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策不可反复/黄子伦

最近股市真的是不得安宁,自从美联储不断升息后,各大股市可以说是哀鸿遍野,跌幅大都介于10%或者20%之间。

我曾在自己的新书写到美联储升息是必经之路,除非他们决定效仿欧洲和日本那样施行负利率政策这条不归路。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通货膨胀率竟然可以涨得这么夸张,让美联储在3次的FOMC会议里都大幅升息,共150个基点。美联储这么升息,自然会改变许多因素。

首先就是美元变成强势货币了,除了新币和港币这两个以美元高度挂钩的货币之外,几乎全部货币被美元给强行贬值了大概5%到10%之间,其中日元贬值幅度已超出这区间。货币贬值会使得进口物品变得昂贵,成为“入口通膨”。

升息大可不必

因此,许多人都呼吁政府以及国家银行要升息,以拉近我国和美国之间的政策利率差别,顺带稳定马币的兑换率。

不过,我认为这大可不必。

说到底,马来西亚的天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虽然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石油净入口国,但是国家的石油储备还是足以应付现在的能源短缺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迟迟不敢让零售汽油价格自动浮动,因为这将会让通货膨胀的效应迅速扩散开来。当然,这当中的代价就是政府需要不断支出补贴,这就让原本不富裕的国库感到泰山压顶。

因此,如果国家银行要升息,也需以国内经济成长率和通膨情况作为主要考量,让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恢复正常水平。

市场目前主要认为国行会再升息一到两次,如果每一次升息都是25个基点,那么年尾,OPR应该就在2.25%和2.50%之间。

主要受益者当然就是银行,毕竟过去两年已经被政府勒令做各种“公益活动”,让现金流缩减了,现在总算是可以缓一口气。

至于人们认为银行都是“吸血鬼”的看法,我认为这是难逃的宿命,毕竟大家总得有个出气筒来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

那么,我国接下来应该如何呢?

我认为大选是非常关键。经过多次的政局动荡后,说我国行政机关处于停摆状态是一点也不过分。只要有和政府机关交涉或者一点工作经验的读者就会知道,要是上司时不时被撤换,那么没有什么重要企划是会被通过,因为没有人愿意卖力工作后,被告知之前的企划被取消并一切重来。

更何况,有些企划被取消后还会被重启。朝令夕改的坏处就体现在这儿。

在来届大选,不管是谁上台,我都衷心希望掌权者能够明白“政策的持续性”是一个国家经济良好运作的关键。政策是不能反复折腾。

 

 
 

 

反应

 

言论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