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林氏王朝崩盘后/黄子诚医生

行动党党选落幕,陆兆福毫无悬念连任秘书长,哥宾星出任主席,而原任主席林冠英低空飞过当选中委,只能退居顾问一职。

林冠英的惨烈战绩当然也不仅限于他个人,在林派中,他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胞妹林慧英,还有属于他派系的郭素沁、林立迎等都挤不进前30名,无缘中委。这样的成绩,几乎把林派势力在党决策权力核心连根拔起。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林派残余势力将向当权派靠拢,而行动党接下来将正式进入后林冠英时代。

退居顾问,是对林冠英,还有整个林氏家族保留的最后颜面,而不是对他早前在槟州党选时操作所带来的肯定。党内虽然一直有不满林家的声浪,但基于林氏两父子的贡献,林冠英秘书长三届做好做满,还接下主席一职。但在槟州党选,由于推举林慧英操之过急,再加上试图倒曹观友,以及中央钦点的沈志强势力,导致党内对林派反感暴增,最终在中央党选爆发。

林慧英去向惹关注

接下来,令人关注的就是林慧英的地位。她是否将以受委中委的身分再次被纳入领导核心,还是会在行动党被打入冷宫,对林氏势力能否延续将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被冷藏,别说槟州首长,就连财政部副部长一职能否保得住都成疑问。由于个人形象及群众号召力并没有其父亲和哥哥那么强烈,林慧英被完全取代,并非没有可能。

随着陆兆福成功巩固势力,接下来行动党将会完全依照他的路线及方向前进。可以预见的是,那些年敢怒敢言的行动党将不复存在。即使秘书长本身承诺,行动党不会完全保持沉默,但摊开一看,新的领导核心大多数都是政府的一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两年行动党的低调施政,估计将会持续下去。想要看到行动党像以前一样的民众,估计将会继续失望。

有助打入马来社会

去除林冠英,也意味着行动党去掉了巫统和马来人讨厌行动党的一个关键。比起林冠英,陆兆福处理事情手法更加委婉圆润,在马来社会的形象也更加正面,这对行动党希望打入马来社会将带来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与巫统走得太近,也有可能会在华社引起反感,让人觉得行动党越来越马华化。这样的情况如果拿捏得好,就是皆大欢喜,要是失去平衡,将会是灾难的开始。

而如果行动党要找回平衡,撕掉静静党标签,就应该委任一位有分量的议员出任新国会领袖。让非内阁成员出任是个明智之举,不仅可以化解无法有效监督政府的尴尬,也可以成为行动党在政府外的一个传话筒,代表华社发声。

在没有更适合的人选出现前,或许还是需要林冠英,才可以弥补行动党这方面的真空。但,这取决于党领导是否要给予党顾问这个平台。

林氏王朝的崩盘,让陆兆福有了依照自己路线打造行动党黄金十年的基础,但是否需要对林氏赶尽杀绝,就要看他的盘算了。

 
 

 

反应

 

灼见

赢了,但也输了/黄子诚医生

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搬迁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也赶在开斋节结束前,因成功获得庙方愿意搬迁,得以平息。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主持了新回教堂的动土仪式,将其命名为昌明回教堂。

风波起源是发展商要求庙方将庙宇搬迁,理据为该地段在2014年就被吉隆坡市政厅卖给了发展商,而现在要进行地段发展,根据法律庙宇没有不搬迁的理由。但把时间推前6年,该庙宇是在2008年由吉隆坡市政厅选址将其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原因也是原有地段要被用来进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是庙宇非法占地,而被要求再搬迁,也变得非常无奈。

应规范宗教场所用地

无可否认,该地段的确不属于庙方,因此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以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这起风波,在马来西亚,还有几个这样没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宗教场所呢?宪法阐明我国各个宗教需要获得尊重,就凭着这点,政府就有义务规范宗教场所用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地段名义转到宗教场所管理方名下,要不然就是由政府统一管理,但不可以贸然把地段卖掉,导致同样问题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风波并没有升级为更加激烈的宗教冲突。在多元宗教文化的大马,近年来有逐渐趋向极端化的现象。这场风波如果到最后双方还是僵持不下,很有可能成为点燃更大怒火的火苗。即便已经获得新地段搬迁,这样的安排,整体上还是冲击了兴都徒,或整体非回教徒的观感。除了认为吉隆坡市政厅处理不当,更是对团结政府的态度感到失望。

在这个敏感课题的处理上,团结政府虽然摆出诚意,也成功为庙方安排到临近现有地段的新地点兴建庙宇,但作为首相的拿督斯里安华,却高调出席回教堂动土仪式,更将其命名为昌明清真寺。这无疑是在兴都徒伤口上撒盐,也破坏自己作为全民首相,以及昌明政府的整体形象。对于观感大于一切的政治来说,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为安华在非回教徒群体带来任何加分。

涉及宗教的课题在马来西亚虽然敏感,但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包容,并且尊重其他宗教。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没有明文规定,大马人很自然地就会尊重其他宗教禁忌的原因。例如,在斋戒月期间,非回教徒就会选择避开回教徒的地点用餐。对于兴都同胞不吃牛肉的禁忌,在宴请他们做客时,主人家还是会提供其他选择。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奈何在庙宇搬迁上,整体处理方式却让人觉得不够具有包容性。

整起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圆满结束,庙方得到新地段,而回教堂也可以按照计划兴建,但这个方案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各方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案例将会成为未来类似风波的依据,让处理同样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毕竟,这回的平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都肯退一步的基础上,在其他案例上,这个变数会否保持不变,就很难说了。

所以,团结政府声称事件得到圆满结束,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其实更深一层来看,各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赢了,但其实各方,尤其是团结政府及安华本身,其实已经输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