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刺丛中寻找玫瑰/锺启章

今年6月19日,印尼华裔总会黄德新总主席、柬埔寨华人理事总会李坤泰勋爵副主席,和来自泰国的中国-东盟总商会杨天华会长,趁着出席在吉隆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白手兴家东盟杰出华人华商奖项慈善与庆祝晚宴”之便,于当天上午参观了设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的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我跟随众人以一颗虔敬的心在一个半小时内逛了一匝,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参观华人博物馆,但踏足其间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没想到东盟国家华社领导人也一样深受感动,一边参观一边连声赞叹。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羡慕之心与澎湃的情绪。
过后与华总署理总会长拿督翁清玉交流时,黄德新总主席与李坤泰勋爵副主席都异口同声的表示,他们将会向华总看齐,分别在印尼和柬埔寨成立华人博物院,目前印尼已经设立了客家博物馆,但黄德新似乎更加重视华人博物馆。随行的中国人汪光莲中医师也称赞说,这么好的博物馆,应该让全世界遍地开花。
华人博物馆受到国外华社领袖的高度评价和愿意向我们学习,那是我们的荣耀,可喜的是这种重视族群文化历史的精神已经传遍国内各地,除了坐落在吉隆坡的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和林连玉纪念馆,许多社团会馆和华文学校也都开设了本身的历史走廊或纪念馆,以记载会馆或学校的创建先贤与历史。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根要有魂,博物馆可以让我们寻根、连根、养根。民族之魂,博物馆可以藏之载之,文以化之,让民族精神血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唯有守住我们的根和魂,才不会在历史长河中迷失自己,方能不忘来路,砥砺前行。
不放弃争取公平待遇
我告诉这些东盟国家华社领导,马来西亚华人长年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面对种种不公平的政策措施,虽然一直都是相忍为重,有时甚至是逆来顺受以顾全大局,可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争取公平待遇与合理权益。与此同时,华社本身也出钱出力兴学办教,许多成功的华商都继承陈嘉庚老先生“以商养文”的精神,慷慨解囊资助,和促进中华文化与华文教育的发展。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因为玫瑰丛中有刺而抱怨,也可以因为刺丛中有玫瑰而欢欣。” 华人身处逆境,却能够逆流而上,数百年来坚定不移的维护本身的语言和文化,除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还把中华文化艺术做到极致。这种成就在两岸三地以外,我们若认第二,相信没有其他国家敢认第一。之所以会如此,只因这里的华人无惧玫瑰丛中有刺,而会在刺丛中寻找玫瑰。
本月3日有机缘与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在吉隆坡共进晚餐,他除了向我详细解释二十四节令鼓名称的由来,也告诉我二十四节令鼓已经传播到非洲大陆。几天前我在评审由大阳光圆梦基金与元生基金会发起的《挺艺文5.0:重新出发》文化艺术工作者援助金申请书时,发现其中有好几份是来自二十四节令鼓队的,有一支鼓团在申请书中披露,他们甚至去到了广州、厦门、上海、天津和潮州7个站点,一步一脚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
这支鼓团的艺术总监受邀出任中国多所大学包括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华侨大学、广州暨南大学等的二十四节令鼓教练,这委实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让观众眼前一亮。中国媒体特别指出,其实马来西亚早已开创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鼓乐——二十四节令鼓。敲锣打鼓的艺术源自中国,如今滥觞于马来西亚的二十四节令鼓却回流大陆,出口转内销,对中国大陆来说虽是礼失求诸野,却不啻是件喜事。
考虑办东盟华人文化节
马来西亚在2020年3月18日开始实施行动管控令,历经880天后的今天,随着行管令的逐步放宽,国内各项经济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已经逐渐恢复疫情之前的常态。
艺文团体大都已走出困境,能够自力更生。有者甚至开始走出国门,将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到五湖四海。后疫情时代,东盟华社应该把握复苏良机抱团取暖,是时候考虑举办东盟华人文化艺术节,让东盟国家的艺文团体能够相互交流切磋,也让中华艺文圈从本国扩大到东盟,再扩大到其他区域而成其为大中华艺文圈,为人类文明与世界和平作出重大的贡献!
搞好民生·提“升”经济/锺启章
2024年12月15日揭晓的2024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升”以微差击败“昌”字首次当选。“升”字以18.52%的得票率脱颖而出,“昌”字获得18.18%,两者差距仅为0.34%。
年度汉字,一字乾坤,是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或国际大事,选定一个字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读懂年度汉字,往往就意味着读懂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一年民众所关注的焦点事件。
“升”字有褒贬义
汉字有多音多义的特点,在几千个常用字中,约有四百多个是多音多义字,这些字形相同而读音、意义、词性不尽相同的字,较容易造成误读误解,甚至会有迥然相反的释义,就像“升”字,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并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它有两个面向和含义,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
属于褒义的是它代表着人民对国家过去一年的情境给予正面的总结,包括经济有所增长,令吉升值,股市综合指数升高,而在职场上打拼的则获得升职加薪,收入提升,同时去年适逢马来西亚、中国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不断提升,总之,一切都往积极美好的方向去看。而另一个则属于贬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人民对过去一年来物价普遍上升、生活压力山大感到担忧。
要判断“升”字在这里到底是褒还是贬,可从过去几年来当选的年度汉字看出端倪。2023年消极负面的“贵”字当选年度汉字,主要是因为当时令吉贬值,导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贵”字就是对大马整体经济的最直接的表达。
而2022年的年度汉字是“涨”,很明显的反映了马来西亚民众在2022 年也是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民众的生活面对沉重的压力,“涨” 字当选似乎是“众望所归”。
纵观2022及2023两年来民众投选年度汉字的趋势,可以看出2024的年度汉字与之前两年的年度汉字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感觉。因此,“升”字在这里属于贬义的可能性比较高。
2024年中选的“升”与排名第二的“昌”字相差仅有0.34%,可说是险胜。“昌”字代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所创的“昌明马来西亚”口号,这也反映了民众所关注的课题,多数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升”字的当选,可以给当政者一个很好的警示,那就是民生经济问题毕竟还是治国理政重中之重。默迪卡民调中心于去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所展开有关安华政府施政绩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3%受调查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民调指出,多达65%受访者仍担忧大马的经济状况,仅有39%受访者认为我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多达53%受访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
受调查者中有65%认为经济课题如高生活成本、低收入、高失业率、令吉贬值、总体经济状况不佳等,是当今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对安华改善人民经济的作为表示满意的民众,只有45%。这项民调结果和年度汉字“升”所表达的民众心声可谓不谋而合。
治国口号是工具,民生经济是目标,“昌明大马”口号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和政策方向,但它必须落地,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才会赢得民心。
口号与行动应一致
实践证明,治国口号是否具有生命力,最终要看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一个口号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这个口号就是空洞的。
治国口号是方向,民生问题是目标;治国口号为民生问题提供指导,民生问题检验治国口号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时高喊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曾凝聚大量选民,但却未能解决医疗、移民等关键民生问题,以致争议不断。
一个成功的政府应让口号与行动一致,将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改善民生措施,譬如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号,透过扶贫政策让数亿人脱贫,使口号变为实际成果。
因此,团结政府不仅要高喊“昌明大马”,更要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才有望在下届大选中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