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普通选民投票心路/周若鹏

我原来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智,我检视一下自己是怎么投票的,第一步先上网确认一下选民资格,嗯,没被无故取消或搬迁,第一关算过了。到了投票日那天,我愿不愿意早起呢?愿意一大早出门、找车位、排长龙吗?愿意忍受艳阳或大雨吗?要克服惰性,我得先被说服我的选票有用,必须怀有希望,若我相信某方必胜,我很可能就懒得投票了。
要投哪一边在出门前就心里有数,甚少有人会在票箱前临时改变主意,除非投票站外有人派钱。那么,这个决定是怎么做的呢?我原以为有两大因素:一、几年来候选人和政党的表现;二、竞选期间的宣传;后来发现其实我的脑袋根本装不下也消化不了那么多讯息。
情绪走在前面
5年间发生许多事,没几个选民能巨细靡遗地分析,最终只能记得一两个关键。若政党或议员曾协助过我,这最切身,关系就这么建立了,什么民族大业、竞选宣言我都不会考虑,这一票就投给他。如果不曾有过这样的关系,那么我只记得最靠近的大事,通常是负面新闻,比如濒海战舰、一马公司等丑闻,用冰山一角判断整座冰山。至于执政经验和其他表现,我无法理会。
竞选宣言有几个选民有心思全盘了解呢?总之大概知道有个方向就是了。我去看那些政治演说,也知道必然要数对手的不是、敌党的不堪,巩固我原有的认知罢了。我觉得这个候选人魅力还不错,也许就说服我投票日当天出门投他一票。
如此而已,投票是个情绪走在前面的过程。竞选和传销讲座差不多,只不过要的不是钞票而是选票,候选人和政党能不能让我high起来?像2018年的同仇敌忾。如今选民心里冷冷的,说不定连出门也费事,还有什么故事来说服我投下一票能改变未来?
靠颜值赢选票
在情绪冷淡、资讯匮乏的时候人会怎么做选择?普林斯顿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托多罗夫做过研究,人类天生对脸有直觉性的判断力。他让一群参与实验的人看候选人照片,单凭感觉写下对其能力的评估分数;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候选人,参与者都不认识。然后,比对实际选举成绩,发现评估分数和选举结果大致相符。
也就是说,不管多不想承认也好,我们总是以貌取人,颜值很重要,样衰就是会输。
单凭区域优势难组政府 巫统领袖:国盟需扩大影响力
(瓜拉登嘉楼17日讯)巫统登嘉楼士兆(Setiu)区会副主席莫哈末依斯干达今日发文告指出,国盟若渴望将其领导人推举为首相,必须实事求是,先评估自身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所赢得的议席数量及执政能力,而非频频发表“市场测试”式的言论。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过伊斯兰党把持的态度也是意料中事,因为他们以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形象为幌子,而把职权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
“在谈论是否有资格成为我国的主要执政党之前,伊党需要计算一下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是赢得多少个席位。”
莫哈末依斯干达指出,即便国盟内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土团党)加入,也难以单独组建政府,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的协助,特别是沙巴和砂拉越的政党资源。
他表示,伊党的支持力量完全建立在马来人占多数的地区,特别是被称为“马来链带州”(Malay Belt State)的东海岸和半岛北部各州。
“国盟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至沙巴和砂拉越,以获得简单多数来组建政府。问题是,伊党是否能够吸引到这些支持,因为上届大选的结果表明,若伊党单独参选是无法赢得很多席位。”
他强调,土团党显然需要依靠伊党在基层推动发展,因为他们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