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泛亚高铁大马的新机遇/蔡元评
1950年代,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提出了“泛亚铁路”的构想,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中点,建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奔驰,直达新加坡的干线。这条长达1万5000公里,加强亚洲国家互联互通的宏愿,正一步一步地推进,不再是空中楼阁!
1995年东盟峰会,马来西亚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倡议,修建辐射中南半岛7国的铁路网。以中国昆明为起点,汇集各国,南下曼谷、吉隆坡,直达新加坡,建立《泛亚铁路》的 “缩小版”。
政府须认真面对挑战
2006年,中国与各国签署了《泛亚铁路网协定》,提出中南半岛三方案。一是东线,由昆明向东南方向,经河内、胡志明市、金边、到曼谷;二是中线,从昆明经万象、曼谷、吉隆坡、到新加坡。三是西线,从昆明经仰光到曼谷。把半岛各国密实地裹着。
中南半岛各国都有铁路,但大半是殖民地时代残留,运载物资的火车。这种绿皮模样的“铁车”,由内燃机或蒸汽机提供动力,头顶喷着黑烟,时速四、五十公里,慢吞吞地拖着几节车厢行走。
随着区域合作理念越来越成熟,展开地缘关系、互联互通,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阳光大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金砖、上合,各种跨国组织一个接一个,巨流不可挡。铁路建设,加速物资和人力交流,成为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挑战。
汰旧换新成各国重点
建设中南半岛铁路网,多年来梦萦各国心头;但由于政治、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纠结,一直悬而未决。近年,美西方萎缩,全球南方崛起,汰旧换新,成为各国的重点项目。
铁路有3类:普通铁路,时速160公里内;快速铁路,200公里左右;高速铁路,250公里以上。高铁造价昂贵,中国每公里2亿人民币。
中南半岛外的东盟大国印尼,是东南亚高铁的先河。2023年通车,造价73亿美元,全长142公里,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赢得了各方的掌声。
中南半岛则有待高铁竣工。中线方面,泰国先开头,从曼谷往北到呵叻第一段高铁,预计2028年完工。总理佩通坦访华后,再敲定第二段,从呵叻北上廊开高铁,准备今年开动;2031年建成后,泰国以北610公里的高铁全面通车。
同时,接通已在营运、从寮国首府万象直达昆明,414公里,设定为“快速”的中寮铁路。
马来西亚方面,362公里的隆新高铁有望今年定案。东线388公里的东铁“快速”铁路几经波折,预定2027年竣工。
构建中南半岛龙骨效应
中南半岛中线,泰国南部连接马东线,与哥打峇鲁对接,现存的普通铁路已陈旧,亟待整修。大马交通部长陆兆福呼吁泰国调适该段,体现从昆明起跑,穿越寮国、泰国,马来西亚5国无缝对接,直奔新加坡一条龙的景观。这条全程3900公里的干线,将成为中南半岛的“龙骨”!
东线方面,中越政府经过多年反反复复地讨论,双方议定,先合建一条388公里,从中国河口经越南河内到海防,车速120公里的普通铁路。
西线方面。缅甸局势扑朔迷离,和平之路困难重重;从昆明到仰光的中缅铁路停留在图纸上。
宏观的泛亚铁路,打开了世界工厂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联通,体现一体化的大门。在当前欧美沸沸扬扬的态势下,全球南方国家转过头来,专注国内发展,是必须,更是明智之举!
塑造全新“陆地经济”
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是串联地缘国家,塑造全新的“陆地经济”,构建前所未见“陆权”的利器。《泛亚铁路》蓝图超越单纯的经济与旅游表象,形成地区利益共同体,抵消几个世纪以来,殖民地主义者以海权霸凌的局势。
曼谷和吉隆坡是中南半岛的两个亮点。尤其是吉隆坡,把中国南方的繁华和湄公河流域的动力,都网罗到动线上,穿越稳定的马来半岛直奔新加坡。隆新高铁是中南半岛威力的“最后冲刺”,从陆路接通马六甲海峡的大动脉。“泛亚铁路”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
陆兆福:须平衡各方利益 研究强制购乘客险影响

陆兆福
(吉隆坡28日讯)交通部将研究强制要求私家车乘客购买保险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对车辆所有者保险费用带来的重大影响。
部长陆兆福指出,该政策可能对现有法律框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评估。
他表示,交通部的已被指示就此展开详细研究。
“我们需要确保在政策决定前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这项措施肯定会对保险费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仔细平衡各方利益。同时,联邦法院的裁决也必须纳入考量,以确定是否需要修订现有法律。”
陆兆福今早出席亚洲海事法律与商业大会开幕仪式及发表特别演说后,对媒体如此表示。
他是回应近期联邦法院的一项裁决。
根据裁决,当乘客因工作需要搭乘私家车时,若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可向该车辆的保险公司索赔。
这一裁决引发了关于是否应强制为私家车乘客提供保险的讨论。
有报道称,此举旨在确保乘客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获得相应赔偿,但一旦落实可能会对保险行业及车主造成广泛影响。
联邦法院今年11月14日,在申请人陈文贵(译音)起诉成功佳朋保险有限公司(Berjaya Sompo Insurance)案中的裁决,只有出于工作目的的乘客,才能从车辆的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法官瓦泽尔宣布法院的一致裁决时说,陆路交通法令第 91(1)(b)(bb) 条文保护因工作目的乘坐投保车辆的第三方事故受害者。
他说,任何因履行工作而搭乘车辆的乘客,均应被视为陆路交通法令所保护的“第三方”。
2015年6月15日,陈氏在乘搭属于其妻子的轿车时,因遭货车碰撞而发生车祸,当时的司机是陈氏的同事,而陈氏较后对车主(妻子)、司机(同事)还有货车司机和货车车主提出诉讼。
设海事法修订委员会
