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应建一带一路效益评估体系/魏开星

本月18日,“一带一路”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的中国会议中心举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几个重要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阿根廷等国的元首,先后在论坛上发表讲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除了总结10年的成就,还提出未来的“中国8项行动”,成为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说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未来的“一带一路”,任重道远,笔者以为,建立一套属于“一带一路”的效益评估体系乃当务之急。

“高质量”要有量化指标

“一带一路”10年过去了,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从“大写意”到了“工笔画”;然而,外界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成功的个案,哪些不怎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例子情况如何?为何失败?对合作各方的利益损失多少?相信不仅为国际所关注,还能为接下来的“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训与借鉴;同时,也可为国人答疑解惑。毕竟作为国家工程,“一带一路”事关国计民生。

同时,10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对于影响如此重大的倡议,从发起国——中国角度,也应该有一个总体的宏观数据报告,包括中国政府层面投资了多少,中国民间资本投资了多少?完成了那些项目?哪些项目还在建设中?效益最好的项目有多少?效益不好的项目占比多少?另外,外方投资了多少?以什么资源入股项目?

典型个案还是偏重感性与直观,即使是成功的案例也要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定量分析与投入、产出及效益指标的展现。因为,这些项目多数不是援建性质,而是投资合作,不可能只是讲究社会效益、国家形象及两国关系,必须要有投入产出核算。这是对成功案例而言。对整个“一带一路”实施10年来的成果,更需要拿出靓丽的数据说话,才能对国人有所交代,也让国际社会有信服的理由。

效益评估须国际通用

说到效益,就需要一整套针对“一带一路”的效益评估体系,而且必须是国际通用、承认的。记得笔者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厦门工作时,为厦门大学一班年轻学者撰写的一本《外商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书作编辑工作,最终该书于1994年获得中国第六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该书为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效益评估提出了一套评估体系,供全国五大特区在评估引进外资工作时参考。那时中国经济特区也刚刚创立十几年。

“一带一路”不是援建项目,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因此对双方都要有好处,否则难以持久。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两国之间的合作细节,不足为外人道;然而,也不能以此作为可能蒙骗国人的借口。有时一些项目,中方处于长期合作的考虑,可能付出的较多,就单个工程而言,可能亏损;但可以合作方的当地资源作为置换,总体而言,还是双赢。类似这种,官方还是可以通过政府文件、媒体等途径加以披露,以起到释疑的作用。

只看经济效益不足够

比如,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雅万高铁,根据知情人士的披露,中方几乎承担了建造、机车、技术等等的全部;建成通车后,由中方负责营运,票价定价权却仍在印尼方。由此推算,中方要在这条铁路上达至收支平衡并盈利恐怕将十分困难及耗时长久。

但是,作为中国在东南亚的首条高速铁路,其品牌效应将是无形的资产,其价值也难以用金钱衡量。同时,雅万高铁之后的印尼其他基础建设,中方在同等条件下应具备了相对优势;即使面对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印尼方不能指望往后的工程也让中方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吧?

还有,据说该项目在双方商谈阶段,中方曾希望能以印尼的某些矿山资源作为置换,印尼政府不同意。虽然高铁与矿山单一项目之间直接置换没能谈成,但是中方公司在印尼开发一些如镍、锂等重要金属矿产,印尼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不可能不提供优惠与便利。

其实,近年来中资在印尼的矿产投资方面金额不小,项目也不少,这都是看得见的。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中日关系已“抢跑”/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可以意料将走与美国现政府截然相反的路子。特朗普的风格将与他的上一任如出一辙,将再次“退群”、退朋友圈;除了对竞争对手——如中国“开刀”外,也不会对传统的盟友客气。

有鉴于此,美国的盟友也纷纷未雨绸缪,寻求新的外交出路,向中国靠拢。中国的近邻日本就是例子。

中日达成10新共识

12月25日,日本外长岩屋毅访华,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并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中日双方达成10项重要共识。这是自林芳正2023年4月访华以来,日本外长时隔1年8个月再次到访。日媒称,在特朗普即将于明年开始第二个任期的背景下,中日两国此次接触意味着两国都意识到有必要改善关系,以应对或将更不安定的国际局势。

在特朗普前一任期内,当时的日本首相是已经过世的安倍晋三。为了巩固盟友关系,在特朗普尚未就位时,安倍就跑到美国与之见面。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访问日本,安倍晋三是全程陪同,陪吃日本寿司,陪打高尔夫球。

安倍陪打球时,还有一个经典镜头,就是“沙滩前滚翻”。安倍将特朗普伺候得很好,也表现得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这只是表面功夫。实际上,当特朗普提出要大幅增加驻日美军的军费负担时,日本政府是顾左右而言他,一拖再拖,最终美方并没有如愿以偿。

追随美国一无所获

另一方面,安倍在应付特朗普的同时,并没有刻意疏远中国,也没有明显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就是安倍晋三的外交手腕。但是,当安倍下野后,抛出了“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论调,充分暴露其右翼的面目。

安倍退下后,菅义伟接任日本首相,仍然坚持“不与中国为敌”的主张,赢得中国的赞许。等岸田文雄接任相位时,华盛顿的掌门人是拜登。岸田是如何处理日美关系的?基本上,岸田政府在中美之间采取一边倒的策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加入到反华的大合唱之中。什么芯片联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美日韩三方朝鲜半岛对话会、限制半导体产品出口中国等等,日本不仅场场不缺,还表现得特别卖力。

几年下来,结果如何?拜登政府的对华遏制、制裁、打压、抵制成效怎样?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坦承“徒劳无功”;而日本在其中,除了半导体产品少了中国市场一大块外,按网络语言说法是“得了个寂寞”。这也是岸田在自民党党内选举中主动“让贤”的原因之一。

岩屋毅表态获中赞赏

当石破茂竞逐党内提名时,也将构建“亚洲版北约”挂在嘴边;他胜选后,特别是希望“觐见”特朗普吃了闭门羹后,冷静了许多。于是就有岩屋毅在特朗普走马上任前访华的举动;正如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日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于中国的关系,现在到了日本必须思考如何与邻国相处的时候了。”

岩屋毅访华有两方面的表态深得中方赞赏。一是接受《凤凰卫视》驻东京记者李淼独家专访时,表示不认同“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说法;二是岩屋毅在会中表示,日方恪守日中联合声明原则,尊重并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继续秉持“村山谈话”明确的立场,表达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对此,中方当然不会“口惠而实不至”;相反,好处说来就来。中国宣布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以及对日本公民免签待遇。

中国总理李强说,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相信这对邻居经过兜兜转转后,会在“远亲不如近邻”的国际现实格局下,越走越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