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养老金,买黄金?/黄詝瀚

9个月前,我在这个专栏写了一篇题目为“养老金,换希望”的文章。那篇文章也是我开始在《南洋商报》投稿至今,最受关注的。

还记得,当时许多网民转载和留言,虽然一向来都不太关注留言版里头的评论,但由于反馈比较激烈,我也无法不去了解状况。最终的结论是,公积金涉及普罗大众利益,自然而然大家都会有意见。

网民的留言中,最让我感触的是,有几位年轻读者说“老子的钱,还需笔者多管闲事。如果要提完公积金里所有的钱,谁也管不着。”

其实,写和公积金、存款或投资相关的文章,主要是希望给予读者们一些个人的理财观念,并非是想涉及读者们如何用钱。大家的血汗钱,肯定是自己说了算。所以,我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干涉大家如何消费养老金,而是给予没有想法或者不熟悉理财观念的读者们,一个灼见,希望通过历史的数据,提供一个客观的方向。

近期国内掀起“买金潮”,不少民众从公积金局提领1万令吉后,将钱用来购买金条金饰,媒体报道全国各地的金铺成交额比平日高出40%。这周,国际金价徘徊于1880点左右。今年迄今为止,黄金价格上涨了4.9% ,过去1年里则上涨了7.9%。俄乌战争爆发之际,曾一度冲破2000点。那么,黄金真的是那么好的投资资产吗?

公积金回酬高过黄金

如果看过去50年的数据,金价的确稳定上涨,年复率 (CAGR)7.73%。相对美国的S&P500指数(最具象征整体股市表现的指数),年复率是7.62%。这么看来,黄金确实能够保值。可是,如果我们直接与公积金自1965年成立以来的表现比较,公积金股息的年复率是11.2%,超出黄金价格上涨足足4个百分比。而且,不只是公积金,如果对比用劳力士潜航者型腕表的价格,年复率是8.7%,乐高的限量版玩具价格年复率则高达11%。

另外,大家在投资黄金之前,必须清楚明白这个资产的性质。黄金属于大宗商品,也是贵金属类,它被视为安全避险的资产。经济泡沫、货币政策改变、地缘政治等因素都会影响黄金价格的走势。当投资环境情绪佳,市场风险低,黄金价格会回调。专业基金经理如我的公司一样,一般都把黄金放为投资组合分配的其中一个成分而已,绝对不会是单一的投资。投资黄金的考量实际上不在回报率,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在于避险而非高回报。

无可否认,黄金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供应和需求原理下,长期还是会上涨的。但是,我认为,投资者要了解,黄金如果被视为投资资产,一定是非常长线的投资,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太可能短期内有丰厚的回报。除非大灾难发生、第三世界大战或金融体系崩溃,那就不一样。照现今的宏观经济走势,美联储升息的方向明确、俄乌战争或疫情缓和,那么金价下跌空间还是存在的。我一般上都建议投资者不妨把黄金纳入投资组合,但不超过5%的额度。

同时,投资黄金期货或纸黄金,与实体黄金如金条、金币还是首饰不太一样。纸黄金反映的是黄金的价格,但仅限于纸上资产的形式。如果您查如美国COMEX 黄金期货市场,会发现到交易量巨大,与实际可用的实体黄金数量相比不一致,这是因为纸黄金其实是由非常少的实体黄金对称。

最后,借此机会表示,是否用公积金的钱来买黄金,我个人是不认同的。其实,任何投资应该用多余的闲钱,而非养老金或存款,因为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即便是黄金这种避险资产。这个是理财101。

相对公积金的存款,1965年的法令,条款27提供法律保障,会员的每年股息率不能低于2.5%。这个是国家对人民养老金,提供最大也是最安全的保障。

 
 

 

反应

 

财经新闻

【南视界】“黄金海啸”要来了 大马退休人士未来如何保障?

到2055年,大马将迈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0%。这被形象地称为"黄金海啸"。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退休人士生活保障问题的严峻挑战。

数据显示,超过600万名55岁以下的雇员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1万令吉,这意味着许多人在退休后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尤其是没有终身养老金的私人界员工和部分公务员,他们未来的生活保障令人担忧。

为应对这一问题,社会保险机构(PERKESO)提出了"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

第一,养老金计划--"老年护理保障"
退休人士可以通过额外缴费,在退休后根据工作年限和平均收入,每月领取一笔补助。这为那些缺乏储蓄的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维持生活质量。

第二,老年生活中心
这个中心将为退休人士提供安全、舒适、设施齐全的生活环境,配备营养餐、医疗服务,以及丰富的社交活动。不仅如此,这些中心还强调赋权老年人,通过教育和社区活动,让他们保持活力,感受到尊严和归属感。

尽管这些方案仍在研究当中,但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险机构正在为应对老龄化问题付出努力。这不仅是对未来退休人士的保障,也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

相关新闻
我国料现"黄金海啸" 社险2方案保障退休人士

====================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