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演了场戏,更体会影视业的贡献/周若鹏

拍摄地点本是间舒适的房子,但整个剧组约莫20人进驻后,加上大货车载来的器材道具,便拥挤起来。我是个小演员罢了,演完一场戏后居然无立足之处,副导说去导演的工作间坐坐休息。

我说哎哟不要啦,我可不想坐导演旁边。不知怎的我怕这家伙,像中学生怕校长那般,我的年龄明明比他大整个圈,而且他老吊儿郎当的,没架子;但在这个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场子里,导演就是老大。他和团队不时说笑,然而随时指令一出,大家就手起刀落。

让教育和业界接轨

我还是坐到了导演旁边,我说不好意思,他说不要紧他懂敬老。“你说话很欠揍。”“几啦!”随即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屏幕,此刻一场戏正在拍摄中,我很庆幸能坐在这里,近距离观察他如何调控画面说故事。那些看来平常的场景,怎么被这屏幕四边框一框,质感就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事情还有其他,比如我对影视工作的同理心。我当然知道完成影视作品需要整个团队的投入,但以前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观众,其实体会不了,而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拍摄感受就不同了。

再简单的一场戏,都牵涉梳化、服装、灯光、道具、摄影等等。比如吃饭的一幕,每次重拍美术组就得七手八脚地“还原现场”,把饭菜重新分配。这场戏将在荧幕上播出一分钟吧,而我们在没有出错的情况下拍了一个半小时。还有那些我看不到的事前规划,安排场地,调度人员等等,都是工作。

这部连续剧《青春,你好!》是韩新影像和寰宇电视的合作项目,韩新影像是大同韩新学院旗下的公司,如此当让教育和业界接轨,给予学生实战的机会,难能可贵。

这样的投资,让影视行业动起来,演员能开工,摄影师能开工,不只创造许许多多工作机会,还给大家练兵的机会,培养下一个受国际认可的得奖者。

盼政府扶持影视业

政府若能认真扶持本地影视业多好,影视业蓬勃能提高大马的国际影响力,且看美中日韩的软文化输出就知道了。就算不扶持,把枷锁拿掉也好。

下笔这天,电影《Mentega Terbang》的导演凯利安华和制作人陈明庆上庭面对官司,他们被指逾越了某些宗教界限,伤害他人感受。

我本想看看那部电影,但已遭禁,一组人的努力就此冰封。我本就为他们不值,如今更甚。

反应

 

娱乐

【独家】大马中文影视业 还有下个美好10年?

【大马中文影视业前景(下)】

独家报道:洪诗迪

你知道大马中文影视业,“最好的时代”是何时吗?相信不管是圈内资深的幕前幕后人员,抑或70、80年后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曾经辉煌的“HVD时代”。

那时候的HVD制作公司,捧红了本地众多的演员,包括陈美娥、林秋燕、江家荣、吕爱琼和傅丽玲等,甚至是有“三朵金花”之称的拿督黎明、麦枫和韩瑛。

要探讨大马中文影视业的发展,演员生态也是不容偏废的话题;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演艺事业,更将直接影响影视圈的繁荣与衰落。

因此,完结篇将从演员的视角出发,通过与资深演员陈沛江、温绍平和王爱玲,以及受瞩目的新生代演员原腾的对话,希望能从不同世代的经历与感悟中,更全面地了解本地演员的生存状况、发展困境及对行业的看法等,才能为大马中文影视圈的发展建言献策。

若从80年代说起,大马中文影视业的美好时代,可分成3大阶段:

【第一阶段】昙花一现的山水影视
1988年创立的山水影视制作公司,首推作品《特警群英》便冲出了海外市场,可惜就在推出第二部作品《芭山恩仇》后,隔年便因经营不善而宣告倒闭。

【第二阶段】曾经称霸一方的HVD
1990年代初创立的HVD,是一家企图成为大马TVB的本地影视制作公司,而且崛起得很快,迅速称霸本地中文影视圈,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甚至兴建自己的影视城。

可惜却被1997年的经济风暴击垮,宣告停业。

【第三阶段】大马私营电视台崛起
来到2000年代,经历了长达数年的低迷期后,大马私营电视台开始制作“原创中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跟山水影视和HVD不同的是,他们既是制作公司也是播映媒体,无需靠国营电视台购买播映权。他们甚至还举办了年度颁奖典礼。

