身的文化,乃是此中的重中之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课题上,无须过于操心以致坏了根本。互联网的便捷,孩子或者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广泛的。并不存在自我封闭,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世界有多丰富的问题。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审视,倒是家长以及老师,如何将自身的文化精髓传授于孩子,让他们不至于迷失在纷繁的虚拟世界里,方才是目前教育的关键。世界的舞台确实很大,但是如果站在台上,自己面目模糊乃至于面目全非,连自己的文化、文明都须要借由他人的口来宣说时,舞台再大也还是別人的。自己永远只能是道具和布景,这才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悲剧。

从人生的角度言之,生命的可悲,不在于他人如何看不起我们,在于我们自己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己总是心甘情愿匍匐在别人的脚底下。真要面向全球化、国际化,首先我們便得挺起脊椎,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中华民族。

惟其如此,我们方能明白古人的“天下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反应

 

国际财经

隐约若现却遭忽视 3趋势影响明年市场

(纽约28日讯)道琼社报道,2025年有三股趋势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投资人目前似乎却视若无睹。

去全球化加速

第一股趋势是“去全球化”加速。去全球化将导致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高高筑起,导致的效应就是供应链在地化。

“去全球化”与数十年来盛行的“全球化”背道而驰,扭转昔日借由降低跨国经济活动障碍促进世界贸易的趋势。

“去全球化”愈演愈烈,终会推升制造成本。这种后果对投资人不利,因为会加重企业的成本。

柏林围墙倒塌,以及中国大陆加入全球经济,已给货物价格带来巨大的通缩压力。

服务业于是成为驱动经济的主力,持续年复一年缓缓推升消费者物价。

全球通胀率看涨

第二股趋势是,通胀率更难重返昔日低点。随着全球化时代落幕,中国等地更难向外输出通缩压力。

美国通胀率虽已从2022年6月触及的9%高峰大幅回落,至今仍未降回美联储的2%目标,一大原因在此。

如果通胀顽强逼得美联储把基准利率维持在更高水平,美国经济成长率势必低于预期。

美联储动向不明

第三股趋势是,美联储日后的利率政策也许令人捉摸不定,未必会照目前人人预期的脚本走。

制伏通胀的最后一哩路,可能走得异常艰辛,就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场也随数据变化反反覆覆,时而转鸽,时而放鹰。

鲍威尔最近降低对2025年降息计划的预期,就让金融市场吓一大跳。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美联储自己的利率预测老是失准,让巴望大幅降息的交易员频频跌破眼镜。

通胀若是降不回2%目标,美联储到头来仍有可能进一步降息;或者,即使通胀终于达标,美联储也可能减少降息次数。

最稳妥的预测是:2025年美联储最终降息结果,仍可能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但这种预测显然没什么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