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走出令吉与美元的瓜葛/勤保伟

近日马币创下至2010年以来最长的11连涨记录。

历史上马币的强弱走势一向来和美元的走势脱离不了关系。马币自1975推出以来,在80、90年代与美元兑换率基本上都保持在1美元兑2块多令吉的区域内,一直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的货币经历一波恐怖的血洗。

金融风暴血洗东南亚

当时一位来自美国名为索罗斯所主导的量子基金进军攻击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导致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改为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爆发。当天泰铢对美元走势在一天内下跌了17%,这波余震迅速的从泰国蔓延到周围的其他区域,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台湾、香港、韩国等也受到波及。

许多国家放弃了对各自货币的保卫而让自家的货币狂泻,大量资金从股市等金融市场退出,导致许多交易所的股市发生严重的断崖式下跌。投机者乘势收割这区域花了许久辛苦建设累计回来的大量财富。

马币从风暴前的大约1美元兑2.50令吉在短短几个月内跌到1美元兑4.80令吉。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也痛批外汇投机客的这波操作。也因为这件事和时任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援助的方案上产生分歧。

马哈迪在1998年的9月采取了对马币的货币管制,在不顾及许多经济专家的担忧,认为此管制会造成许多投资者会因此不来马投资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地执行将马币与美元挂钩在3.80令吉兑1美元。

此策略却成功地让我们成为了最快复苏国家,也没向国外援助机构欠下更多的债务。马币对美元的挂钩在来到7年后也就是2005年的前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时代才解开,在接下来的日子,马币也逐渐站稳阵脚。

2007美国发生了次贷金融危机,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如雷曼兄弟也倒下,美国为了避免国内经济倒下,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在2008到2012年期间不断印刷美元,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购入了6000亿美元的债券,2010 年的第二轮量化宽松又购入了6000亿美元的债券,2012 年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每月买入400-850亿美元的债券。马币在美元供应不断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对美元一度涨至1美元的兑换率少于3令吉。

美国在2013-2014年逐渐减少对量化宽松的幅度,也同时间放缓了美元的印刷速度。马币也因此从1美元兑3令吉继续往下跌,在2015年底跌到了将近1美元兑4.5令吉。之后逐渐回到1美元兑4令吉左右的水平。

量化宽松带来通胀

2020年全球爆发的冠病疫情导致世界的经济齿轮停顿,美国为了保持国人的生计,再次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也将70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市场。同时也把利率调到0至0.25%的水平,硬生生地将美国股市从崩溃边缘拉到不断创新高。

过多和过热的钱导致全球物价不断地上涨,全球因此面对一波强势的通货膨胀。为了应对国内的物价上涨,美国开启了一波在短期内急速升息的举动,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利率从之前的0至0.25%猛涨至5.25至5.5%,这波操作导致热钱大量从全球市场收割转向美国,进而又继续拉升美国经济和股市。全球多个国家的人民在渐渐的从疫情中复苏,但却又被突然强劲的物价上涨导致叫苦连天。

回到马来西亚,当然国行也没办法也被迫跟随美国升息的脚步,但为了顾及本地经济和减少银行的贷款违约导致不良贷款(Non Performing Loan,NPL)增加,我国的利率升幅不及美国高,因而导致热钱流出。马币也一度贬值到1美元兑4.8令吉左右。

随着美国近期的许多经济指标如失业率高达4.3% 超出早前的预期,许多分析家也猜测美国近期将开启降息的步伐。美国的热门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也不喜欢强势美元,市场普遍上认为以上种种因素会导致美元将进一步走低。

利好因素连创佳绩

随着我国政府最近积极推出的大量经济转型大蓝图,和大量科技巨头到马来西亚建设数据中心,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近期也称我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有望达到强劲的5.8% 等利好因素,导致马币连创佳绩。

美国喜欢以美元收割全球经济的作风导致全球开始酝酿了一股去美元化的举动。我国一向以不结盟的形式成为了左右逢源的国家,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小型经济体能掌控的形势也非常有限。我国近期也在非常主动争取加入金砖国家,首相更打算安排飞往俄罗斯会见俄国总统普丁,以寻求后者在我国加入金砖的道路上提供支持。

或许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才是对马币长远的良策。

反应

 

灼见

【灼见】国人医疗负担与改革挑战/勤保伟

近期,医疗保险费的显著上涨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投保者纷纷抱怨难以负担,不少人甚至选择断保。这不仅对个人医疗保障造成风险,也可能导致政府医院压力倍增,进而推高国家卫生预算。与此同时,私立医院收费不透明、价格差距巨大的问题,更是加剧公众的不满。

面对医疗成本通胀、保险索赔激增,以及医院高昂投资等复杂因素,国家银行宣布了一系列短期措施来缓解压力,但问题的核心仍需更深层次的改革。

近年来,大马医疗成本以年均快速上涨。这一趋势由多重因素推动,包括医学技术的进步,投资引入先进医疗器材,也加剧了营运成本,进一步推高医疗保险的索赔额。

数据显示,一些病症的治疗费用在“先付款后索赔”与“付款保证书”模式之间存在高达3至4倍的差距。以骨痛热症为例,“先付款后索赔”患者的费用约为1288令吉,而使用保险付款保证书的费用则高达4978令吉。这种不透明的收费体系,不仅增加保险公司的索赔压力,也成为保费调涨的重要推手。

医疗保费的上涨对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人因为负担不起高昂保费而选择断保,直接导致他们失去医疗保障。

数据显示,国内约700万人拥有医疗保险,但随着保费的不断上涨,这一数字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大量断保者将不得不依赖政府医院,而这无疑会加重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迫使政府增加对卫生部的预算分配。此外,医疗费用高企还导致医药卡持有者面临更高的医疗支出,而这与非持卡者的巨大价差也进一步加剧公众的不满情绪。

私院收费应透明化

为缓解投保者的压力,国家银行近日推出4项短期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减缓保费上涨的冲击,并为受影响的投保者提供临时支持。

第一,保费上涨将分3年逐步调高,其中80%的投保者的涨幅将控制在10%以内,涨幅较高的投保者则分5年逐步调整。

第二,60岁及以上的投保者将在保单届满的下一个缴费周期获得一年保费暂缓调高的优惠。

第三,对于今年因保费上涨而选择退保的投保者,可在无需重新承保的情况下,按调整后的保费重新获得保障。

第四,保险公司需为不愿继续投保的顾客提供替代性保单,其保费需低于原有保单或与之持平。这些措施将在2026年底前实施,以避免未来再次出现大幅保费调整。

私立医院作为盈利机构,强调其不断投资于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种投资虽然提高医疗水平,但也导致费用的持续增长。保险公司指出,医疗索赔金额的快速增长已超出其保费收入的承受范围,迫使其上调保费。然而,公众普遍质疑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特别是在私立医院对保险客户收取更高费用的情况下,透明化收费已成为改革的迫切需求。

从根源降医疗成本

国家银行的短期措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保费上涨的冲击,但长期来看,只有从根源上解决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才能真正缓解公众的负担。

政府已提出一系列中长期改革方向,包括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机制规范医疗收费、强制私立医院透明化收费标准,以及推动政府与私立医院联合采购药物以降低成本。此外,还需要加快改进医疗保险产品设计,为投保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保障方案。

医疗保费的大幅上涨暴露大马医疗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增加投保者的负担。尽管国家银行的短期措施为公众提供缓冲,但要实现真正的医疗保障可负担性,还需通过系统性的改革来降低医疗成本,并建立更透明和公平的医疗收费机制。

只有各方合作,才能让大马人民在医疗保障的道路上行得更长更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