最好也是最坏时代

当大马私营电视台,包括NTV7和8TV崛起时,虽然说中文原创剧的产量不少,也捧红了不少本地演员,但蓬勃程度仍比不上HVD时代。

然而有句说,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尽管HVD产出了不少经典电视剧,包括《蒲公英》、《无根草》、《蔷薇之泪》、《我主皇朝》和《最爱是谁》等,且在香港和中国电视台都能观看,带热了本地中文影视圈。

本地演员沦为陪衬

但不得不说,当时有好多的剧本其实都是源自香港,本地编剧和导演能发挥的机会不多。

演员也一样,当时的主角多数是香港来的二三线演员,本地演员多是担任陪衬的角色;但因产量多,几乎是每日开拍8组戏的程度,所以即使是陪衬角色,参演机会也比现在多,因此才能捧红一大班本地演员。

像“大马视帝”温绍平就曾被誉为“HVD一哥”,虽然陈沛江没签在HVD旗下,但也获得了不少参演的机会,让他忍不住直呼:“对演员来说那是最好的时代。”

难逃“10年魔咒”?

原以为大马中文影视圈会一直向好发展,没想到一场经济风暴来袭,所有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消失得无影无踪,瞬间击垮了所有人的美梦。

当私营电视台崛起时,所有人又再度充满了希望;只是没想到,到了2010年代,又碰上了经济衰退,整个圈子再度慢了下来 ,温绍平忍不住感叹:“有没有发现,这几乎都是间隔10年?仿佛是我们逃不掉的10年‘魔咒’。”

也因此,当原腾在2018年正式签约入行时,各界前辈都告诉他选错了时机,正因为那是市场最不好的时期,他说:“确实,当时不仅金视奖颁奖典礼没了,NTV7也停止制作中文剧,所以机会的确是少了很多。”

只是近两年,看见大马中文影视圈已在恢复制作,包括国外制作组也更多地在接触本地市场,加上现时代能发挥的平台也更多,所以他愿意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演员应多面不设限

虽说本地演员不缺机会,但仅靠本地中文影视圈,真能稳定和长久发展吗?特别是新生代的演员们,究竟是要继续深耕本地市场或向外寻求更广阔的舞台呢?

陈沛江直言:“对新晋演员来说,仅在大马影视圈发展会比较困难,因回酬一般不高。所以我常跟他们说,有机会一定要向外发展,别一直留在国内等机会,重点是赚得又不多。”

然而,他会这样说,其实心里也充满矛盾,一方面是心疼新晋演员的处境,另一方面又担心年轻演员都外流后,本地影视圈会呈现断层现象,“那我会觉得很对不起这个行业”。

勿坐井观天

对此,新生代演员原腾亦表认同,“即使你最终是要长驻大马,你也一定要先到国外的影视圈体验一回,而不能坐井观天,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进。你同时也会发现,其实大马并不差。”

温绍平则认为,若真的要留在大马发展,一定不能局限在华语圈,而要主动渗透到马来影视圈,所以一定要把马来语的基础打好,你在本地影视圈才能有更多机会。

虽然王爱玲也常劝新晋演员要有其他的正或副业在身,但她认为:“年轻要冲就要尽力去冲,歇斯底里地冲,即使遍体鳞伤也没关系,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期限,期限到了就好好调整方向,审视现实。”

缺磨炼机会  演技受质疑

TVBI总经理陈树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说,尽管大马新人中有很多“潜力股”,但绝大多数都是具备音乐天赋,反观演技这一块还需要多磨炼。

对此温绍平亦表示,大马演员面临的一大挑战,正是缺乏磨炼机会,他说:“现在回看很多知名港星的早期作品,你会发现他们早期都演不好,可现在的演技却充满了层次和深度,为什么?正因为他们的参演机会多,自然能快速提升演技水平。

“反观在国内拍了一部戏之后,可能要等数个月才有下一部,磨刀的机会相对少,刀又怎么会锋利呢?很多人说我演了30年的戏,但我真不敢认,因为认真算起来,真正有在拍都不到5年,所以我不敢说自己是‘老戏骨’,每部交到我手上的戏,我都当做是一个全新尝试。”

开办演员训练班

因此王爱玲认为,也许我们要认真考虑,在国内开办演员训练班,对此ASTRO中文部制作总监李治成在受访时亦透露了一样的想法。

重点就是,由谁执行?谁愿意踏出这第一步?

