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议会民主造就政治罗生门/胡逸山博士

谈到现代的民主实践,还是有好几种可谓截然不同,但难分好坏的模式。我有幸在美国度过政治启蒙的青少年时代,而且在当时东西方冷战刚结束的大背景下,又有着想要在商界各地散播自由民主化的理念,所以主动去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美国从建国以来就对现代民主制度下的政府三权(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相互的制衡,以便约束政府的权力,极为认真地看待与实践。所以在美国,代表联邦立法权力的国会参众议院的议员皆为民选出来的,而代表行政权力的总统(以及与其搭档的副总统)也是另行民选出来的(即使有个选举人制度的间接过程)。

在政制上,总统之所以能当上总统,是不“亏欠”国会议员的,而是端赖支持他当选的选民们而已。如此一来,除非受到国会弹劾(需要大比数议员们通过),否则总统当选后可稳坐白宫4年。在这基础上,行政与立法两权的政客,就可大大方方地相互对立,无需害怕谁得罪谁会被拉倒云云。

当然,这种对立有时也会导致政府的瘫痪,如美国就不时会因为白宫与国会的多数党派强势对立,导致预算未能通过,而政府必须暂时关闭。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政府内部对立的状况,会导致政府难以把权力集中在少数的政客手中,也就难以动用公权力来欺压人民。在他们心目中,这种政府瘫痪所带来的不便,也还是为了民主自由而“值得”付出的代价。

一些其他欧洲大陆与南美国家也有相似于美国的政制,但也许实施起来时没有美国政客去得那么尽,所以较少听过有发生如政府瘫痪的事件。

而另一种现代民主体制,则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民主制度,选民没得投选出掌行政权的首脑,只有选出代表立法权议员的机会(有时更是只有选出下议院议员的机会,如在英国、我国皆为如此)。而首相或总理,则由获得大多数议员(通常是下议员,不过也有如泰国般是上下议员都包括在内)支持者出任。

在行政主导原则下,国会里的立法议程皆由当朝的政府决定,所以立法与行政两权可谓合而为一,在美国人眼中看来,就失去了两权相互制衡的能力。但支持英式议会民主者则会指出,当首相或总理的其实任期并不固定,要继续掌权这必须获得过半议员继续支持,否则一旦失去这过半支持,则政府倒台可也,所以也算是个更为彻底的相互制衡。

党鞭制度未能见效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英国抑或我国,首相在下议院里所获得的议员支持,严格上来说是不计党派的,即来自朝野任何政党的议员,皆可支持或不支持来自任何一党的领袖出任首相。

当然,所有政党都有或宽或严的党鞭制度,会鞭策属下的议员要跟着党的路线来投票。但即使是在被吹捧为能解决本地政治动荡问题的反跳槽法下,党鞭制度也还是未能见效的,因为该法只能约束议员主动变更党籍,对于一党主动开除议员则无能为力了。

此所以近日5名土团党议员大方支持团结政府,却也还能继续保有议员席位,而土团党也如哑子吃黄连般,未敢开除他们的党籍,否则将白白失去了几个原属该党的议席。但这对团结政府来说,是否就是最为理想的结果呢?

反应

 

言论

请别纠结于字眼/江振鸿

人民公正党籍的国会议长决议不悬空6名土著团结党变节议员的议席,虽然是意料中事,却还是令人失望,让对希望联盟抱有期待的我,幻想破灭。看来标榜改革的希盟,始终与之前的政府并无两样。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归咎于这是国盟政府当初在制订反跳槽法时,所留下的漏洞。

相信每个人在工作上,最讨厌的是玩弄字眼来推卸责任的队友。

因为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工作内容的精神及大方向,而不是专注于抓字眼上的“小辫子”。

违背选民意愿

所以,虽然这6名土团党变节议员因为此反跳槽法的一些漏洞,而在法律的技术上,并没有触犯反跳槽法,然而在精神上或至少在感观上,却已属跳槽或违背了选民们的意愿,因为其选民正是因为其选举期间的立场(支持国盟),投下支持那一票,而非目前支持执政党的立场,否则希盟或国阵的候选人于选举中早已胜选。

更何况,既然知道反跳槽法存有漏洞,经历过数次因为议员跳槽而丢失政权的希盟,如果有心改革防止跳槽,于已上台执政超过那一年半的时间内,拥有超过足够的时间去修改及完善这项反跳槽法令。

当然,有些支持者也许会辩解,指如果目前是由国盟执政,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

我想,投希盟一票的选民,是要求国家方方面面的破旧立新,而不是互相比烂的五十步笑百步。

华裔网民力挺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属于希盟支持者的华裔网民竟然力挺国会议长的此决议。

这些支持者,是否忘了2009年霹雳民联州政府因为议员跳槽而倒台的愤怒?

这些支持者,是否忘了2020年适逢疫情大爆发,我国却因为议员的变节转态支持另一方,导致希盟中央政府瓦解的喜来登政变,令到国家几乎陷入无政府状态长达一周的无助感?

其实,这6名变节议员的议席,并不足以改变目前政治格局的关键。

因此,就算失去了这些本就不属于执政联盟的议席,于大局无损。

所以,团结政府何不顺水推舟,以显示反对任何跳槽形式的决心及精神?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