检讨商船条例及港口法令
交通部已成立海事法修订委员会(MLRC),检讨及更新1952年商船条例及相关港口法令 ,为制定国家航运政策铺路。
陆兆福今日出席为期两天的亚洲海事法律与商业大会开幕,在会上发表特别演说时,作出这项宣布。
他说,此举旨在确保这些法令,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惯例、国际标准和海事条约时,仍然具备时效性和实用性。
他指出,目前的1952年商船条例和港口法令是在我国独立前制定的,因此需要更新,过后再由该部制定国家航运政策和海事总体规划。
“修正1952年商船条例和港口法令是当急之务,我们将尽快提呈国会……预计会在明年带到国会。
“这是我们改革国家航运领域的部分努力,我们需要一项能引导这个领域运作和增长的政策,而且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来落实这项政策。”
加入金砖国家带来更多商机
陆兆福指出,随着亚洲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上升,海运贸易预计将继续扩展,我国近期加入金砖国家,旨在抓住全球经济和人口的重要份额,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贸易与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大型经济体中。
他说,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达4510亿令吉,占大马总贸易的17.1%;其中,我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922亿令吉,进口额为2586亿令吉,中国也继续稳居成为大马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亚洲经济将占主导地位,这一趋势受到人口动态变化、新资源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推动。”
陆兆福也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泛亚铁路网络,该项目包括3条主要线路,计有中线从中国西南部的昆明出发,经过寮国最终到达曼谷; 西线穿过缅甸和泰国,以及东线横跨越南、柬埔寨和泰国。
他说,所有3条线路在曼谷交汇,并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交通连接。
“竣工后,该网络将连接8个东南亚国家,使其更接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泛亚铁路预计将以多种方式惠及我国港口,加强互联互通和货物运输量;将连接港口与跨越亚洲的广阔内陆网络,促进各国之间货物的流动。
“这种增强的互联互通将助港口处理的货物运输量大幅增加,并将促进无缝的多式联运,允许货物的高效转运。”
泛亚铁路将改变亚洲交通运输
陆兆福说,数几周前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自己也重申了泛亚铁路网络下大规模铁路整合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中国和东南亚之间在南海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下的替代贸易路线,从而避免对贸易和供应链造成任何中断。
他说,泛亚铁路将彻底改变亚洲的交通运输,港口将从这个变革性项目中受益匪浅。通过增强互联互通、效率和经济增长,铁路将加强我国港口的角色,尤其是在作为国际贸易重要门户方面。
“马来西亚的海运约占国际贸易的96%,并通过贸易业绩来衡量它的重要性及效率。今年前10个月,大马贸易额同比增长9.3%,达到2.383兆令吉。出口增长4.8%,达到1.243兆令吉,进口增长14.6%,达到1.140兆令吉,贸易顺差为1027亿7000万令吉。”
海洋蕴藏可再生能源潜力
陆兆福说,作为一个海事国家,我国不但是商业的通道,也是沿海社区生计的来源,并靠渔业和相关产业维持生计。
“我们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旅游业和生物科技的潜力,为我们经济多元化和增强韧性提供了途径。”
“国际海事组织(IMO)选择了‘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机遇’作为2025年9月25日世界海事日的主题,反映了海洋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全球80%以上的贸易通过海运运输。”
他说,作为在海洋领域营运的最大机构,航运在保护海洋环境和管理海洋资源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国际海事组织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承诺,在其支持更清洁、更安全的海洋的强大全球监管框架及日益增长的技术援助倡议组合中得到了体现,这些倡议支持成员国的海洋保护。”
减少船舶排放温室气体
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普遍讨论是我国的核心问题。
陆兆福说:“大马认为,优先考虑环境可持续性与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 2030)相结合,将为永续航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马来西亚自1997年以来加入了1973年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MARPOL 73/78)及其所有议定书和附件,并致力于通过采取措施和路线图来履行国际海事组织MARPOL框架下的义务,从而保护海洋环境。”
“展望未来,大马还积极推广液化天然气(LNG)、氢气、乙醇和甲醇等替代燃料,用于船舶,以减少航运活动的排放和碳足迹。”
为此,为了体现马来西亚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承诺,我国已成为国际海事组织-挪威绿色航运2050 (GV2050) 项目下的先锋试点国家,在此项目下,国际海事组织确定了探索大马作为替代性、低碳和零碳船用燃料供应国潜力的试点项目、成为国际海事组织和东亚海域环境管理伙伴关系 (IMO-PEMSEA) 蓝色解决方案项目 (2022-2026);以及 国际海事组织全球减少船舶水下噪声伙伴关系 (GloNoise 伙伴关系) 下的结对国家。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