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印度能超美赶中吗?/霍咏强

“超美赶中”本身就充满着历史洗练的味道。曾几何时“超英赶美”是中国虚无飘渺的目标和口号,却以经济奇迹超越英国、赶上美国,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典范。

尽管用来评价经济体量可能被视为扭曲了标准,因为数字背后还有许多条件,难以作为合理判断准则。但无论如何,这些主体和标杆的变化,足够让人感慨。

中国的成功令人对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寄以厚望。

高盛最近一项研究估算,在 14 亿人口的推动下,印度将可以利用其人口增长潜力,提高劳动力的参与度以及人才和技能培训,未来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持续增长,到 2075年经济总值将达到 52.5万亿美元(约269万亿令吉),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届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自然是中国。

拥腐败歧视社会问题

然而,这个分析的最大争议,是印度有没有能力超越美国?

因为普遍认为,从经济规模和发展模式来看,2022年美国GDP是印度的7.5倍,比起前两年,美国跟印度的经济体量还拉开了距离。

印度缺乏土地改革,腐败、歧视等社会问题普遍存在,工业生产不完整,内部除了贫富悬殊、还有知识水平的巨大鸿沟,印度除了人口结构年轻外,还有什么可能超越美国?

2基本原因扭转局势

有两个基本原因可以扭转局势:

(一)印度人工作意识相对强烈,重视数理科学、能言善道,善于争取权益,同时会拉帮结派,扶植乡里,阶级歧视也反过来成为上游动力,加上欧美会在贸易上向印度倾斜,试图以印压华来制衡中国。印度有足够的机会去攀上相等于美国人均四、 五分之一的人均产值。

(二)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在庞大的国债压力下,需要面对可能重创经济的两大关口、包括当中国经济体量超越美国,以及在全球贸易额上、美元使用比例跌破五成,估计两者会对美国经济带来巨大震荡。

再加上印度族裔远比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其语言能力和对于自身的权利的追求,甚至能渗透于西方社会之内。

如果说目前犹太族裔是潜藏在美国社会之中,主导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那么未来就算印度族裔不能取代其地位,也能够占去不少的份额。

印度人善于争取权益,同时会拉帮结派,扶植乡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进取野心也是优缺点

印度族群的进取、野心,和达到目的的技巧和手腕,只有犹大族裔(1500万)能比拟,但印度族裔就庞大得多。所以就算印度发展超越美国,过程中印度族裔在西方社会的政界里遭遇的阻碍和干扰,肯定远远低于目前的中国,尤其是在印度赶上美国之前,中国也早已超越美国,因此而衍生的对抗和冲突,也早已尘埃落定。

然而,印度又能否一帆风顺?不可能。正所谓“福兮祸所伏”,印度族群的进取野心、拉帮结派,既是他们的长处,也是巨大缺点。

印度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严重知识鸿沟”印度人识字率仍低,除了贫富差距悬殊,知识差距同样悬殊。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是“排外腐败”。

发展中国家的腐败几乎是在急速经济增长下无法避免的关卡,但印度还多出了一大麻烦“排外”,不甘心让外资企业在印度国内赚过盘满钵满,于是开放经济30年来, 赢得了一个并不馨香的名号:“税务恐怖分子”(Tax terrorist)。

 

 
 

 

反应

 

灼见

美国大革命完了,全球大混乱持续?/霍咏强

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时,被问及马斯克的130天任期即将结束的问题。尽管盛赞其工作,但明言他即将离开、回归经营自己的公司,政府效率部的改革工作,也将分散回到各联邦政府部门。马斯克则在电视上为旗下公司受到各方攻击而一脸颓然,表示将于5月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职务,但有信心能完成削减1万亿美元联邦赤字的目标。

原来效率部预定工作时间就只有18个月,但是在“马”失前蹄的形势下,特朗普号称“对付DeepState”的一场美国大革命是否已经结束?几天前,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就用了“光绪百日维新不敌慈禧太后”,来形容特朗普试图推动的改革有多困难,然而,这也不过是美国另一场权力斗争。

特朗普的国内改革可能无疾而终,为世界掀起的各种风浪,仍然持续。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今天是美国的解放日”亮出了他的“对等关税”,涉及包括其盟友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柬埔寨的税率最高达49%,马来西亚24%,就算近期有战略关系的欧盟、菲律宾和以色列都没有逃过厄运。中国的税率为34%,而且对等关税是附加的,所以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子商品,会在原有的10%,2月份的额外10%之上,变成54%。

全球贸易金融乱了套

为求避免国会插手阻挠,特朗普随后发声明宣布国家进入国家经济紧急状态,于是全世界的贸易、金融、经济都乱了套。市场担忧全面征收关税计划将引发全球贸易战并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美股连续两日遭遇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道指共跌去3900点,跌幅逾9%;标普500指数跌10.5%,报5074点;纳指跌幅最大达11.4%,美国股票市值蒸发逾6万亿美元。

这个奇妙的所谓“对等关税”数值又是怎样来的?特朗普一再强调,每个国家的关税都是“反向对等的”,是针对他们对美国商品设置的贸易壁垒,贸易办发布了一个看似复杂的计算公式,但其中两个“关键”的参数乘起来等于一。所以,本质上就是将美国对各国的贸易逆差,将其除以该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总额,作为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指标,最后取数值的一半作为税率。然而,就算美国对该国出现贸易顺差,仍要承受“最低基准关税”,所以新加坡、英国等都要付上10%。

所有学者都认为对等关税毫无经济合理性可言,特朗普执著于惩罚贸易逆差的做法实属经济盲,他试图通过关税实现美国的“平衡自主”,想法显然并不现实,因为总有一些商品因自然条件或经济可行性无法自产。在全球广泛加征关税,更是自绝于全球自由贸易之外。

美国这种全方位的关税战一定会遭到各国的反制,尽管怯于美国、反制措施不会是对等的,但依然会强烈冲击美国的出口,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问题是,特朗普究竟是在准备做交易还是推动变革——是否真的准备好承受过渡期的痛苦,抑或只是作为榨取贸易伙伴让步的谈判筹码?

制造虚构对手容易多

这一场不合逻辑的关税,却可能有助于特朗普维持权力。当他从拜登手上接过最高权力时,美国正出现一种特殊状态:平民百姓苦不堪然,股票市场却形势一片大好。哪对特朗普而言有什么选择?改善人民生计?实务工作太遥远了,制造虚构对手就容易得多。想要维持已经虚高的股市?同样非常困难,但作为美国总统、在短时间内先弄低再舞高?似乎又非难事。

不能忘记特朗普常为自己的谈判能力自豪,3次竞选让他深谙选民的心理痛点,反覆强调“被外国占尽便宜”、“制造业衰退”的集体创伤,从汽车到所谓对等关税,目的是为了制造混乱,争取群众支持,再以美国绝对的金融和美元力量,为个人和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又或适时取消这些政策,也足以重振股市和美元汇价。或许特朗普在回答关税对金融市场影响时说,“我认为进展非常顺利”,并非无因。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