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怎么看美国财政窘境/蔡元评

美国政府钱不够用,财务又吃紧。财务部长耶伦放话,如果国会不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政府将于6月1日出现史上第一次债务违约,撕烂美国的信用。

“提高国债上限”是个好听的政治术语,实情是催促掌柜的赶紧出来,接上“印钞机”的插头。

梦幻金融灾祸之源

美国政府欠债不断上升,高达美元31兆,等于其生产总值(GDP)的123%。美国评论认为,钱不够用,是数学问题。一些根深蒂固的开支,例如:人口老化、养老、医疗保险等,政府承诺的福利不断升高,再加于对外战争,景气低迷,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偏偏挣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豪气,兜里空荡,唯有举债度日。

“富国”有一个金融重头戏叫“量化宽松”,日本央行在2001年首开量化宽松先河。当时日本经济衰退,GDP负增长,利率接近零;为了快速地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央行通过大量购买公债以及发行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成功反转负增长。此后,量化宽松成为“富国”解决财务问题,就地捡拾的万灵药。

美元的霸气,使美国登上印钞的第一高手。“印钞票”只是一个代名词,不论资金多大,无需浪费纸张;点击键盘,经过银行户头转接即可。美国政府需要多少钱,权力在国会。两党协商,同意一个金额后,指令有税收进账的财政部开动;该部将金额汇到美联储,即中央银行,来银变成了“收入”。负责制定利率和货币政策的美联储即可凭此“收入”,发行国债,并向旗下银行放款,银行再向客户融资,包括民间与政府单位。一些钱再流入源头的财政部,用作各种支出。

媒体称这种无中生有的印钞过程称为“梦幻金融”,灾祸之源。一旦财政部税收不够应付超前的支出时,潘多拉盒子打开,灾难将难以收拾。

国际贸易的大白象

美国的窘境,源自其“去工业化”,放弃最根本的基础产业,形成空心的经济架构。空心化不在于美国人工艺能力欠火候,而是人性本质的偏向。

美国人急躁,沉不住气,没有韬光养晦,低调做人的韧性。全世界只有美国总统面不改色地挑明,“美国优先”、“美国第一”,国际秩序必须由他统管。美国军队,以一比十的绝对优势四出征战,到处挑衅,而且振振有词,说是受到别人威胁。

二战后,美国飞黄腾达,将经济结构集中在轻松、手不脏的服务业上。美国GDP成分中,服务业比重接近75%,而工业不到15%。金融、保险、文娱,以及高科技成为大热门。近年,岩页油开采技术突破,美国撂倒沙地阿拉伯,成为全球原油外销第一国。这项从不折磨人的黑金,促使美国更向往简易高报酬的企业发展。为此,纪律严谨,生产程序繁杂,提供扎实工业基础的生产线大量外移。

而美国人的消费胃口特大,本土不生产的物质,一律外购。政党为了选票,没人胆敢阻拦民众享用形形色色,高质低价的进口产品。风向所至,“中国制造”,越敲越响,仍然一枝独秀!

2022年,美国出口2兆,进口3.3兆,逆差1.3兆,成为国际贸易的大白象——代价高昂、但福利舍不得,弃不得!因此,造成了实体经济的一个破口。

去工业化脱实向虚

美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与各种法定税收,由于这几年经济增长缓慢,而支出却飙高;不光是进口花费庞大,而且社会福利、军费、各种支出有增不减;加于不断地开天窗举债,开支和利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超前过度的消费、去工业化、拉抬不起的税收、失衡的经济架构,再加上俄乌战争打出的外贸新势头——弃美元,用本国货币结算,使美国脱实向虚。

量化宽松、发行公债,已成为各国应付财务的普遍举措;而成效则在于各国税收填补支出的能力;换言之,经济框架是否结实稳当。

GDP由4种成分组合: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值。出口是国家财政运转的重磅,出口大于进口,即顺差,是财务的稳定剂。德国是富国中的一枝独秀,连年顺差;美、日、英、法皆逆差,即买多卖少。美国的窟窿又深又大,跳出泥沼,须壮士断腕。

英文传媒指美国两党面对选票,任谁都不敢对民众的福利打折扣。民主和共和两党都在玩“胆小鬼博弈” (Playing a game of chicken)——两名车手面对面开足马力,看哪个怕死的躲开!

反应

 

财经新闻

美国向多国商品征关税 扎夫鲁:对大马利或弊言之过早

(吉隆坡5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说,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对马来西亚而言是利或弊,目前还言之过早。

他说,即使马来西亚之前受益,但不意味着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

“如马来西亚般开放贸易国家,全球贸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很重要。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美国会对马来西亚或我们的邻国采取何举措。”

他今日接受马新社访问时,针对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举措,如是说。

他说,尽管中美贸易战愈发紧张,可能影响特定领域,但马来西亚或会在短期获得正面溢出效应。

“贸易战导致全球供应链转变,投资者寻求更稳定的替代地点,转移中立国家如马来西亚,或东盟和其他国家等,因强大生态系统及有利投资环境,成为首选目的地,而基于这些转移,我国的出口额有增加迹象。”

“选择马来西亚,主要因其稳定政治,经济开放及地缘政治的中立地位。”

去年,电气和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的推动下,马来西亚的出口创下历史新高。

他表示,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马来西亚保持中立立场,及持续吸引优质投资。在去年,批准投资额超过3300亿令吉并创新高。

他说,马来西亚加强投资政策,包括通过新工业政策 (NIMP)、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 (NETR) 和国家半导体战略。

“投资不仅价值高,还应为本地公司创造经济溢出效应。随着持续贸易紧张,全球公司倾向选择稳定生态系统、经济开放、自由贸易协定强大的国家,而马来西亚的优势在于签了16项自由贸易协定。”

他说,从长远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影响需求及供应链,强调东盟强化内贸的重要性,及不过于依赖世界大经济体。

“东盟是世界第5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为3.8万亿美元,不过东盟内贸则少过25%,欧盟需要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马来西亚尝试多元化出口市场至其他区域如非洲和南美等,以减少对经济大国的依赖。”

至于美国对科技安全的关注,他强调,马来西亚致力于遵守国际条规。

“我们需要确保与美国及中国持续进行讨论,以说服他们,马来西亚是负责任的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将持续监督全球发展,并准备好应对任何重大贸易政策改变..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捉住任何从挑战带来的机会。”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