当然,我国并不是没有好的新生代演员,好比温绍平就挺欣赏原腾,因为“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他都可以把一个角色发挥得很好。”

跨地域合作须谨慎

针对演员和制作公司的跨地域合作愈发频繁,国外影视公司入驻大马开分公司,投资本地制作的同时也发掘并培训新秀演员,我国影视业的幕后人员似乎都很看好这一趋势,但演员们又怎么看?

对此王爱玲说:“本地制作找国外演员助推关注和收视率,我觉得是无可厚非,但既然是本地制作,不仅本地演员的数量不能少,所分配到的角色也不能太小,一定要有重要的发挥,这样才是正确做法,以保障本地演艺圈的发展,起到真正双赢作用。”

这就像本地演员参演外国制作,一般也不会拿到太重要的角色,温绍平说:“确实很多时候都只能拿到陪衬的角色,以中港合拍剧《家族荣耀》为例,当中有很多大马演员参演,但你有看到一个真正吃重的角色吗?包括我在港剧《无惧》中的角色也不重。

“但没有重要角色,并不代表你就没有发挥空间,它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让你跟国外演员和剧组学习,同时打开自己的国际知名度,所以别因角色小就拒绝参演,特别是新晋演员。”

至于国外的电视台在大马开分公司,能否带动大马中文影视业再度崛起,陈沛江则持保留态度,“毕竟现阶段还没看到一个明确方向,但一家大公司愿意来马开设分公司,已经是一个好信息,证明我国还是具备一定的市场潜能,能否再崛起就要看具体做法是什么。”

多元特色被忽视

除了跨地域合作外,温绍平认为大马影视圈要走向蓬勃,不能只等政府打救。

他说:“有一件事是我一直觉得挺可惜,即至今仍没有看到一个,真正能代表马来西亚的影视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只专注在各自的种族文化,没有真正融合3大种族,将大马真正的社会面貌反映出来,这在我看来是不健康的现象。”

“多元种族和文化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是大部分国家没有的,如果是要看很纯粹的华人文化,我们已经有台湾、香港和中国,所以要让其他地区的观众看到‘大马制作’,我们一定要把各大种族拉一起,制作出别人没有的影视作品。”

马来影视圈更开放

但相比之下,他反而认为,以马来语为主的影视作品,还能看见一丝的异族元素。

对此,陈沛江亦表认同,他说:“近年来确实有不少马来制作正在找华人演员。

“但有不少演员都碍于马来语不够流利被迫推掉,像我最近也接到一个马来电影的邀约,我也很坦白告诉他,马来语不是太好,若对白太复杂可能会应付不来。这真要怪自己以前不爱读书,但很庆幸,他们都愿意接纳我们的不足,所以马来制作在这方面是挺开放。”

他们如何看待大马中文影视业的前景?

“对此我有所保留,这些年来的起起伏伏,让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我不敢再有所期望。若政府能认真看待并大力推动整个影视业,也许就会不一样。”——陈沛江

“老实说,不看好,短期内很难看到太大的进步。但我衷心希望大马中文影视圈能一直持续前进,尤其看见幕前、幕后的人员都很用心在经营,这也是让国外观众认识到大马文化的重要渠道。”——温绍平

“我反而是看好大马中文影视业的前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磨炼出了一批强大的人才,能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制作出好作品,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吸引更多外国资本和国际合作等发展机遇,让整个产业越来越好。”——王爱玲

“近年有不少国外的影视团队都选择来马取景拍摄,甚至是合拍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各国影视产业是具吸引力的,所以我愿意相信大马中文影视业一定能越来越好。”——原腾

相关报道:

【独家】本地华商故事精彩-tvb欲拍大马商战剧

【独家】编导难求·演员外流 本地影视制作需再冲刺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