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嘉庚精神 百年华教/锺启章

上个月24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在大使馆举行的中共二十大媒体编辑部高层吹风会上,赞扬马来西亚是除了中国之外,把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发展及传承最好的国家。

嗣后于同一个月29日,欧阳大使应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之邀,为第7届陈嘉庚精神奖主持颁奖礼。已故陈嘉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厦门、香港等地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对教育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迄今无人能出其右,故享有“倾资兴学,千古一人”之美誉。

而当晚荣膺陈嘉庚精神奖的是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创办人之一的已故陈凯希,生前除了促进马来西亚与中国关系、加强各族群友好、弘扬优良文化之外,更关心华文教育。他所创办的海鸥集团与《星洲日报》携手合作举办“爱华教”义演,10年来总共为69所华文学校筹获1亿1600令吉建设基金,可说是嘉庚精神的赓续。

欧阳大使担纲的这两项活动,恰好我都在场。置身其间,可以感觉到爱护华文教育与发扬中华文化炽热的氛围,相信大使阁下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也刚好在同一个时候,我阅读了文史工作者程道中所著《槟城锺灵中学接受特别津贴金纪实》一书草稿。年逾八旬的程道中是我母校锺灵中学的学长,从考证勘查到下笔,他足足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这本华教史料巨著,计划在2023年配合锺灵中学百年校庆时由林连玉基金出版。

亮瑜捍卫华教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若从1819年槟城所建立的第一所私塾五福书院算起,已经有203年的历史。据程学长所述,1917年2月9日锺灵小学举行开学典礼,6年后,即1923年农历正月23日,锺灵依新教育法令正式成立中学并开课,成为马来亚最早设立的华文中学。百年来,锺灵中学甚至整个华文教育所面对的磨难与挑战,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不仅是血泪斑斑,甚至有师尊为此而牺牲宝贵的性命。

早期华教分子如陈充恩、林连玉等都有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气,虽然有国家独立前后都面对不同政权的威迫利诱,惟他们都能以智慧与勇气从容应对、坚持捍卫,华教才能历尽沧桑而屹立不倒,今天我们才会看到华文教育的雄起与勃勃生机。

《槟城锺灵中学接受特别津贴金纪实》提及陈充恩与林连玉是“华教的亮瑜”,两人属诚挚的君子之交。当时锺灵陈充恩校长认真执行中英并重的学制,非但高初中会考成绩冠全马,即使英国剑桥大学海外文凭考试成绩,颇多英校也难望其项背。遗憾的是他却因此面对“媚英分子“的冷嘲热讽。

适值其时,华教正处于存废危殆的关头,全马华校教师公会代表于1951年8月下旬聚首吉隆坡,商讨组织全国性的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会总会,以统领有关抗争。在选举主席时,一些代表以“陈充恩媚英”为由,不赞同他出任舵手,并推举林连玉担当。但林氏却仗义执言,指陈充恩只是重视英文学习,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并非媚英。纷争才告平息,陈充恩也在无竞争情况下当上了教总的第一任主席。

华教迎新机遇

今天的华教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经济势力的崛起,华教也迎来新的机遇。

顺带一提,其实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兼文学家梁启超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早实践者,他11岁便考上秀才,17岁时又中了举人。然而,就在中举一年之后,梁启超竟转投康有为门下。以功名而论,梁启超早已远远超过了康有为。在旁人看来,梁启超是自降身价,以高就低。

但梁启超斯举是因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西学已有盛行的趋势,而要想救国图存,非得融贯中西不可。自己学历虽高,却只是擅长训诂词章、应试八股等旧学问,在先进的西学上并无所长。而康有为虽只有秀才身分,却学贯中西,眼界开阔。果不其然,在康有为的悉心教诲下,梁启超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使他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维新变法的中流砥柱。

 

 
 

 

反应

 

言论

陈嘉庚精神的当代意义 /戴小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位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先锋”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恍如壮丽诗篇。他的每一步都紧扣国家命运的脉搏上。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生于乱世之中,长于商贾之家。他历经无数的风雨和波折,却从未被困境击倒,反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屡次从逆境重生。其成就不仅源于卓越商才与敏锐洞察,更因他的坚韧品质、无私奉献及崇高信仰。

他一生致力于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在乎是否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的行动,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华侨商人,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更为他铸就了“陈嘉庚精神”的永恒丰碑。

首先,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清廉”乃官员为政之基石,“贪婪”则是官员从政的大敌。

当下,贪腐已非个例,而是形成了一个阶层的腐败,其恐怖之处在于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基础,瓦解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秩序。这种歪风邪气,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长此以往,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威胁,社会稳定亦将遭到空前挑战。尤其在人心日益趋下的时代,人类的规范重建更加需要从精神变革入手,教育正是塑造精神的利器。

陈嘉庚自奉甚俭,对贪污浪费深恶痛绝。“清正廉洁”是陈嘉庚在经商、办学时聘请各类人才最看重的品质。

制度约束养成廉洁

身为企业家,他深知制度约束是养成廉洁习惯的重要条件。他经常这样教育员工:“法律济道德之穷,规章作办事之境。”作为教育家,陈嘉庚深知“廉”和“俭”是互为表里的,廉洁教育需从小培养。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节俭的美德,1929年,他令集美学校制定《节制学生日常用款办法》,指定专人监督学生日常开支,确保用款合理。此举彰显了陈嘉庚对廉洁节俭的坚定信念与严格要求。

其次,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的力量,这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塑造人的品格的力量。只有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改变社会,推动国家的发展。有教育大家言:“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正因此,教育能孕育出众多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民族复兴重要引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再者,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我们不能拘泥于旧有经验与模式,要勇于开辟新径和思维方式。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鼓励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人才,为国家的进步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活力。

学习践行精神品质

最后,陈嘉庚的精神还告诉我们,企业家需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回馈社会。因为,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经济强盛,更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团结和奋斗。

陈嘉庚的精神的核心是清正廉洁、教育创新、爱国情怀、实践奋斗,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范。当下,每个人都应学习并践行这种精神品质,使其成为我们的信念和动力,助力构建美好未来。

我曾目睹众多人士为财富而拼搏。然而,在这茫茫逐利之海中,我深感像陈嘉庚这样心怀大爱者的财富影响力尤为显著。他们将财富回馈社会,惠及民众,让更多人受益。

他们之所以能积累财富,并非仅凭运气,实为上天对他们的一种特殊眷顾。此类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拥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嘉庚精神乃是我们极需学习与传承的宝贵遗产。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